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2-06 19:38:2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誠信政治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一)片面理解自主學習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而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和促進者。教師應以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與學習結果作為評價的主要內(nèi)容。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卻過分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有的教師說得少甚至不說,成了課堂教學的“旁觀者”;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集中時間完成各項教學指標,很少去研究教學方法,做事畏首畏尾,駕馭課堂的能力甚是不足。
(二)課堂教學方式流于形式
新課程改革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合作學習和活動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然而。部分教師為追求愉快教學并體現(xiàn)合作學習,使學生團團坐、亂發(fā)言;有的教師則恪守活動——討論——發(fā)言的教學模式,使教學過程中充斥各種各樣的活動。殊不知,這種課堂使學習方式流于形式,導致教學效果收效甚微。
二、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
(一)改進教學手段,由單一向多元
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憑借“一塊黑板、一根粉筆、一本書、一張嘴”基本解決所有問題,教師的教學手段較為單一。伴隨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與教育教學環(huán)境的改善,人們對新課程的理解不斷加深。政治教師在此背景下需要整合、利用各種資源(如圖片影視資料、歷史文獻、學科資源、專家講座、網(wǎng)絡資源等),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將各種教學資源引進課堂教學,從而達到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目的。運用現(xiàn)代化的各種教學手段是現(xiàn)代化教學活動發(fā)展的趨勢,也是推進課程改革的有效保證。中學政治教師要掌握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大膽嘗試,不斷積累和創(chuàng)新教學。
(二)優(yōu)化整合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效率
為了彌補單一教學方案的不足,教師需對各種教學方案進行優(yōu)化整合,然后結合教學實際進行綜合性的教學。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吸收知識,也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教師可以綜合利用師生互動、歸納與演繹相結合以及互相合作等方式來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三)實施探索性教學
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是教學形式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而形式總是受限于內(nèi)容。政治學科特有的內(nèi)容決定了其教學形式的實踐性與多樣化。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再次發(fā)現(xiàn)知識來培養(yǎng)其探索精神。學生不能盲目、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而要把學習過程變成一種再次發(fā)現(xiàn)知識的參與式活動。課堂教學的探索必須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充分發(fā)揮主體性,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鼓勵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積極地進行動手操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千方百計地讓他們動起來。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談自己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然后讓全體學生共同討論研究,從課本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多思”,即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教師可以用恰當?shù)摹皢栴}”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產(chǎn)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fā)展。
(四)緊密聯(lián)系時事新聞,將教材內(nèi)容有機整合
[關鍵詞]中國旅游標志;馬超龍雀;天馬賽風神
[中圖分類號]F5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3115(2009)16-0023-04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本中有關于“中國旅游標志”的解釋:“國際上很多國家和地區(qū)早有各種旅游圖形標志,用以塑造和傳播某個國家和城市的旅游形象。中國國家旅游局經(jīng)過多種方案的比較和研究,于1983年確定選用馬超龍雀作為中國旅游業(yè)的圖形標志?!瘪R超龍雀曾命名“馬踏飛燕”。后經(jīng)歷史學家考證,東漢張衡的《東京賦》云:“龍雀蟠蜿,天馬半漢。”《后漢書》也有“明帝至長安,迎娶飛廉并銅馬”的記載,故正名“馬超龍雀”,簡稱“天馬”,俗稱“銅奔馬”。選擇馬超龍雀作為中國旅游業(yè)的圖形標志,其涵義是:天馬行空,逸興騰飛,無所羈縛,象征前程似錦的中國旅游業(yè);馬是古今旅游的重要工具,奮進的象征,旅游者可在中國盡興旅游;馬超龍雀的青銅制品,象征著中國數(shù)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歷史,顯示了文明古國的偉大形象,可吸引全世界的旅游者。
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在世界上已有很高的知名度和震憾力,是中國青銅藝術的奇葩。隨著國際旅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世界旅游大國,中外旅游文化的頻繁交流,使銅奔馬越來越多地以中國旅游大國的形象展示在世界各國人民的面前。
“天馬”凝聚著中國人天馬行空的最深層次的民族記憶,飽含著最具民族特色的古樸、典雅的傳統(tǒng)美學追求,體現(xiàn)出人類的創(chuàng)造精神、審美理想,展示著人類的生命記憶與精神源泉,是一件空前完美的藝術杰作。
有專家說,文物工作者不應只停留在考古、研究之上,而需要更多地考慮文化遺產(chǎn)的推廣、宣傳,讓看起來高高在上的文化遺產(chǎn),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化大餐,從而實現(xiàn)古老文化的形象傳播。
中國出土的文物浩如煙海,惟獨銅奔馬出土時本身沒有名字,由于地位特殊、萬眾注目,所以,爭論不休,至今尚無定論。
“馬踏飛燕”與“馬踏匈奴”近似?!榜R踏飛燕”中的“踏”字,有敵視、征服之意。匈奴是漢朝的敵人,可以踏。鳥是“天馬”的良友,不是敵人,沒有敵意,豈能踏?專家們仔細觀察銅奔馬后發(fā)現(xiàn),“天馬”的蹄子與鳥之間其實是半蹭,并不是踏。
“馬超龍雀”中的“龍雀”即“飛廉”,有專家、學者質(zhì)疑到底是人是神,是獸是禽,古人也無定論,現(xiàn)在爭議較大。另外,許多人不知道“龍雀”、“飛廉”為何物。
中國旅游標志是中國旅游文化的圖騰,是權威性的形象標志。中國旅游標志有一個寓意深刻、富有特色、簡單響亮的新稱名和清晰的象征意義,不僅是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國旅游界、文物界、文化界的熱望。只有解決了中國旅游標志的正確稱名,挖掘出其深刻的文化象征意義,才能把中國獨特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傳播出去,中國旅游標志晉升世界旅游標志才有競爭力。
一
中國人凡事講究名正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筆者認為,中國旅游標志需要一個古今中外相結合、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美稱。
銅奔馬是古代藝術家高度智慧、豐富想象,浪漫主義精神和高超藝術技巧的結晶,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稀世之寶。古代藝術家創(chuàng)造出了一件極具浪漫主義的、空前完美的藝術杰作,其稱名卻不具浪漫主義,也不完美。如果沒有無名藝術家大膽的想象和夸張,沒有天馬行空的思維和理念,就絕對沒有這件絕世的魂寶。而我們的思路只有小心求證,卻沒有大膽假說,沒有天馬行空、風神飛揚的思維結果。
對于這件珍奇國寶的稱名,既要忠實于原來創(chuàng)作者的本意,又要賦予符合時代的新含義,要與時俱進;不能拘泥于教條的思維方式和純考古的觀點來命名。
中國旅游標志應該為中國國家利益服務。奧運會在中國成功舉辦之后,我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對中國旅游標志的準確稱名有著十分重大的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奧運會在中國舉行是暫時的,中國文化、旅游、體育走向世界,卻是長期的。要使中國旅游走向世界,申請世界旅游標志,沒有一個美好浪漫、雅俗共賞的準確名字和象征意義是不行的。
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潛心研究,認為比較準確的新稱名應是“天馬賽風神”。
“天馬賽風神” 的新稱名能準確、完整、傳神、科學地體現(xiàn)這件絕世瑰寶的特征,前后貫通、上下完整、渾然一體地反映出“天下第一馬”這件稀世國寶的神韻。
天馬賽風神是一個通俗易懂、雅俗共賞、吉祥如意、中外皆宜、極具浪漫色彩的名字,可以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接受。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有“天馬”、“風神”的形象和描寫?!疤祚R”、“風神”的稱謂與中國的文化背景和世界的文化背景是近似的。
“天馬賽風神”這個稱名是在尊重了幾十年來大多數(shù)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和人民群眾的良好愿望以及國家旅游局當初選擇該文物原意的基礎上,又加以創(chuàng)新的結果。
中國是一個富于神話傳說的浪漫主義的國度,古代神話傳說中有天上神、人間神、冥間神。中國古代人民不僅生活在現(xiàn)實里,也生活在神話里。神話作為集體無意識的原型具有永恒的魅力,不會因現(xiàn)代科學的進步而減退。審美的魅力來自對源于生命深處的神秘事物的感受,即榮格所說的幻覺型作品。
天馬賽風神的稱名承載了中國5000年的文化歷史、歷史事件和神話傳說?!疤祚R”、“風神”、“賽風神”都會給人許多美好、豐富的聯(lián)想。從《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的“蚩尤作兵,伐黃帝。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算起,關于“風神”的神話傳說已有5000年了,比天馬行空的故事早3000年。
“天馬”讓人首先聯(lián)想到天馬奔騰神速,像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不拘一格、流暢自然,也指思維的不同尋常的跳躍?!疤祚R行空”這個成語,家喻戶曉,耳熟能詳,深入人心,激發(fā)了多少中國人的想象力。
“天馬”還讓人聯(lián)想到《西游記》中孫悟空當弼馬溫在天庭管理天馬的神話故事。
“風神”可以讓人聯(lián)想到龍王、風神、雨神、雷公、電母、天神、地神、日神、月神等中國天上諸神的很多神話傳說。
“賽風神”象征著勝利,寓意“馬到成功”。
二
筆者認為,“天馬”是“天下第一馬”、“天下最有名的馬”、“天下最好的馬”的廣義概念,不是狹義概念。
“天馬”是過去存在的現(xiàn)實主義之馬,“風神”是神話傳說中的浪漫主義之神。“天馬賽風神”是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稱名。它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誰也未見過“天馬”,“天馬賽風神”就是“天馬行空”的再現(xiàn)。“天馬”就是漢武大帝、張衡和李白等歷代文人騷客贊美過的“天馬”,就是郭沫若、徐悲鴻、常書鴻、臧克家等著名大師、畫家、詩人心目中的“天馬行空”的形象。
筆者認為,“天馬”蹄下的鳥,不是一個具體的鳥,而是“風神鳥”,其實就是風神的化身。中國古人以為“風神鳥形”,故一開始把風字造得像一頭美麗的鳳凰。風神中國古代亦稱風伯、風師,其信仰起源甚早。《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有“蚩尤作兵,伐黃帝。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之句。春秋戰(zhàn)國以后,風神信仰逐漸統(tǒng)一,中原一帶信仰的風神為星宿,南方一帶信仰的風神則為鳥形。風神之職,就是“掌八風消息,通五運之氣候”。風是氣候的主要因素,事關濟時育物,秦漢時就已列入國家祀典。《風俗通義》的《祀典》稱,風神“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養(yǎng)成萬物,有功於人。王者祀以報功也”。東漢蔡邕《獨斷》稱,“風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風”?;鞘嵌怂拗袞|方七宿之一,此當以星宿為風神。風神現(xiàn)在是旋風的中國名稱之一(2000年國際氣象組織采用中國氣象局提供的十個新的熱帶氣旋名稱是:風神、電母、龍王、悟空、玉兔、海神、海馬、海燕、海棠、杜鵑)。
由于古代生產(chǎn)力水平很低,人類在較大程度上仍然受自然界的控制。在觀念中,對自然界的力量是敬畏、崇拜的。把自然界的力量偶像化,認為雨有雨神,風有風神,旱有旱魃,火有祝融,這也是宗教的起源。
世界各國崇拜風神、雷神等的例子比比皆是。風神、雷神最早出現(xiàn)于17世紀的日本畫家手下,隨后成為日本人信仰當中重要的神話形象。印尼巴厘島因歷史上受印度宗教文化的影響,居民主要供奉三大天神(梵天、毗濕奴、濕婆神)和佛教的釋迦牟尼,還祭拜太陽神、風神、水神、火神等。
人們常用風神字眼形容藝術家文采斐然,如風神遺韻、風神超逸、風神蕭逸、風神俊朗、風神俱全、風神意蘊、風神氣度等?!帮L神者,一須人品高,二師法古,三紙筆佳”。東晉書家王羲之出身門閥世族,風流瀟灑,不拘世俗,曾坦腹東床,他的書法亦是“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皶x人風神瀟灑,不滯于物。”初唐王勃名文《滕王閣序》千古傳誦,傳說風神曾助其及時赴會。書畫藝術,各有千秋,“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tài)”。“天馬行空”比喻文學藝術家詩文氣勢豪放、不拘一格、流暢自然,也指不同思維?!疤祚R”、“風神”二詞都與文學藝術有密切的關系。
許多形容“天馬”的文字,都用一個成語“風馳電掣”?!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中“風馳電掣”的解釋為:形容像刮風和閃電那樣迅速。“風馳電掣”就是“風神”、“電母”的寫照。筆者收集的古代50個駿馬的名稱,都與風、云、雷、電有關。著名詩人臧克家等人認為“銅奔馬”是“踏燕追風”、“天馬追風”?!白凤L”是有道理的,但是為什么要追風?追什么風?“天馬”追的是風神,“風神鳥形”,才是有形的。敦煌莫高窟的飛天,天衣飛揚,滿壁風動,如果離開“風”,就不是飛天了。
專家學者和人民群眾對“天馬”稱名的認同度較高。爭議較大的主要是馬蹄下的那只鳥。無論是什么鳥,當初創(chuàng)作者的本意是襯托“天馬”的神速。
筆者認為,只有非凡的風神能配得起偉大的“天馬”。
“賽”在當今是一個非常時尚的字。每天的電視、廣播、報紙、網(wǎng)絡都有大量的體育比賽新聞,國內(nèi)外各種頻繁的體育賽事,如“賽馬”、“賽車”等等。
“天馬賽風神”中的一個“賽”字,把它的古今之義,把“天馬”與風神的關聯(lián)關系表達得完整無缺!
三
《辭?!穼Α跋笳鳌彼碌亩x為:用具體事物表示某種抽象要領或思想感情;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指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以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因此,可以說,象征是具體事物與抽象思維之間的一種橋梁,是智力活動(尤其是聯(lián)想)的結果,是人類具體地、形象地表達抽象概念和思想感情的一種方法。我們只有了解了一個民族對一定事物所賦予的象征意義,才能加深對這個民族的了解;只有了解了一件作品所表現(xiàn)的事物的象征意義,才能深刻地理解這件作品。
馬和鳥到底象征什么?我們首先從馬說起。馬雄健、善良,性溫順而敏捷,善奔跑,馬的出現(xiàn)與人類幾乎同時或更早,已有近百萬年的歷史。馬分布于世界各國,自古是世界各國用于軍事、農(nóng)業(yè)、交通的好幫手。古代人民對馬有一種特殊感情,馬對人類有獨特的作用。根據(jù)倫理觀點,馬是“人最高尚的征服”,馬是與眾不同的動物,馬是坐騎、車輛、船只的象征,所以,它的命運與人的命運息息相關。
自古以來,巫術、占卜、煉金術、秘教以及各種神秘主義,都跟象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并使象征帶有迷信色彩。惟其如此,人類文化才顯得五光十色、豐富多彩。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對同一件事物往往賦予不同和相同的象征意義。專家認為,世界許多民族都有共識,馬是冥神的象征,因此,具有最積極的意義,冥神象征的消極意義使馬成為陰間權力的表現(xiàn)。在農(nóng)業(yè)文明史里,馬由冥神變成農(nóng)神、水神的象征,馬作為力量、創(chuàng)造力和青春的意義。所以,在象征意義方面同時屬于陰間和天國。馬的象征意義延伸到宇宙的兩個極端――天上和地下(天堂與地獄)。馬輕而易舉地從黑夜到白晝,從死亡到復生,從情感到行動。因此,馬在一種連續(xù)的表現(xiàn)中連接對立國,它實質(zhì)上是有形的,代表生命和繼續(xù),擺脫了生命和死亡中的間斷。
馬又是和平的起源,在馬與人兩者間產(chǎn)生了一種特殊的辯證關系,那是精神與心理的辯證關系。這也令人想起希臘神話中“天馬”(珀伽索斯)的象征意義,不僅出現(xiàn)全部“天馬”,而且還有馬、鳥結合體。假若我們進一步去類比,根據(jù)馬屬于上蒼的含義,馬行動迅捷常使它成為風神的象征。在古希臘神話中,風神(波瑞阿斯)變成了一匹馬。在阿拉伯故事中,四匹馬代表四個方位。在印度,馬是“風神和空氣之神”(代由)的坐騎。在中國,穆天子的八匹駿馬與八面風相吻合。這不是簡單的巧合。
眾所周知,古代陵墓雕塑與皇權思想及宗教結合較為緊密。中國的厚葬習俗歷史悠久,漢朝最盛。古代人們關于靈魂不死的信仰,使陵墓雕塑產(chǎn)生了非凡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靈感,從而創(chuàng)作出構思巧妙、技藝高超、氣韻生動的作品。毋庸諱言,銅奔馬是甘肅武威雷臺漢墓中的一件明器。這匹馬不是用于戰(zhàn)爭、農(nóng)耕和交通,而是作為協(xié)助死者靈魂升天的神靈之獸被雕塑的。馬與鳥是墓主靈魂的守護神,其作用是超度亡魂,負責將墓主的亡靈從冥間快速超度到天國。在古代的中國和外國,馬和鳥都是靈魂脫離身體的象征,是靈魂不朽的象征,是智慧的象征,在天地之間起中介作用。
四
筆者認為,“天馬賽風神”有六個文化象征意義。
“天馬賽風神” 象征世界各國的旅游者自由、快捷、盡興、平安;象征世界旅游業(yè)興旺發(fā)達、前程似錦;象征中國5000年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文明古國的偉大形象;象征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象征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象征中國和世界精神文明發(fā)展水平更高,中國和世界的物質(zhì)文明發(fā)展速度更快,中國和世界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同繁榮的能力更強。
中國旅游標志造型之精美、力度之均勻,其天馬行空、自由自在、一日千里、風行天下、“以游無窮”,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2000多年前的先哲莊子《逍遙游》所渴望和描繪的高度自由、超越一切束縛的理想境界。
每個偉大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精神風貌,有區(qū)別于其他民族而為自己所特有的氣質(zhì),這便是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當然也有自己的民族精神?!白詮姴幌ⅰ?、“厚德載物”就是最突出的中華民族精神。《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綿延發(fā)展的精神動力?!兑?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載物”就是寬容、寬厚的精神。我們要以開放的胸襟,兼容并蓄、熱情好客的態(tài)度對待來華的友好人士。
“天馬”象征、開放進取、自強不息精神,“天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擁有不畏強敵、不怕犧牲、拼搏進取的無比勇氣。風神象征忍辱負重的厚德載物精神。身體長度只有四五個馬蹄大的風神,被高大的“天馬”在蹄下一踩就是近2000年,“天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半個蹄子上,十幾個平方厘米的面積,學過物理學力學原理的人都知道風神承受的壓力有多大。風神為了襯托“天馬”的偉大,默默地做無名英雄,依然無怨無悔。如果沒有忍辱負重的精神,如何“載龐大的天馬之物”呢?
天馬賽風神大膽的構思、浪漫的手法,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令人叫絕。無名藝術家巧妙地用閃電般的剎那將凌云飛馳、驍勇矯健的“天馬”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體現(xiàn)出奮發(fā)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天馬”嘶鳴著,額鬃、尾巴都迎風飄揚,充滿了天馬行空的驕傲;風神回首而望,驚愕于同“天馬”的比賽結果。這簡直就是古人“揚鞭只共鳥爭飛”詩句的真實再現(xiàn)。
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有動物比賽的傳統(tǒng)和習慣,如賽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天馬賽風神的造型就是一個體育比賽的生動造型?!疤祚R”與風神比賽,各顯神威,風神以為“天馬”不是自己的對手,正在洋洋得意,回頭張望之時,“天馬”已風馳電掣般地賽過了風神,使風神驚詫不已,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神話。
“天馬”是動物中的運動健將,以它所蘊涵的強勁的速度表達了“更快”的奧運精神,展示了中華民族騰飛的愿望。
“天馬賽風神”的稱名和文化象征意義既符合了古代創(chuàng)作者的原意,又被賦予了新時代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義,充分體現(xiàn)歷史與現(xiàn)實的和諧統(tǒng)一,充分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與當今世界弘揚的精神有機、和諧、統(tǒng)一的結合;也展示了博大開放、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及匯納百川、走向世界的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