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國畫教學論文

國畫教學論文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2-03-14 14:53:18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國畫教學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國畫教學論文

第1篇

1.1趣味實驗類化學教育游戲的特點

1946-1980年的趣味實驗可以稱為化學魔術,此時的實驗注重實驗現(xiàn)象的趣味性,而不是化學知識的學習。如心君的“水玻璃花園”趣味實驗,通過各種晶體生長速度、形狀和顏色的不同從而呈現(xiàn)出有趣的實驗現(xiàn)象。1981-1990年是趣味實驗的起步期,涉及的化學知識比較簡單,實驗器材和藥品大多來源于生活用品,屬于家庭小實驗范疇。如“會游泳的雞蛋”實驗,利用鹽酸和雞蛋殼(主要成分碳酸鈣)反應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而使蛋殼表面產(chǎn)生氣泡的原理,使雞蛋表現(xiàn)出上下沉浮的有趣現(xiàn)象。1991-2000年是化學趣味實驗發(fā)展的轉折期。這一階段趣味實驗涉及的化學知識不斷增多,并與初高中化學課本內(nèi)容逐漸聯(lián)系起來。例如蘋果“流血”、“噴水成字”和“水果電池”實驗分別涉及了3價鐵離子的檢驗、指示劑和原電池的知識。這些趣味實驗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并且激發(fā)起學習者學習化學的求知欲。2001-2013年是化學趣味實驗發(fā)展的上升期。一方面,實驗數(shù)量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實驗內(nèi)容進一步拓展到焰色反應、酸堿鹽溶解性大小、物質(zhì)檢驗等中學內(nèi)容。研究者不僅對原有實驗進行了理論與方法的改進,如“水中花園實驗的新改進”,在此期間,實驗設備也更新?lián)Q代,錢揚義教授基于手持技術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并在核心期刊發(fā)表多篇論文。

1.2趣味實驗類化學教育游戲的設計理念與內(nèi)容

化學趣味實驗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可視化的奇妙的實驗現(xiàn)象,以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小學階段的趣味實驗以培養(yǎng)兒童的好奇心為主,激發(fā)他們對科學本質(zhì)的探究欲望,實驗內(nèi)容主要是生活中的化學小常識。中學階段是學生系統(tǒng)學習基礎化學知識的重要階段,趣味實驗旨在幫助學生提高化學學習興趣,深刻理解重要化學反應的現(xiàn)象和原理,內(nèi)容主要包括化學反應原理、實驗現(xiàn)象及有關化學反應的規(guī)律性知識。大學階段的趣味實驗意在指導學生鞏固原有知識點,并恰當?shù)貞眯轮R,以無機內(nèi)容為主。

1.3趣味實驗類化學教育游戲體現(xiàn)的核心素養(yǎng)

(1)學會學習。

化學趣味實驗游戲,能激發(fā)起學生自主學習化學的興趣,促使學生利用多樣化的學習資源與學習途徑,采用有效的策略與方法完成實驗。如進行“自制葉脈書簽”實驗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技巧,用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對葉片進行處理操作。

(2)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

學生對于有趣的實驗現(xiàn)象擁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它又能激發(fā)起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的反思和對實驗的創(chuàng)新。在“果蔬原電池”實驗中,豆?jié){機、廢舊電池、水果等都可以作為實驗的材料,實驗不再局限于課本,實驗材料也更生活化。

(3)審美與人文素養(yǎng)。

豐富學生對美的感受,通過顏色變化、物質(zhì)形態(tài)變化等使學生感受和欣賞化學的美,如利用植物制作指示劑等實驗。

2文字類化學教育游戲的設計概況

2.1文字類化學教育游戲的特點

文字類化學教育游戲主要包括化學謎語和化學口訣,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呈現(xiàn),通過面對面問答或競賽的方式進行游戲,兼具教育游戲和化學學習工具的雙重功能。1981-1990年,我國出現(xiàn)化學謎語,但數(shù)量較少,主要考查元素名稱,類似于腦筋急轉彎。例如用元素名稱“鉺、鉭、鋇、鎢、鐳、砷、錳、鋰、鍶、鈮、銦、鐠、鋱、砹、鋦、锘、镥、錒、鐿、钷”組成9位著名科學家的名字;猜化學元素:錢包丟了(銩)。1991-2000年,化學口訣倍受重視,數(shù)量急速增長,內(nèi)容迅速增加。中學內(nèi)容主要包括元素符號、原子結構、分子式、化合價、物質(zhì)溶解性、金屬活動性順序等中學化學中的重要無機內(nèi)容,如金屬活動性順序口訣:“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與酸相反應;銅汞銀鉑金,氫后難進行;位置越靠前,與鹽相反應;活動性越強,前金換后金”。大學內(nèi)容主要是有機物命名,R、S構型判斷,取代規(guī)則等有機內(nèi)容。2001-2013年,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與普及,大量的化學謎語及口訣在網(wǎng)絡中傳播開來,在百度中以“化學謎語”、“化學口訣”等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結果數(shù)量已難以準確統(tǒng)計。

2.2文字類化學教育游戲的設計理念與內(nèi)容

化學謎語巧妙地將中學無機中的化學元素名稱、物質(zhì)名稱等基礎內(nèi)容作為本體巧妙地隱藏起來作謎底,用與之相關的喻體作謎面。通過生動的文字和獨特的邏輯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師還可以用此游戲來創(chuàng)設輕松活潑的教學情境。化學口訣是根據(jù)化學知識點“編織”而成的便于記誦的語句,把化合價、金屬活動性順序、物質(zhì)溶解性、烷烴命名規(guī)則等編成押韻的口訣便于記憶??谠E內(nèi)容幾乎涵蓋了中學化學的所有知識點類型及大學化學的有機內(nèi)容。教師若能及時恰當?shù)剡\用口訣,不僅有助于自身敘述和概括知識,而且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鞏固,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2.3文字類化學教育游戲體現(xiàn)的核心素養(yǎng)

(1)審美與人文素養(yǎng)。

口訣、謎語等通常含有一定的韻律、整齊的形式、朗朗上口,可以增強學習者對中國語言的理解、表達和鑒賞,感受語言的魅力。

(2)學會學習。

化學謎語等言簡意賅,卻又含義豐富,如“左側月兒彎,右側月兒圓,彎月能取暖,圓月能助燃,有毒無色味”,簡潔明了地涵蓋了碳、氧氣和一氧化碳的分子式,以及3種物質(zhì)的性質(zhì),有助于學生形成對知識歸納總結的習慣。

(3)語言素養(yǎng)。

游戲時對謎語的閱讀、口訣的記憶,都為學習者提供了更多機會,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語言素養(yǎng)。

3卡片類化學教育游戲的設計概況

3.1卡片類化學教育游戲的特點

我國化學撲克牌游戲開發(fā)起步較晚,始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比國外門捷列夫創(chuàng)立的元素牌晚將近100年的時間。經(jīng)統(tǒng)計,中國大陸化學教育游戲中運用的具體實物主要包括化學卡片、化學撲克和化學棋。1956-1980年,鄭威熙首先設計出元素卡片,每1張卡片上寫有1種元素名稱及其主要性質(zhì),教師將元素卡片視為化學教具,主要用于學生學習元素周期表的相關知識,娛樂性不強。1981-1990年,化學撲克誕生,并且增添了游戲功能。內(nèi)容主要涉及元素符號、分子式和簡單化學反應,有接龍、各顧各、喊分、拱豬等多種玩法,趣味性較強。1991-2000年,未出現(xiàn)有關設計化學撲克的文獻,但出現(xiàn)了4項化學撲克專利,人們對化學撲克的開發(fā)還在繼續(xù)。2001-2013年,化學撲克的內(nèi)容和玩法不斷完善,具有普通娛樂、資料卡片和化學游戲三大功能。它們內(nèi)容豐富:幾乎包含初中所有主要物質(zhì)、高中所有主要無機物;有些撲克還包含有機牌、化學常識牌和實驗裝置牌;娛樂性增強:有學習物質(zhì)間反應規(guī)律的“化學反應接龍游戲”、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的“分組對抗賽游戲”等,學生還可自行設計不同的游戲規(guī)則進行游戲。

3.2卡片類化學教育游戲的設計理念與內(nèi)容

化學撲克游戲相比于卡片類游戲通常更為復雜,它是利用專門設計的化學撲克牌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目前,卡片類化學教育游戲的內(nèi)容還集中在中學無機及實驗的相關知識。

3.3典型案例———“520中學化學桌游”

國內(nèi)應用最廣的是“520化學撲克”以及“520中學化學桌游”(www.520hx.com.cn/yx),“520中學化學桌游”是由華南師范大學錢揚義教授工作室經(jīng)過9年研制而成的一套化學桌游,是“520化學撲克”的升級。該款游戲設置了不同難度4種玩法,適合八年級及八年級以上的學生游戲。下面對其中的一種玩法“化學桌游”進行簡單介紹。游戲對象:已經(jīng)系統(tǒng)學習初三化學知識的學生。游戲設計:“化學桌游”由7類牌組成。在一類牌中,牌面的正面結構相似,如物質(zhì)牌:每張撲克牌代表1種物質(zhì),正面涵蓋物質(zhì)的化學式、名稱、物質(zhì)參與反應的主要化學方程式、宏觀及微觀圖片、物理性質(zhì)、化學性質(zhì)及其用途;每張牌的正面左上角有一個物質(zhì)分類標志,不同花色代表不同物質(zhì)類型,分別為綠色雙錐表示單質(zhì)、黑桃代表氧化物、紅桃代表酸、藍色梅花代表堿、黃色方片代表鹽。游戲規(guī)則:按回合制出牌,依據(jù)出牌情況增減IQ值,包括7種基本出牌法:“有效碰撞”、“連鎖反應”、“整出”、“補牌”、“對出”、“吃牌和投毒”。例如“有效碰撞”的玩法是某玩家打出一張物質(zhì)牌,其他玩家依次打出可與之反應的牌;“投毒”的玩法是將“S”“P”等牌視為“毒藥”向別人打出。

3.4卡片類化學教育游戲體現(xiàn)的核心素養(yǎng)

(1)科技與信息素養(yǎng)。

在卡片牌面、游戲規(guī)則中往往包含了關鍵信息,游戲者必須從中刪選,獲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2)問題解決與實踐。

如通過運用出牌技巧,調(diào)整出牌順序,打出各種玩法,從而最終贏得游戲,同時又增強了游戲者的邏輯思維能力。

(3)交往與合作。

游戲的過程即是和他人交往的過程,游戲者必須保持基本的禮儀,尊重他人,積極溝通,才能與他人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使游戲得以順利進行。

4信息技術類化學教育游戲的設計和特點

概況(2006-2013)2006-2010年,主要以用Flash制作軟件開發(fā)的角色扮演類單機版化學教育游戲為主,2009年,出現(xiàn)了首款網(wǎng)絡在線撲克游戲“520化學動漫撲克”,它也是“520化學撲克”的配套資源。西華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王琳、刁永鋒,以《哈利•波特》為題材,改編了一段《哈利•波特與寶藏》的游戲情節(jié),講述了哈利為了不讓寶藏落入妖魔之手,歷經(jīng)坎坷,成功獲取寶藏的故事。此游戲情境性較強,知識點也較為豐富。2011-2013年,用C#(C#編程語言是由微軟公司開發(fā)小組專門為.NET平臺設計的語言,它可以使程序員移植到.NET上)等更高級的編程語言設計出的化學教育游戲軟件相繼出現(xiàn)。韓山師范學院化學系的鄭楚萍、許越、吳錦偉等為了培養(yǎng)初三學生對化學的興趣,運用C#設計了記憶游戲軟件“沉淀連連看”和同一系列游戲“化合物命名連連看”。信息技術類化學教育游戲利用網(wǎng)絡的虛擬特征,創(chuàng)設多樣的情境,將化學知識通過電腦游戲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游戲內(nèi)容集中在中學化學的重要知識點,游戲專題性強:如“生活化學大本營”的設計是圍繞“化學與健康”、“化學與環(huán)境”、“化學與材料”三大主題;“逃離化學王國”是針對高一鹵素的知識點而專門設計的。

5中國大陸化學教育游戲趨勢分析

目前,中國大陸傳統(tǒng)化學教育游戲穩(wěn)步發(fā)展,基于信息技術的新游戲不斷興起,并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門與前沿。整體來說,中國大陸化學教育游戲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

(1)游戲類型不斷增多。

游戲類型由化學趣味實驗和化學卡片拓展到化學口訣、化學謎語、化學撲克、單機版和網(wǎng)絡版化學教育游戲等,每種游戲又包含多種玩法。

(2)游戲道具更加精致。

最早的化學卡片用紙片制作,較簡陋?!?20化學撲克”牌面涵蓋內(nèi)容豐富,“520中學化學桌游”更是在原有撲克的基礎上重新設計,牌面更加精致美觀。

(3)游戲形式不斷豐富。

“520化學動漫撲克”發(fā)揮了在線網(wǎng)絡游戲的特點,讓不同地域的人們通過網(wǎng)絡,方便地進行化學撲克牌游戲比賽,玩家還可通過聊天功能交流心得體會,豐富了以往單一的游戲形式。

(4)游戲內(nèi)容逐漸擴展。

第2篇

求學網(wǎng)小編為你提供論文范文:“古代文學論文中國古代文學教化論論綱”,大家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寫出論文。

古代文學論文中國古代文學教化論論綱

以上就是我們?yōu)槟鷾蕚涞摹肮糯膶W論文中國古代文學教化論論綱”,更多內(nèi)容請點擊求學網(wǎng)論文頻道。

第3篇

比如從心理文化上,分為表達辯證觀念的詞語、倫理觀念的詞語、中庸和諧委婉意識的詞語、漢民族心態(tài)特征的詞語和一些象征詞語;從制度文化上,分為禮俗文化詞語、民俗文化詞語、宗教文化詞語、典籍文化詞語等;從物質(zhì)文化上,分為飲食、姓名、數(shù)詞、顏色詞、地名文化詞語等。常敬宇先生的分類影響較大,一些學者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拓展,但基本上仍是遵循著相似的模式,如王國安(1996)把文化詞語分為表現(xiàn)中國獨特的精神、物質(zhì)文化、自然地理、制度、風俗習慣等詞語;楊德峰(1999)將文化詞語分為政治制度、宗教、人物、地理、歷史、文藝、服飾、飲食、建筑、節(jié)令、器具、成語、習俗、禮儀等;張高翔(2003)把文化詞匯分為四類:制度文化詞語、物態(tài)文化詞語、心態(tài)文化詞語、行為文化詞語;王德春(1998)指出部分詞匯中存在著國俗語義,將承載國俗語義的詞語分為:具有特殊文化色彩、歷史文化背景意義的詞語,習慣性的寒暄用語,具有修辭意義的人名,具有兩種以上國俗語義的詞語,國俗熟語以及反映我國特殊事物的且外語中沒有現(xiàn)成對應的詞語。

二、教材《輕松學中文》中的文化詞匯分類

筆者對教材《輕松學中文》的文化詞匯的分類參照的是常敬宇先生的《漢語詞匯與文化》的分類標準,把教材中的文化詞匯按照物質(zhì)文化(地理名詞、飲食名詞等)、心理文化(熟語、祝福語、反映中國人的心理特征的詞語)、制度文化(禮俗、民俗文化、典籍等)進行第一層次的分類,同時又將物質(zhì)文化、心理文化、制度文化進行再分類,比如物質(zhì)文化中又分為飲食、姓名、地名、數(shù)詞、顏色詞文化詞語等。在《輕松學中文》中,第一冊沒有出現(xiàn)文化詞匯,這與對外漢語教學基礎階段的教學目的是吻合的。第二冊中的文化詞匯主要集中在飲食類上,有8個之多。第三冊文化詞匯仍然與飲食類相關,但是數(shù)量降低到兩個。從第四冊開始,文化詞匯的子類型開始變得豐富,除了飲食類外,樂器、名勝古跡、習俗、民間娛樂和稱謂語大量出現(xiàn),尤其是稱謂語非常豐富,表現(xiàn)了教材從物質(zhì)文化到制度文化的過渡和銜接。第五冊中的文化詞語類型更為豐富,飲食、名勝古跡、器皿、藝術、節(jié)令、習俗、祝福語都已經(jīng)出現(xiàn),這與學習者語言水平的發(fā)展是相適應的。第六冊和第七冊沿襲了文化詞語類型豐富、數(shù)量增加的模式,心理文化方面的文化詞匯逐漸增多,比如說祝福語、熟語、象征詞語之類在這一階段出現(xiàn)的頻率增多。到第八冊,無論是在類型上還是數(shù)量上,文化詞語的分布都是本套教材中最多的。因為,此時學生在語言與文化方面已經(jīng)有了較好的基礎??梢?,《輕松學中文》在文化詞匯的分布上,體現(xiàn)出明顯的分階段逐步遞增的特點。該套教材在文化詞匯的分布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零文化階段,專注于語言知識本身。以第一冊為代表;二是文化淺層接觸階段,提供表層的物質(zhì)文化知識,以二、三冊為代表;三是文化深層接觸階段。文化詞匯數(shù)量增多,類型豐富,全方位地展示語言與文化的相互滲透關系,最初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在此基礎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文化詞匯的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也應該分階段進行。

三、分階段進行對外漢語文化詞匯教學

在中小學生學習文化詞匯的初級階段,可采用直觀性教學法,利用具體的實物或圖片等方法來解釋該文化詞匯的意思,讓學生輕松理解。例如,由于筆者所在學校的條件有限,不能提供所有教材中出現(xiàn)的樂器,因此帶到課堂上的是友人所贈的“笛子”和“葫蘆絲”。古典樂器這一課是這樣展開的:(1)圖片展示“鼓”,播放電影《十面埋伏》片段,其中以女主角跳《仙人指路》擊鼓的水袖舞,引出文化詞語“鼓”,并展示“鼓”的圖片,播放視頻“北京鳳樂團”的《五虎聲威》,再次展示“鼓”的圖片,領讀“打鼓”。圖片展示“二胡”,播放一段《二泉映月》。再次展示“二胡”的圖片,領讀“拉二胡”。(3)圖片展示“古箏”,播放一段名曲《漁舟唱晚》視頻,再次展示圖片“古箏”,領讀“彈古箏”。(4)圖片展示“琵琶”,播放一段名曲《十面埋伏》的視頻,再次展示圖片“琵琶”,領讀“彈琵琶”。(5)圖片展示“笛子”,播放一段名曲《揚鞭催馬運糧忙》,然后拿出從國內(nèi)帶的笛子給學生展示,并示范笛子的指法,進行“吹笛子”的動作示范,讓學生傳遞感受,擺出吹笛子的動作,給學生拍照留念,領讀“吹笛子”。(6)圖片展示“葫蘆絲”,播放一段葫蘆絲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給學生展示葫蘆絲實物,并示范葫蘆絲指法,進行“吹葫蘆絲”的動作示范,讓學生感受,擺出吹葫蘆絲的動作照相留念,領讀“吹葫蘆絲”。通過以上方法,學生對古典樂器詞匯已有所了解,然后再次領讀這一節(jié)課所學的古典樂器文化詞匯,并做詞匯游戲再次掌握詞匯。最后,播放古典樂器樂團“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恭喜恭喜》(因為學生學過《恭喜恭喜》這首歌,節(jié)奏感很好,學生很喜歡唱,他們會跟著節(jié)奏哼唱)的視頻。文化詞匯是民族特有的詞匯,學生沒有見過的事物他們是很難理解的,通過教學過程中提供文化詞匯的圖片等媒介的展示和切身體會,學生既可以對所學詞匯加深印象,又可以提高文化詞匯的學習興趣,更能產(chǎn)生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之情。中小學生學習文化詞匯的中、高級階段,可以采用“情景再現(xiàn),走進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進行文化詞匯教學。這種教學法主要是采用語境教學法??追渤傻摹墩Z境教學研究》中指出:“語境,是指人們運用語言來進行言語交際的一種語言環(huán)境,包括社會文化語境、上下文語境、認知語境、情景語境等;語境教學,是指以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能力為宗旨、以課文語境為依托的語文教學。語境教學強調(diào)的是,運用語境理論指導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基本方法有社會文化語境教學法、上下文語境教學法和認知語境教學法以及情景語境教學法等。”任何一種語言的使用,都不可以離開語境而獨立存在,語境的使用能讓抽象的詞語變得更具體、更形象。語境不同,詞語的使用要求也不同,但是相同的詞語要是在不同的語境中反復出現(xiàn),可以加深對這個詞的理解和記憶。語境教學法是一個很好的對外漢語教學手段。

四、結語

第4篇

語言問題一直是制約國際化教學的關鍵因素之一。高質(zhì)量的英語授課體系將大大降低留學生的學習難度,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校學習。出國培訓是提高教師英語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國際交流,可以全方位、深層次地了解國際化教育理念,培養(yǎng)英文授課、溝通等各方面能力,學習國內(nèi)外高水平大學人才培養(yǎng)方案,考察國外優(yōu)質(zhì)教學資源,以及國外學生培養(yǎng)質(zhì)量保障體制等。結合個人國外進修經(jīng)驗,提出如下建議和改進措施。

(一)延長出國進修時間

學校出國進修期限為三個月,由于時間較短,進修人員往往很難獲得國外名校的邀請函,如不是與國外高校已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則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能找到接收的高校和合作導師,而有的教師因為沒有獲得邀請函而放棄進修資格。此外,除倒時差、熟悉環(huán)境、提高英文聽說能力以及回國前期準備等因素,真正用于學習的時間僅兩個月,進修者難以從頭至尾地聽完一門課程。因此,建議延長進修時間至六個月,以利于提高課程學習及綜合培訓效果。

(二)雙語班及中文班的開設

目前,學校海外留學生課程基本為全英語授課。一方面考慮到留學生的語言障礙,難以聽懂中文;另一方面考慮到留學生基礎相對較弱,不宜與中國學生同堂授課。這種做法在國內(nèi)外皆少見,譬如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不會因為語言障礙或者基礎差異而單獨分班授課。今后學校在對留學生入學中文水平提出要求的同時,教學方式也應作出調(diào)整??梢栽诖笠贿M行全英文授課,在大二、大三采用雙語教學,而大四進行全中文授課。這樣既可以降低非母語教學導致教學質(zhì)量的下降,也有利于留學生提升漢語溝通能力。

(三)網(wǎng)絡課程的建設

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國際化教學基礎較弱,多數(shù)教師沒有經(jīng)過培訓就開始了留學生教學工作。雖然很多教師,尤其是博士畢業(yè)的青年教師,具有一定的英語表達能力,但由于缺乏英文課程背景認識,對留學生教學無所適從,課堂效果難以保證,甚至有些課程難以開課。美國很多著名的大學,如普渡大學(PurdueUniversity),學生可以通過選修網(wǎng)絡課程獲得學分。這些網(wǎng)絡課程往往由名師授課,且在網(wǎng)站上提供了大量豐富的學習資源。筆者建議可以與此類大學開展合作,借助國外高校的師資力量,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迅速提升學校英文教學水平。同時,學校也可以成立課程小組,群策群力,加強自身網(wǎng)絡課程的建設,為課程建設提供持續(xù)、強有力的支撐。

二、課堂教學

IPFW課程安排比較靈活,課堂教學的時間除了上午、下午外,中午和晚上同樣有課程安排,課時1小時15分鐘,中間沒有休息。這有利于兼職工作的學生選修適當?shù)恼n程,提高學習效率。此外,教師教學方法,不受場所的局限。國外專業(yè)課也比較靈活,教師非常重視案例教學,每堂課基本在復習上次課的重點之后,都會介紹新的知識點,然后以例題為主進行講解。這樣可以使學生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內(nèi)容并加以應用。國外高校非常重視實踐性教學,每門課程都有實踐環(huán)節(jié)。如測量學的教學與實踐如影相隨,混凝土基本原理的任課教師有自己的設計室,學生會用相關軟件進行實際工程設計與分析?;貒蠊P者在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教學工作中尤其注意以下4方面的問題:(1)了解學生背景,來自哪個國家、知識體系等,在課堂中的一些相關的作業(yè),如查找自己國家的相關規(guī)范標準;(2)教學內(nèi)容要系統(tǒng)、條理清楚,且不宜過多;(3)教學方法要靈活,課堂氣氛要活躍,重視交流、討論等;(4)備課要充分,對于常用的專業(yè)詞匯要牢記,課件最好自己動手做,采用啟發(fā)式教學。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期末考試的考題也同中國學生的考題難度相當,絕大多數(shù)留學生成績優(yōu)良,能夠掌握所授主要內(nèi)容。

三、教學組織及教學評估

美國很多高校教學系統(tǒng)直接為教師及學生服務,如IPFW使用的一種叫BlackBoardSystem系統(tǒng),每個教師和學生都有自己的賬號,教師會將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課件、作業(yè)、教學視頻及其它資料在課程開課前傳到系統(tǒng),供學生參考查閱。IPFW的土木工程系日常管理相對高效,只有一個教學秘書,全面負責日常的教學安排、會議組織等。教師無論什么職稱、職位都有一間獨立的辦公室,很人性化。教學秘書的辦公桌位于辦公區(qū)的中心,方便與所有教師交流溝通。另外每到學校節(jié)日或者教師生日的時候,教學秘書會發(fā)放祝福的卡片或者小禮物,讓人感覺到集體的關懷,營造出一種溫馨氛圍,提升教學效果。教學評估方面,美國工程技術學術委員會負責對土木工程專業(yè)辦學質(zhì)量的考核,不同學科、專業(yè)首先根據(jù)ABET要求及自身發(fā)展情況,制定相關的評估標準和細則。每隔4年,該委員會直接派專家或委托專門機構對相關專業(yè)進行評價。而對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評價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學院及土木工程系基于ABET的要求,從多角度考核教師的教學效果;二是學期末發(fā)放教學評價表,由上課的學生對教師作出評價。教師對學生課程的考核也是多方面的,基本上教師每次課后都會留作業(yè),期末考試之前會有3~4次小考,另外會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學生要進行成果匯報,學生的最終成績由平時作業(yè)(20%),期末考試(20%),報告(45%),出勤情況(5%),小測驗(10%)五個方面加權平均得出。

四、教材選編

實行國際化教學,必須選擇配套的雙語或全英語教材。最近幾年雖然不少出版社都引進了一些原版英文教材,也有不少國內(nèi)學者著手編寫雙語或全英語教材,但真正適應學院國際化辦學特色的高質(zhì)量課程教材卻很少。在直接選用國外教材時,應基本符合中國最新的規(guī)范要求。很多國外的優(yōu)秀教材,一般都帶有PPT,方便教學使用。但國內(nèi)外規(guī)范并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做必要甚至大量的修改才可以使用。由于規(guī)范及內(nèi)容的差性,很多國外的教材不一定適合,有些課程如綠色建筑、建筑結構設計很難在國外找到對應的教材,這時需要組織力量,編寫合適的雙語或全英語教材。學校應該出臺相關規(guī)定,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促進留學生教材的編寫。此外,由于國外英文教材比較昂貴,學校圖書館應及時擴充購買相關教材及圖書,方便留學生和教師借閱。

五、結語

第5篇

1.夏王朝建立以前為第一階段,這一階段是我國文化的起源階段,重點介紹各個史前遺址,這不僅是我們探尋文化起源的重要證據(jù),也是我國先民在物質(zhì)、精神、社會組織等方面的具體體現(xiàn)。2.夏、商、西周時期為第二階段,這一階段是我國文化的形成和初始階段。重點介紹夏商時期的神本文化和周代的文化維新。3.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第三階段,這一階段是我國文化的軸心時代。重點介紹百家爭鳴以及諸子思想。4.秦、漢時期為第四階段,這一階段是我國文化的發(fā)展階段。重點是秦代的文化一統(tǒng)和漢代的思想統(tǒng)一。5.魏晉南北朝時期為第五階段,這一階段是我國文化的大融合和大發(fā)展時期。重點介紹這一時期多元文化的形成以及文化成就。6.隋唐五代時期為第六階段,這一階段是我國文化的大繁榮階段。重點介紹唐文化繁榮的原因、宏大氣魄以及在文學藝術方面取得的成就。7.宋遼夏金元時期為第七階段,這一階段是我國古代文化發(fā)展史上的又一高峰階段。重點介紹宋代的士族文化和市井文化、元代的的文學以及遼夏金少數(shù)民族文化。8.明清時期為第八階段,這一階段是我國古代文化發(fā)展的總結階段。重點介紹明清兩朝對古典文化的大匯總。這樣的課程內(nèi)容的設置,在實際教授起來,要想完成教學計劃,每個部分幾乎都是蜻蜓點水,一掃而過,該深入的地方?jīng)]有時間去深入,學生感興趣的地方也沒有時間去具體講解,所以,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針對這種情況,應對中國文化史這門課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改革,以期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文化史的線索可簡介

文化史的線索為第一部分,這一部分簡略介紹即可。因為中國文化史的發(fā)展脈絡同中國古代史的發(fā)展脈絡幾乎是一致的。由于大部分學生從小就接觸中國古代史,因此,對于歷史的發(fā)展還是比較熟悉的。因而,這一部分可以一帶而過。然而,文化史畢竟不等同于古代史,所以,在這里,需要重點強調(diào)的是每一個階段的文化重點。這樣,學生對每一階段重點的內(nèi)容有所了解,有利于之后具體教學的開展。

(二)選取典型性的文化特征

在每一發(fā)展階段中,可以選取其中具有典型性的文化特征來做深入的探究。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深入學習的求知欲,又能使這門課有一定的深度。譬如,在進行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文化史講解的階段,不用把諸子百家都一一講解清楚,我們可以挑選其中的某一學派來做一個專題講解。以儒家思想為例,儒家學說對于古代甚至現(xiàn)代社會都有很大的影響。課堂上可以從《孔子》這部影片談起,對儒家思想的產(chǎn)生、其內(nèi)容和影響做重點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思考儒家為中華文化提供了什么樣的核心價值觀,具體的仁愛、自強、正義這些核心價值觀,在當時的社會又有什么具體的意義和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影響。舉一反三,道教思想、墨家思想,甚至楊朱之學,究竟是如何產(chǎn)生的,其具體的思想內(nèi)容是什么,對古代文化甚至我們現(xiàn)代的社會,又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影響。這樣一來,課時的安排適中,學生既有學習的時間,又有思考的時間,還有深入探究的模板。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講的就是這樣的教學方式。

(三)學問與現(xiàn)實對接

學以致用,以古看今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在進行文化史學習的時候,要始終貫徹這一思想。所以,在講解文化史的每一階段時,要盡量與現(xiàn)代社會的思想、狀況等結合,古今結合才能使這門課真正活起來。譬如在學習周代文化的時候,周禮是一個龐雜的體系,其中有很多的禮節(jié)早已廢止,我們現(xiàn)在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但是其中有些禮節(jié)仍然存在于我們的社會中,如周代的婚姻“六禮”②就是其中之一?;槎Y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那么,究竟哪些婚禮儀式是屬于周代“六禮”的范疇之內(nèi)呢?六禮在幾千年的朝代更替中,又有哪些變化呢?帶著這些問題,對周代六禮進行講解,古今對比,既能學到知識,又能對現(xiàn)代的婚禮進行淵源追溯,使得學問與現(xiàn)實能夠真正對接。

(四)盡量縮短學習古代文化的距離感

由于時間跨度較大,學生在學習古代文化的時候,往往存在著距離感。因此,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上,要盡量縮短這種距離感,要讓學生真正深入其中,才能學有所悟。舉例來說,現(xiàn)在央視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一時,這部紀錄片也受到了很多學生的喜歡,而飲食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學習中國文化史的時候,不妨以此為題,做一個專題探討。這個部分可以放在宋代文化上來講解。宋朝時期的市井文化興盛,其主要表現(xiàn)形式,除了文學藝術之外,飲食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宋代的市井飲食,大多記錄在宋人的筆記小說之中,還有一部分是以詩文、繪畫的形式流傳下來,如宋代詩人范成大的《吳郡志·風俗》、宋人梅堯臣的詩歌《河豚魚》、南宋畫作《斗漿圖》等,不論是記載的各地小吃,還是吟詠的美味、描繪的市井販賣煎點湯茶藥的情形,無不栩栩如生。以《舌尖上的中國》開題,先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層層展開,通過對宋代飲食文化的介紹,使學生對宋代市井文化有了一個極深的印象,還可以借此引導學生對中國飲食文化史進行探討。這樣一來,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相對來說比較合理,可以解決知識的深入學習和有限的課時之間的矛盾。

二、教學方式

要想真正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除了教學內(nèi)容之外,教學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

現(xiàn)在的教室一般都配備多媒體,多媒體對于現(xiàn)代化的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現(xiàn)代社會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讀圖時代,圖片和影像往往是文字的必要輔助和補充。中國文化史尤其如此。比如在學習史前文化的時候,遺址的介紹是必要的,但是單靠一組組的數(shù)據(jù),學生無法想象具體的情形。這個時候,多媒體的作用便凸顯出來,在數(shù)據(jù)的旁邊配上適當?shù)膱D像,既直觀,又能助于學生的理解。舉例來說,在介紹后崗一期文化時,距今五六千年以前河南省濮陽西水坡(在河南濮陽市西南)的45號大墓中,壯年人尸骨旁邊的隨葬物為蚌殼擺成的虎、龍和鹿。這3種動物的形象不難想象,但是在幾千年前的遺址中出土,用蚌殼擺成的虎、龍和鹿的具體情形,假如不用圖片的話,相信很難有學生會想象的跟實際出土的一樣。再如,在講解秦代文化統(tǒng)一的時候,秦始皇的“車同軌”措施,大家都不會陌生,但仔細探究“車同軌”的含義,相信會有不少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假如在多媒體上放上一組照片,即今天河北省石家莊附近的井徑秦皇古道,這條古道保存了秦始皇時期道路的原貌,在這條古道上,車轍痕跡又長又深,肉眼一看即非常明顯,這樣一來,不需要教師講解,相信學生也一定能明白“車同軌”的含義。除此之外,還可以放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簡短的資料片,利用視覺的沖擊,加強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深入理解。

(二)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現(xiàn)在的教學改革提倡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角。這就對傳統(tǒng)的“填鴨式“”滿堂灌”式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文化史這門課,很多的內(nèi)容學生會很熟悉,因此,在新的教學改革形勢下,可以最大范圍的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如討論課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在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之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簡單講解一下,然后鼓勵學生自己查閱資料,閱讀文獻,等下一節(jié)課的時候,進行一個班級的大討論。比如在學習魏晉南北朝文化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魏晉名士”的探討。這教學改革一時期,社會上有“品評”的風氣,那么,今天我們在課堂上,也做一個“品評”,品鑒這一時期的名士,說說自己的一些看法。然后,可以讓學生做總結,也可以教師自己做一下總結,這樣一來,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還是以主動的形式參與進來的,效果應該比教師滿堂講解要更好一些。

(三)鼓勵學生自己講課

還可以讓學生體會一下自己講課。同討論課一樣,教師先布置好要講解的內(nèi)容,然后學生自己準備,或是做教案,或是做課件,第二節(jié)課的時候,鼓勵學生自己到講臺上去講解。主動講解和被動接受,其效果差別巨大。通過這樣的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勇氣。

(四)寫讀書筆記

第6篇

改革開放以來,美術教育蓬勃發(fā)展。在中學美術教育事業(yè)中,中國畫教學由于學生長期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教學大多以臨摹為主,摹本大多以美術教師自制,學生成績評定以教師眼光作為標準,致使大部分學生覺得學習太難索然乏味,使他們與生俱來的愛美之心和美術表現(xiàn)潛能及由此引出的全面發(fā)展的可能性被扼殺。不適合我國把了解中國美術被作為普通公民的一般素質(zhì)要求。多年的國畫教學實踐還反映出這樣的問題:首先表現(xiàn)在把中國畫的教與學局限在單純的技法訓練與照本臨摹之中;其二是缺乏對學生進行思維方式的正確引導與培養(yǎng),從而無法把握中國畫造型法則和實踐的應用;其三是對中國畫概念的誤導與忽視,造成學生對中國畫本質(zhì)與內(nèi)涵的模糊,從而使教學目的得不到很好的貫徹與落實。這些以教師為中心的課程實施,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需要,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接受知識的次要位置,課程的評價也缺乏全面性。

二、對中學中國畫臨摹教學的再認識

人類的文化成果是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積累而有所成就,任何一種創(chuàng)新發(fā)明都只能在吸收和借鑒前人文化成果的基礎上進行。而中國畫是數(shù)千年文化積淀的成果,是人們觀察世界,表現(xiàn)客觀世界和主觀精神世界的語言符號,筆墨之間飽涵著對生活的理解和情感,正如藝術理論家克里斯(Emstkris)所指出的:“長期以來我們逐漸認識到,藝術不是產(chǎn)生于虛空,沒有哪個藝術家與前輩和樣式毫無關系……”

1.臨摹是學習中國畫的必由之路

臨摹是中國畫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掌握中國畫本體規(guī)律的重要學習方法。清代董啟運說:“初學欲知筆墨,須臨古人,古人筆墨,規(guī)矩方圓之至也?!敝袊嫷奶攸c是“意象”造型,它不要求模擬現(xiàn)實,以實際不存在的線為造型手段,以陰陽、虛實、輕重等處理對象空間關系,并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將這些具體方法歸納成程式。無論山水、花鳥、人物各畫種都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思維、繪畫模式和表現(xiàn)語匯。這些程式也就是中國畫的特色,這是面對實景和人物模特寫生的方法所不能代替的。要傳承中國畫的民族文化精神,就得要通過臨摹這個途徑,掌握傳統(tǒng)的繪畫語言和技巧及造型規(guī)律,領悟文化精神特質(zhì)。

2.正確引導學生學習臨摹

臨摹是把學生引向藝術殿堂的必經(jīng)之路,臨賢習圣是啟迪我們自身本原的智慧和光明,通過臨摹又會將自身的潛能得以充分發(fā)揮。教師不能用固有的知識結構簡單應對學生,更不能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代替學生具有豐富想象的思考。那么如何對學生的臨摹學習作正確的引導?我覺得首先應從選擇好的范本開始,宋人劉道淳在《圣朝畫評》中說:“師學舍短”,也就是指臨摹學習,必須有所選擇,去短取長。二是采用臨摹和鑒賞相結合,不能傻臨,如唐志契所說“臨摹最易,神氣難傳,師其意而不師其跡,乃真臨摹也?!币驗榕R摹不僅僅是解決技術問題的過程,也是整體上解決感受與理解傳統(tǒng)繪畫的過程,還是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應把作品放到特定的歷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體味,在臨摹中,要學會比較,學會品味,學會分辨優(yōu)劣雅俗,判斷筆墨高下,領會筆墨與風格的關系,增強審美鑒賞能力,提高表達能力。三是臨摹、觀察、記憶和寫生相結合,因為臨摹不是目的,臨摹主要是讓學生獲得一種把握和表現(xiàn)現(xiàn)實的方法,并形成創(chuàng)新的基礎。

三、中學中國畫臨摹教學中應把握的幾個問題

1.堅持“因材施教”和“因勢利導”

我們的教學多是為了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所以只有在了解不同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基礎和能力等具體情況的基礎上,組織實施教學。同時也要引導學生了解自己,防止盲目的或單純的教學。因勢利導作為教學的指導原則,教師以自身的修養(yǎng),對不同學生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特點、智能結構和藝術修養(yǎng)等,能夠全面性透視,并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他們自身發(fā)展的潛力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個性,培養(yǎng)出獨特藝術創(chuàng)造力,而不是改變學生的個性特點。

2.充分利用“范畫”在中國畫教學中的作用

因為教師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都是為了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技巧,而教師“范畫”是最直接、最具體、最直觀的教學方法,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教師把作品進行分解、剖析和演示,在示范的過程中有重點地結合講解,尤其中國畫的墨色濃淡調(diào)配,用筆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予以詳細的示范。學生經(jīng)此直觀感受之后才能加深體會,爾后引起學習興趣與表現(xiàn)沖動,由此及彼,觸類旁通。

3.形式技巧傳授不能僵硬

形式技巧傳授在中國畫教學中雖然程式很強,但在向傳統(tǒng)學習過程中,要從作品的精神上去領會和把握,不能用“硬性強化”的教學方法,而形式技巧的傳授必須打破僵硬的概念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必須在激發(fā)學生興趣基礎上進行。

4.在臨摹教學中樹立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創(chuàng)新精神是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zhì)之一。所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是教學的根本任務,在國畫教學中,使學生懂得“古人之法是用,造化之象是體?!痹谠旎埃猿伺R摹學習古人之外,向自然和生活學習,通過這種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記憶能力和寫生能力,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習心得,個人閱歷,修養(yǎng)體悟進行個性化創(chuàng)造,也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進入一個創(chuàng)造層面。

馬蒂斯宣稱“一幅新畫應是一種惟獨一次的事跡,一種新的誕生,對人的精神所把握的世界觀增加了一種新的形式”。這說明了美術作品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獨創(chuàng)性體現(xiàn)出來的。中學國畫教學中不能象專業(yè)教學那樣,有較充裕的實踐循序漸進地從臨摹到寫生,但教師應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采取各種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比如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學氣氛;民主、親密、平等與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內(nèi)容利于產(chǎn)生聯(lián)想和創(chuàng)造思維激起等。在對待不同形式和不同想法的學生作品時,教師不能以自己的觀點、好惡輕易評價,正如美國當代哲學家莫里斯(C.Morris)所言:“如果人的潛力和人的差別得到尊重,自我創(chuàng)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種多樣的?!彼囆g是個性的產(chǎn)物,是民族的產(chǎn)物,它的取向是求異,為此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多樣性。

參考文獻:

[1]趙保平.中國畫教學設想.2007,6.

[2]轉引自岡布里奇·藝術與幻覺.湖南人民出版社.

[3]清.董起云.畫學鉤玄.

[4]瓦爾特·赫斯.歐洲現(xiàn)代畫派畫論選.人民美術出版社.

第7篇

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計算機等多媒體技術,將無法演示的實驗、抽象的微觀世界、一些化工生產(chǎn)流程和工藝制作成科學、規(guī)范、直觀、形象的CAI課件,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如北京師大開發(fā)的《中學化學微觀世界》中“電子云”“晶體結構”“足球分子”等CAI,將化學世界變靜為動、變無形為有形、變無聲為有聲、變抽象為直觀、變微觀為宏觀,把工廠搬進了教室,實現(xiàn)了“鼠標一點,萬語千言”,使學生既領會了知識,又增強了能力,從而為走向社會、適應社會、駕馭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變驗證為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相信和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能憑借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和能力獨立地“發(fā)現(xiàn)”他未曾學過的知識,進而對某一問題或觀點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達到在動手中鍛煉、提高自己的目的。如在做CI2具有漂白性的實驗時,學生觀察實驗發(fā)現(xiàn)“干燥的紅色布條在CI2中不褪色,濕潤的紅色布條褪色”。于是我問學生“水能否使紅色布條褪色呢?”“不能。”(學生回答)“那濕潤的紅色布條在CI2中被漂白褪色說明了什么問題呢?”這一引導使多數(shù)學生悟到了漂白是CI2跟H2O反應生成了新物質(zhì)的作用。但有一位學生有新的想法,他問是不是H2O催化了CI2的漂白作用。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我首先肯定了他的想法,接著即興組織全班討論,最終使大家都明白了催化劑只能催化可以發(fā)生的化學反應,而不能催化不能進行的化學反應。這樣課堂上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融洽了師生關系;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創(chuàng)新。

實驗教學是中學化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能力和素質(zhì)的重要載體。但驗證性實驗對高中生來說,弊多利少,一定程度上它讓學生成了“看熱鬧的觀眾”,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有時還會挫傷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如果在實驗教學中,組織學生成立興趣小組,開展活動課,讓學生自查資料,設計實驗方案,那么實驗中往往一個很小的收獲,也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喜悅,能夠激發(fā)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探討的興趣。但有時,他們也會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一些異?,F(xiàn)象或“意外”結果感到迷惑不解,這時就需要教師采取鼓勵態(tài)度,積極啟發(fā)、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求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因為在科學發(fā)展史上不乏有意外的發(fā)展,這些很有可能會成為新的科學理論的起點,如倫琴發(fā)現(xiàn)了X射線,貝克勒發(fā)現(xiàn)了鈾的放射性等。

三、變單一為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能力

(一)認清化學在各學科中的地位

化學同各個領域的其他學科聯(lián)系密切,在各學科相互交叉的知識技術網(wǎng)絡中,它是中心學科之一。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化學的知識是多元化的,是聯(lián)系物理、數(shù)學、生物的橋梁和紐帶,它從物理、數(shù)學、生物等相鄰學科中汲取力量,使得自身不斷獲得發(fā)展。因而化學教育不能再囿于狹隘的化學教育觀內(nèi),只培養(yǎng)具有化學專長的學者,而應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zhì)的復合型人才。

(二)注重學科滲透,實施化學教育的綜合化

第8篇

語言問題一直是制約國際化教學的關鍵因素之一。高質(zhì)量的英語授課體系將大大降低留學生的學習難度,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校學習。出國培訓是提高教師英語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國際交流,可以全方位、深層次地了解國際化教育理念,培養(yǎng)英文授課、溝通等各方面能力,學習國內(nèi)外高水平大學人才培養(yǎng)方案,考察國外優(yōu)質(zhì)教學資源,以及國外學生培養(yǎng)質(zhì)量保障體制等。結合個人國外進修經(jīng)驗,提出如下建議和改進措施。

(一)延長出國進修時間

學校出國進修期限為三個月,由于時間較短,進修人員往往很難獲得國外名校的邀請函,如不是與國外高校已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則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能找到接收的高校和合作導師,而有的教師因為沒有獲得邀請函而放棄進修資格。此外,除倒時差、熟悉環(huán)境、提高英文聽說能力以及回國前期準備等因素,真正用于學習的時間僅兩個月,進修者難以從頭至尾地聽完一門課程。因此,建議延長進修時間至六個月,以利于提高課程學習及綜合培訓效果。

(二)雙語班及中文班的開設

目前,學校海外留學生課程基本為全英語授課。一方面考慮到留學生的語言障礙,難以聽懂中文;另一方面考慮到留學生基礎相對較弱,不宜與中國學生同堂授課。這種做法在國內(nèi)外皆少見,譬如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不會因為語言障礙或者基礎差異而單獨分班授課。今后學校在對留學生入學中文水平提出要求的同時,教學方式也應作出調(diào)整??梢栽诖笠贿M行全英文授課,在大二、大三采用雙語教學,而大四進行全中文授課。這樣既可以降低非母語教學導致教學質(zhì)量的下降,也有利于留學生提升漢語溝通能力。

(三)網(wǎng)絡課程的建設學校

土木工程專業(yè)國際化教學基礎較弱,多數(shù)教師沒有經(jīng)過培訓就開始了留學生教學工作。雖然很多教師,尤其是博士畢業(yè)的青年教師,具有一定的英語表達能力,但由于缺乏英文課程背景認識,對留學生教學無所適從,課堂效果難以保證,甚至有些課程難以開課。美國很多著名的大學,如普渡大學(PurdueUniversity),學生可以通過選修網(wǎng)絡課程獲得學分。這些網(wǎng)絡課程往往由名師授課,且在網(wǎng)站上提供了大量豐富的學習資源。筆者建議可以與此類大學開展合作,借助國外高校的師資力量,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迅速提升學校英文教學水平。同時,學校也可以成立課程小組,群策群力,加強自身網(wǎng)絡課程的建設,為課程建設提供持續(xù)、強有力的支撐。

二、課堂教學

IPFW課程安排比較靈活,課堂教學的時間除了上午、下午外,中午和晚上同樣有課程安排,課時1小時15分鐘,中間沒有休息。這有利于兼職工作的學生選修適當?shù)恼n程,提高學習效率。此外,教師教學方法,不受場所的局限。國外專業(yè)課也比較靈活,教師非常重視案例教學,每堂課基本在復習上次課的重點之后,都會介紹新的知識點,然后以例題為主進行講解。這樣可以使學生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內(nèi)容并加以應用。國外高校非常重視實踐性教學,每門課程都有實踐環(huán)節(jié)。如測量學的教學與實踐如影相隨,混凝土基本原理的任課教師有自己的設計室,學生會用相關軟件進行實際工程設計與分析?;貒蠊P者在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教學工作中尤其注意以下4方面的問題:

(1)了解學生背景,來自哪個國家、知識體系等,在課堂中的一些相關的作業(yè),如查找自己國家的相關規(guī)范標準;

(2)教學內(nèi)容要系統(tǒng)、條理清楚,且不宜過多;

(3)教學方法要靈活,課堂氣氛要活躍,重視交流、討論等;

(4)備課要充分,對于常用的專業(yè)詞匯要牢記,課件最好自己動手做,采用啟發(fā)式教學。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期末考試的考題也同中國學生的考題難度相當,絕大多數(shù)留學生成績優(yōu)良,能夠掌握所授主要內(nèi)容。

三、教學組織及教學評估

美國很多高校教學系統(tǒng)直接為教師及學生服務,如IPFW使用的一種叫BlackBoardSystem系統(tǒng),每個教師和學生都有自己的賬號,教師會將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課件、作業(yè)、教學視頻及其它資料在課程開課前傳到系統(tǒng),供學生參考查閱。IPFW的土木工程系日常管理相對高效,只有一個教學秘書,全面負責日常的教學安排、會議組織等。教師無論什么職稱、職位都有一間獨立的辦公室,很人性化。教學秘書的辦公桌位于辦公區(qū)的中心,方便與所有教師交流溝通。另外每到學校節(jié)日或者教師生日的時候,教學秘書會發(fā)放祝福的卡片或者小禮物,讓人感覺到集體的關懷,營造出一種溫馨氛圍,提升教學效果。教學評估方面,美國工程技術學術委員會(Ac-creditationBoardforEngineeringandTechnology(A-BET)負責對土木工程專業(yè)辦學質(zhì)量的考核,不同學科、專業(yè)首先根據(jù)ABET要求及自身發(fā)展情況,制定相關的評估標準和細則。每隔4年,該委員會直接派專家或委托專門機構對相關專業(yè)進行評價。而對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評價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學院及土木工程系基于ABET的要求,從多角度考核教師的教學效果;二是學期末發(fā)放教學評價表,由上課的學生對教師作出評價。教師對學生課程的考核也是多方面的,基本上教師每次課后都會留作業(yè),期末考試之前會有3~4次小考,另外會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學生要進行成果匯報,學生的最終成績由平時作業(yè)(20%),期末考試(20%),報告(45%),出勤情況(5%),小測驗(10%)五個方面加權平均得出。

四、教材選編實行國際化教學

必須選擇配套的雙語或全英語教材。最近幾年雖然不少出版社都引進了一些原版英文教材,也有不少國內(nèi)學者著手編寫雙語或全英語教材,但真正適應學院國際化辦學特色的高質(zhì)量課程教材卻很少。在直接選用國外教材時,應基本符合中國最新的規(guī)范要求。很多國外的優(yōu)秀教材,一般都帶有PPT,方便教學使用。但國內(nèi)外規(guī)范并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做必要甚至大量的修改才可以使用。由于規(guī)范及內(nèi)容的差異性,很多國外的教材不一定適合,有些課程如綠色建筑、建筑結構設計很難在國外找到對應的教材,這時需要組織力量,編寫合適的雙語或全英語教材。學校應該出臺相關規(guī)定,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促進留學生教材的編寫。此外,由于國外英文教材比較昂貴,學校圖書館應及時擴充購買相關教材及圖書,方便留學生和教師借閱。

五、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