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12-08 23:04:0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云課堂教學應用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理論經(jīng)緯
(4)淺談曾子文章中豐富的教育內容 曾祥芹
(7)論君子——《論語》串讀 吳永福
(9)淺議基于行業(yè)需求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培訓策略 言嵐
(11)初中語文教材中情感因素整合的創(chuàng)新 郜暘
(13)《大學語文》魯迅專題授課的幾點收獲與思考 陳亞萍 段朝霞
(15)基于職業(yè)語文能力培養(yǎng)的技工院校口語教學探索 張麗
(18)品,《老王》教學的簡約風格——余映潮老師執(zhí)教《老王》 曹月芹
(21)淺談中職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魏婉棉
(23)專題教學法在大學語文課堂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 陳露 張晨
(25)從莫言獲獎感悟:讓語文理性的回歸 王云雨
(27)教科書運用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程鑫
(29)語文有效課堂之我見 向箭銳
(32)關注大學語文教學的應用性 莫云
(34)敢問農村語文教師素養(yǎng)提高之路在何方 蘇紅平
備教導航
(36)高中語文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探究 張俊珍
(38)《魏公子列傳》教學思路及說明 王冰雪
(40)淺談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李清照詩詞的豪放風骨 胡亞玲
(42)由“同行”說開去——簡論古漢語多音字讀音與意義的關系 楊輝
(44)《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一文線索設置藝術探微 文建設
(45)由一堂課管窺當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學 鐘水長
(47)“一個”阿q的“種種”角色 李曉奎
(49)探尋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出發(fā)點——以四堂《在沙漠中心》異構課為例 張寰宇
(53)構建詩意課堂的幾點思索與嘗試 楊麗娜
(55)從《散步》五則課例中淺析語文課的有效拓展 朱媛
(57)依據(jù)語感特性 培養(yǎng)語感能力 周莉
(58)我教學生這樣背誦《阿房宮賦》 羅珺
(60)“獨立寒秋”之“獨立”賞析 蔡恒
(61)多少愁恨如春水 滿紙血淚就華章——對李煜《虞美人》的品讀與思考 袁安彬
(63)語文教學幽默藝術芻議 張婷
(64)“別”有一番趣味在心頭——《西江月》一詞中的“別”字賞析 朱文玉
(66)談語文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藝術 周雪梅
(68)淺談審美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余滿倉
(69)論高中語文課堂文本拓展教學的有效性原則——以蘇教版高中必修教材為例 吳玉南
(71)淺談中學語文教師如何把握教材 吳少桂
(73)
詩詞色彩美之賞析
(74)《金岳霖先生》一文的細節(jié)析疑 劉紅麗
(76)淺說古詩中酒意象及其文化的賞析 楊揚
(77)讓語文課堂源于生活,回歸生活 應寨鈴
(79)課堂提問藝術?a hr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陳?簡迎春
(81)淺析詩歌中的“想象·誦讀·品評” 吳建方
(83)淺談如何培養(yǎng)七年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嵇素貞
(85)讓課堂成為美的發(fā)源地 張灼花
(87)詩美的積淀與選擇 鄧春濃
(88)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打造語文和諧課堂 史俊英
(90)小組合作學習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學初探 包永杰
(91)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回歸語文課堂 房穎
(93)論如何上好新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環(huán)境下的語文課 魏勁松
(95)讓對話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鄭云龍
(97)有效課堂教學之我見 楊金平
(98)教師是語文課改的關鍵因素 劉肅善 何永國
(100)課堂教學不惟模式,惟高效 蒲仲慧
(101)有效課堂教學之根本 李福偉
(103)做個輕松高效的語文教師 王存法
(105)淺析莫言諾獎演說三個故事的寓意 劉俊林
(107)淺談賞識教育在語文課堂練習中的應用 王燕玲
(108)讓語文教學充滿人文關懷 吳玉梅
(110)語文課堂要有“語文味” 安東升
(111)淺談農村中學校本教研中語文公開課評課活動 祁輝君
(113)語文教師動起來才能造就靈活課堂 吉守金
閱讀教學
(115)農村地區(qū)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 崔文龍
(117)中職語文課外閱讀再審視 鮑源泉
(119)從“讀書人是幸福人”論當代學生的讀書 王海安
(121)例說論述類文本的教學維度 駱漢忠
(123)新課程背景下課外閱讀平臺構建的現(xiàn)實追求 李杏珠
(126)以蘇教版中《雷雨》(節(jié)選)為例談戲劇文本的閱讀 袁書春
(127)重視農村初中生語文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李興存
(129)閱讀·悅讀·躍讀——也談課外閱讀 胡志峰
寫作教學
(131)試論初中作文中語言陌生化的應用 金冠芬
(133)提高農村中學生寫作素質之我見 黃榮光
(134)作文:追求真實的生活感受 易風云
(136)對初中作文教學中存在問題的突破思考 張建輝
(138)作文教學個性化與學生作文個性化的實踐研究 彭一晗
(13
39)寫作,需要讓學生自由表達 石建善 劉玉秀
(141)記敘文的“模式化定型” 付永東
(142)向教材學教法 向經(jīng)典學技巧——從教材古代議論文中學習寫作技巧 夏炯
(144)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探析 徐萍
(146)引領學生抒寫個性化作文 黃新霞
(147)淺談如何指導中學生寫好作文 王國
教材課程
(149)黃金時代漸逝 無限感傷縈懷——蘇教版現(xiàn)代散文選讀《送考》主題重解 魏靜
(152)“速”當作“迅速,快速”解——蘇洵《六國論》“速”字含義辨正 湯振洪
(153)挖掘資源豐富課堂 研究拓展深化教學——普通高中校本課程資源開發(fā)的研究 陳蓉
考試與素質教育研究
(155)談文言文閱讀之虛詞復習 潘秋霞
(158)淺析高考文學作品閱讀命題規(guī)律及解題方法 張山姍
(159)畢業(yè)班語文復習的困惑及對策 劉穎
無
(f0002)杏壇學人風采 無
(f0003)樂于讀,善于思,勤于寫 第十屆“孔子杯”全球青省年華文作文大賽征稿啟事 無
[關鍵詞] 語文課堂課堂教學語文課堂效率課堂教學目標
當下中學語文課堂的現(xiàn)狀是:雖然新課程改革從2000年左右開始試點,2003年在全國大范圍推廣實施,現(xiàn)今新課程改革已步入深水區(qū),在我市也已推行了八年,但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少、慢、差、費”現(xiàn)像依然存在。
針對以上中學語文課堂高耗低效的現(xiàn)狀,要構建高效的中學語文課堂,筆者以為當從以下五方面入手或可提高效率。
一、課堂教學目標要明確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到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縮。教學目標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后將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主要描述學習者通過學習后預期產生的行為變化。因此,中學語文教師在制定目標時應依據(jù)語文科的特點,以聽、說、讀、寫的訓練為主而不能以理解分析課文的內容為主,即應以能力訓練為主,而不是以知識傳授為主。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明確不可含糊不清,要具體,識記、理解、運用的層級目標要清楚明白,并要兼顧認知目標和智能目標。在落實教學目標時要以智能目標為核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發(fā)展智力。
只有清晰明確的目標,方可將語文教學導入正確的航道,也才有可能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率。
二、課堂結構要清晰,以體現(xiàn)高效。
1.導入語要簡潔、新奇
許多教師在情景創(chuàng)設時目的不明,游離課堂,喧賓奪主,如在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一文時,有教師就利用多媒體播放《水滸傳》中相關視頻,半個小時就在觀看中過去了,學生受畫面的吸引,看的津津有味,但教師游離于文本之外,未能帶領學生解讀文本,這樣就本未倒置變成電影欣賞課了,學生受到視頻影像的干憂,也一下子不容易集中精力產生興趣去閱讀文本,這樣的導入就是失敗的。
2.學習新知階段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課堂應是學生的課堂,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養(yǎng)成,全部需要學生這一學習的主體主動投入,否則,淪為教師的灌輸,教學效率必然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實施中,不妨多采用些激趣設疑的手段,利用問題激勵學生去探究討論。
3.課堂小結要精練,高濃縮
教師小結要簡短精煉,突出重點,讓學生易懂,易理解,易消化,同時又應是本堂課知識提綱挈領的高度概括,并能使學生形成較完整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故它應是“壓縮餅干”,濃縮的全是本堂課的精華。
4.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代表性
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yè)時,應有目標意識,要緊扣教學重點、難點、疑點來設計,又要兼顧學生基礎,利于鞏固所學,進一步理解掌握,甚至形成能力,語文教師應針對學科特點,除了設計知識層面的練習外,更應多設計智能層面的問題。
三、課堂教學方法要科學、合理,符合課型特點
中學語文教學方法有串講法、評注法、談話法、討論法、提問法、讀書指導法、朗讀指導法、生疑質疑法、發(fā)現(xiàn)法、暗示法、程序教學法、掌握學習法等等,課型根據(jù)文體的不同分為實用文體和文學作品兩大類,如以實用文體來看,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一般應用文的教法就有較大的區(qū)別:記敘文數(shù)學方法以“把握結構理清線索概括主題研究表達”為綱;而議論文教學方法則以“找出論點分析論據(jù)分析論證”為綱。在論敘文中,朗讀法可能用得較多,而議論文,就不太適合朗讀,小說對訓練默讀大有好處。因而在不同的文體教學中,我們應依據(jù)文本確定課型選擇適合的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保證完成教學目標。
四、優(yōu)化課堂調控手段,提高課堂效率。
要提高課堂效率,還需要教師從課堂管理、教具、教學手段、教學語言、師生關系等方面進行調控。
1.課堂管理要科學規(guī)范
對于如何管理課堂,我們一直未曾進行深入研究,英國教育家保羅?迪克斯給我們提供了一套可資借鑒的管理方略:
①開課前就要考慮應對一些問題。
②以身作則,樹立榜樣,教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盡量不出現(xiàn)情緒失控的現(xiàn)象。
③公正無私,一視同仁。
④帶領學生學習規(guī)范。
⑤恰當?shù)恼n堂用語。
⑥有針對性的表揚和獎勵,表揚能改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自尊、激勵學生向上,改善學生對老師、課程和學校的態(tài)度。
⑦對違規(guī)的學生處罰,處罰要迅速有力。
只要遵循以上原則,語文課堂一定會有序、和諧。
2.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加課堂知識容量
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普及,課堂上完全可以再現(xiàn)生活。聲畫光影的再現(xiàn),不僅可激趣,更能提高了課堂容量。如練習課運用多媒體投影儀,就可節(jié)約大量的板書抄題時間,讓學生在閱讀后就能答題,大大提高了效率,另外,網(wǎng)絡上的相關信息完全可借鑒過來為我所用,極大地充實了教學資源。
3.教學語言要準確簡潔
語言要有針對性、邏輯性,以顯示其說服力;語言要具比喻性、節(jié)奏性、形象性,以示其感性;語言要有含蓄性,親切、幽默,以示其親和力。
4.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比缭谡n堂上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接受教師傳達的知識信息量將會大打折扣,要提高學生接受信息量的比率,就需要調動學生參與的激情,只有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才能實現(xiàn)這一目標。試想一個心中怨恨教師的學生,又怎會集中精力,聽其“傳道、授業(yè)、解惑”呢?
五、拓展遷移環(huán)節(jié),要與教學重點、能力培養(yǎng)有關聯(lián)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多時是在解剖文本這一例子。而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還需要拓展延伸來促使他們有機會從“游泳他”來到“江河湖海”中暢游。如何在遷移訓練時提高效率?這就要求在遷移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使不同的學習內容之間保持一定的同一性
如教學生學了議論文的三要素后,在遷移環(huán)節(jié)就可引導學生分析拓展遷移的文本的三要素,這樣學生就能真正掌握了。
2.加強語文基礎知識教學,促使基礎知識的遷移
關鍵詞:云計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協(xié)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25-5937-03
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2011年頒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核心任務”。2012年4月,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又深刻論述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內涵和要求。作為人才培養(yǎng)重要載體的高等學校,教學是其核心部分,而課堂教學又是重中之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攝入水平與專業(yè)素質,進而影響人才培養(yǎng)水平。因此,從根本上提高高校的教育質量,必須從課堂教學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做起,深入到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深入到課堂,把改革重心移向課堂,將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進行一次真正的改觀。
課堂教學是專業(yè)基礎知識攝取的主要途徑,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較好地滿足人才培養(yǎng)方式的需要,逐漸成為阻礙高等教育質量提高的“瓶頸”。 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課堂教學方式落后
教育部2003年啟動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其核心是倡導高等院校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1]。這些能力需要在課堂內外的教學中逐漸培養(yǎng)。然而,在近10年的教學改革中,課堂教學并沒有像我們期待的那樣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觀,多數(shù)教師的教學觀念仍然十分傳統(tǒng),“填鴨式”、“滿堂灌”、“保姆式”的教學方式仍然是主流。因此,需要徹底改變課堂教學方式、關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
2) 課堂教學缺乏反饋環(huán)節(jié)
在課堂教學以外,雖然多數(shù)教師會布置若干次課外作業(yè)、閱讀,有的教師會要求學生完成學科論文、讀書報告或者做真正的研究。但是,多數(shù)教師只是關注學生作業(yè)的提交情況,學生提交作業(yè)后很少得到教師的反饋。尤其是論文式的作業(yè),教師只給定分數(shù),并不面對面地與學生討論作業(yè)的優(yōu)劣。如果學生抄襲別人的作業(yè)沒有被教師發(fā)現(xiàn),甚至還得到一個滿意的分數(shù),或者學生提出了自己獨到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首肯卻沒有得到,抑或是學生對自己的見解沒有把握希望從老師那里獲得指點卻無法獲得,這些將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幅降低。美國著名教育學者哈蒂(Hattie,2003)綜合了50萬項有關教師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教師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10大因素中,反饋排在第一位。目前,國內高校卻缺乏這個環(huán)節(jié)。
3)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
傳統(tǒng)的灌輸式、填鴨式、保姆式的教學方式只能教會學生接受模仿。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批判、獨立思考、質疑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學生以及合作學習能力;使學生盲目服從、被動,缺乏理性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因此,高等學校迫切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教育質量。切實采取有效對策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jīng)成為當前高等教育領域的當務之急。
1 云計算輔助教學與翻轉課堂的應用與研究現(xiàn)狀
1) 云計算輔助教學的應用與研究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在分布式系統(tǒng)、網(wǎng)格計算等發(fā)展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型計算模型,是一種新興的共享基礎架構的方法,它面對的是超大規(guī)模的分布式環(huán)境,其核心是提供數(shù)據(jù)存儲和網(wǎng)絡服務[2]。2009年云計算走進了教育行業(yè)――教育云。教育云是利用先進的云計算技術,將教育信息化資源和系統(tǒng)進行整合和信息化,在云平臺上進行統(tǒng)一部署和實現(xiàn),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提供給廣大師生乃至社會人員服務的系統(tǒng)。
“云計算輔助教學”(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s, 簡稱CCAI)的概念由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在國內率先提出:是指學校和教師利用“云計算”提供的服務,構建個性化教學的信息化環(huán)境,支持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3]。云計算在教學方面的應用正逐漸成為人們的研究熱點,將成為學校的主流技術,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再次帶來教育上的大變革。2012年,廈門大學軟件學院、工信部移動云計算教育培訓中心、廈門超級計算中心(云計算中心)舉行共建“云計算教學實訓基地”簽約儀式[4],開創(chuàng)了我國云計算實訓教學的先河。2012年,聚奎中學構建了“翻轉課堂”云計算教學平臺,成為江津云計算產業(yè)在教育領域應用的典型范例[5]。
2) 翻轉課堂的應用與研究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又稱為“反轉課堂”,是教師創(chuàng)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yè)的一種教學形態(tài)[6]。這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形式,顛覆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2007年,美國卡羅拉多州伍德蘭高中兩位化學老師JonathanBergmann 和Aaron Sams 在課堂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發(fā)現(xiàn)用這種模式取得的教學效果遠比傳統(tǒng)模式好得多,兩位老師的實踐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7]。2011年秋季,美國明尼舒達州斯蒂爾沃特834獨立學區(qū)6個五年級班開始在數(shù)學課堂中試水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目前,翻轉課堂已經(jīng)逐漸成為美國學校的課堂教學模式的主流。
2011 年,重慶市江津聚奎中學和廣州市海珠區(qū)第五中學相繼實施“翻轉課堂”并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成為國內基礎教育領域“翻轉課堂”實踐的一面旗幟[6]。[8]就在中國實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并提出了該教學模式本土化的發(fā)展策略。[9]將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構建SMVP微課趨同教學應用環(huán)境模型,創(chuàng)設微課趨同教學環(huán)境,并基于該模型總結提出了有效微課趨同設計的方法和實施策略。[10]將翻轉課堂應用與實驗教學,通過兩輪行動研究對翻轉課堂實驗教學進行了設計、實施、驗證和完善。[11]構建了依托于Sakai的網(wǎng)絡學習空間平臺的基于網(wǎng)絡學習空間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6]構建了軟件工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及與之相適應的云計算教學平臺架構。[12]將云計算與翻轉課堂相結合, 設計了云計算翻轉課堂教學流程。
2 基于云計算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
基于云計算的翻轉課堂將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與翻轉課堂相結合,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形成學習內化在課堂、傳授知識于課外的新教學模式。該文構建的基于云計算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由課前模塊和課中模塊兩部分組成,分別實現(xiàn)知識傳遞和知識內化,如圖1所示。
2.1課前模塊
1) 觀看教學微視頻
課前需要學生觀看由教師提供的教學微視頻。視頻由課程主講教師親自錄制或者使用網(wǎng)絡提供的優(yōu)秀開放教育資源。教師自行錄制教學微視頻能夠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對核心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教師也可以在開放教育資源中尋找優(yōu)質教學視頻,可以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國內/國際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基于翻轉課堂的特性,教學微視頻不應是傳統(tǒng)精品課程或優(yōu)質課程視頻的簡單改變。而是需要教師認真研究教學內容,找到核心知識點,并在10~20分鐘內講授核心內容。此外,微視頻中只有聲音和板書,不出現(xiàn)主講教師,但可以適當?shù)丶尤牖迎h(huán)節(jié)。此外,主講教師可以將45分鐘之外的知識也制作成微視頻,作為拓展內容學習。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
2) 課前練習
觀看教學微視頻后,學生需要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前練習。該過程可以借助于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實現(xiàn)。學生在教學平臺中完成針對性練習后,將學習結果通過該平臺提交給主講教師。主講教師可以提前了解學生對新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在“課中模塊”中做到有的放矢。
百會平臺是近年來新崛起的一種云計算支持平臺,如今已經(jīng)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云計算應用平臺。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和移動終端設備上進行使用。對于個人用戶而言,百會提供免費應用。其中的在線文檔管理、在線知識交流與共享、在線信息管理系統(tǒng)等應用適合于教育教學。
3) 難點/疑點反饋
觀看教學微視頻后,學生應對重點知識進行記錄,并通過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將難點/疑點及時反饋給主講教師。在課中模塊,主講教師將學生集中反饋的難點/疑點進行針對性講解。
2.2課中模塊
1) 難點/疑點講解
學生可以將預習內容中難于理解或掌握不充分的知識點通過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反饋給主講教師,主講教師可以在課中有針對性的對該部分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對于普遍存在的疑問,主講教師可以在在課中模塊的整個過程多次講解,反復強調。
學生不僅可以將預習內容中的難點/疑點反饋給主講教師,還可以將前期講授內容中理解不充分的疑問反饋給主講教師。主講教師可在隨后的授課過程中或者通過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為學生答疑解惑。
2) 獨立/協(xié)作學習
教師應根據(jù)課程內容、學生觀看教學微視頻、課前練習中提出的疑問,總結出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學生根據(jù)理解與興趣選擇相應的探究題目。學生最為獨立于教師頭腦之外的個體,教師應注重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因此,在課中模塊,主講教師應從最初的選擇性指導逐漸轉變?yōu)閷W生的獨立探究學習,讓學生首先在獨立學習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學生選擇相應的探究題目后,主講教師應根據(jù)所選題目對學生進行分組。一般,小組規(guī)模控制在5人以內。然后,根據(jù)問題的難易、類型進行小組內部的協(xié)作分工設計。協(xié)作學習中,每個同學都可以參與討論,發(fā)展學生個體的思維能力。主講教師應為參與者提供與同伴交流的機會,增強學生個體之間的溝通能力,促進“生生互動”。
3) 針對性測驗
主講教師應根據(jù)重點內容,課前難點/疑點反饋,以及課中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設計一些針對性測驗題目。一般,測驗時間控制在5-8分鐘內,由學生獨立完成。針對性測驗可以是紙質的試卷,亦可基于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
4) 反饋評價
主講教師將學生完成的針對性測驗進行評分、整理、撰寫點評后,分享到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對于存在于個別同學的問題,主講教師與學生可以在學習平臺中交流。對于普遍存在的錯誤,主講教師可選擇將其錄制成微視頻上傳至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或者在下次課中階段統(tǒng)一講解。更重要的是,翻轉課堂不但要注重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還應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真正做到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
3 云計算輔助教學與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
1) 降低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成本
利用云計算存儲及計算服務,學院無需購買昂貴的服務器,也無需為服務器的維護與更新而投入精力、經(jīng)費,只需將電腦接入互聯(lián)網(wǎng),將任務交給“云端”處理,從而降低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成本。
2) 降低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技術門檻
教師通過云計算提供的環(huán)境、資源和服務,可以不依賴專業(yè)技術人員,輕松構建基于云服務的教育信息化平臺。因此降低了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的技術門檻。
3) 突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
翻轉課堂將用觀看授課視頻的形式取代傳統(tǒng)的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課外觀看視頻自學時,可以選擇自己的節(jié)奏和方式。將課堂講授的時間由課堂移至課外,將傳統(tǒng)課堂的寶貴時間留給師生互動和深度學習,提高學習績效。
4) 促進協(xié)作式學習
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為學生創(chuàng)建了交流協(xié)作的平臺,并且突破了時間、地點和地域的限制。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該輔助平臺展開協(xié)作交流活動,以彌補課堂教學時間不夠的情況,促進學生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成知識的構建。
5) 增強師生+生生交流
消除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只能當面答疑的時空限制,學生能夠隨時在“云端”提出自己的問題,而教師可以對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做出統(tǒng)一解答?!吧印? “師生互動”的活躍討論氣氛能開闊學生思維,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的更加深刻,教師可通過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對教學內容做出適時調整。
4 結論
基于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學習在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協(xié)作意識、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效果顯著。也因其自主性和靈活性受到老師和學生的喜愛,并逐漸廣泛應用于教學。基于云計算的翻轉課堂將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由課前模塊和課中模塊兩部分組成。云計算技術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創(chuàng)造了技術條件。打破了時空限制,降低了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成本及技術門檻,促進了協(xié)作學習,提升了主動學習意識,為培養(yǎng)“雙創(chuàng)型”人才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吳鳳玲.高校專業(yè)課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5(22):99-100.
[2] 蔣寧,楊姝,楊雪華.基于Zoho Wiki 的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社科版, 2012 (2): 232-235.
[3] 黎加厚.云計算輔助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4] 軟件學院有了“云計算教學實訓基地”[OL].廈門大學學生新聞網(wǎng).
[5] 蘇展.“ 云計算” 支撐下的“ 翻轉課堂”[OL].江津網(wǎng).
[6]曾明星,周清平,王曉波,等.軟件工程專業(yè)“翻轉課堂”云計算教學平臺探討[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23(8):26-31.
[7] Mendi Benigni.Reverse Classroom-changing Your Course Delivery in Exchange for Mastery[OL].
[8] 杜鵬."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本土化發(fā)展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4(8).
[9] 郭紹青,楊濱.高校微課“趨同進化”教學設計促進翻轉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 2014(4):98-103.
[10] 黃琰,蔣玲,黃磊.翻轉課堂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 2014(4):110-115.
關鍵詞:翻轉課堂;英語精讀;述評
1 “翻轉課堂”模式下英語精讀教學
英語精讀作為大學英語主體課程之一,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能力、邏輯思辨能力和文化傳遞等重要任務。然而,目前英語精讀課費時較多、成效很低、學生在課堂上消極被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堂被劃分為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新知識的學習發(fā)生在課前,知識的內化、吸收通過課堂上老師設計的一系列個人或小組的活動來完成。它顛覆了原來的教學順序、轉變了師生角色,加強了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胺D課堂”模式下的英語精讀教學,改變了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開始主動思考、分析及解決問題。此外,教師也不會再囿于語言點和知識點的傳授,而會更關注學生,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
2 “翻轉課堂”模式下英語精讀教學的研究分類
將翻轉課堂應用于英語精讀教學始于2014 年,呈緩慢增長的趨勢。筆者以“英語精讀”“翻轉課堂”為關鍵詞在CNKI數(shù)據(jù)庫中進行搜索,截至2018 年12 月一共有23 篇文獻。為了便于分析,筆者根據(jù)論文研究側重點進行分類,分為應用研究、模式探析及問題探究三大類。在這23 篇文獻中,其中8 篇屬于應用研究類,占總數(shù)的35%;10 篇屬于模式探析類,占總數(shù)的45%;2 篇屬于問題探究類,占總數(shù)的10%。
3 “翻轉課堂”模式下英語精讀教學的研究成果
3.1 教學應用研究
在已發(fā)表的相關文獻中,部分學者的研究關注點在于如何將“翻轉課堂”應用于實際的英語精讀教學中。龐亞飛[1]首先調查、分析了大學英語精讀教學的現(xiàn)狀,然后采用教學中的具體案例證明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王馳宇[2]具體分析了翻轉課堂如何運用于高年級英語精讀教學,并指出實際應用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與完善的問題,如視頻制作、學生自主學習的監(jiān)控。郭放[3]分析了英語專業(yè)精讀課堂的現(xiàn)狀,探討了微課和翻轉課堂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范立彬,李笑[4]結合教學實際,提出了英語精讀教學中翻轉式教學法的實施原則和步驟。李東燕[5]指出目前英語精讀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利用翻轉課堂來加強課堂學習效果的四點策略。
3.2 教學模式探析
除了介紹翻轉課堂的背景、概念、特點、理念、現(xiàn)狀等,部分學者探討了如何利用翻轉課堂建立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李明慧[6]以30 名英語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英語專業(yè)精讀課為采樣項目,探討了以干預性自主學習為導向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英語精讀教學中的運用及成效。張艷萍[7]以翻轉課堂模式為基礎,設計了貼合英語精讀的課前、課中及課后教學活動,該模式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技能。劉忠才,陳平,李景[8]以青島工學院2015 級2 、3 班為研究對象,以《現(xiàn)代大學英語精讀4 》中14 個單元為采樣項目,運用了問卷調查法、教學實驗和測試法、交談法,設計了課前及課中教學模式,對比分析了分別采用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教學法兩個班的實驗數(shù)據(jù),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民辦高校英語精讀教學提供了數(shù)據(jù)支撐和借鑒。雖然大多數(shù)學者在探討英語精讀翻轉課堂模式借鑒了國外翻轉課堂理論,但也有部分學者進行了創(chuàng)新。竇晶[9]通過實證研究,證明了翻轉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對于英語精讀教學有著正面意義。焦云韞[10]首先探討了對分課堂和翻轉課堂結合的理論可能性,再通過一個月的實驗,證明了受試者對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持肯定態(tài)度。
3.3 問題探究
翻轉課堂自推行來,受到國內教育界的推崇,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也在其影響下開展了一系列教學改革。這其中也有部分學者開始思考新的教學模式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挑戰(zhàn)。張婷[11]通過實踐教學和相關研究,概括了翻轉課堂模式在英語精讀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如視頻制作、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缺乏有效檢測措施。張艷萍[12]從翻轉課堂的特點與局限性出發(f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探討了翻轉課堂應用于英語精讀教學中的難點,并提出了可能的對策。
4 研究不足與展望
4.1 研究不足
近幾年關于英語精讀這門課程的翻轉課堂研究吸引了一些學者的注意,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筆者略談一些自己的淺見,敬請批評指正。1)研究內容的廣度還需要加深。英語精讀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一門核心主干課程,擔負著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語言綜合能力的任務,但英語精讀的翻轉課堂教學研究與其他課程相比,研究內容的廣度還有所欠缺。以“大學英語寫作”和“大學英語聽力”與“翻轉課堂”為關鍵詞在CNKI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相關文獻分別為126 篇和80 篇。2)翻轉課堂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脫節(jié)。對筆者檢索到的23 篇文獻綜述后不難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研究者只是簡單介紹翻轉課堂的概念、特點、優(yōu)勢等,然后展開實驗研究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沒有基于翻轉課堂理論基礎如主動學習法、同儕學習法等開展研究。3)研究視野有待開闊。相關文獻大多是從課堂或教師角度入手,指出目前精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翻轉課堂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對于課堂的滿意度、參與高,并提升學習動機。但翻轉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更多地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了解學生的想法,開展學生滿意度調查等。4)有的研究指出了實施翻轉課堂所面臨的問題,特別是缺乏有效課下監(jiān)督措施,因為這直接影響學生在課上對知識的內化、吸收。然而相關研究只是泛泛而談,如搭建網(wǎng)絡學習平臺,但具體怎么搭建,如何確保學生認真執(zhí)行,相關研究并沒有建立一個穩(wěn)定科學的機制。
4.2 研究展望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改革英語精讀教學在國內還處于起步階段,也面臨諸多理論、技術及實踐的挑戰(zhàn),亟待更多學者參與其中。1)加強教學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融合?,F(xiàn)有英語精讀翻轉課堂研究大多是教師根據(jù)自己課堂的經(jīng)驗之談,缺乏系統(tǒng)、科學的理論指導。翻轉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未來的研究應該思考如何將“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等)進一步融合到英語精讀教學實踐中。2)建立有效監(jiān)督與評價機制。翻轉課堂自推廣以來,受到教育者和學生的普遍歡迎,許多研究也對其持肯定態(tài)度。對于精讀教學,盡管其有諸多優(yōu)勢,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這其中包括如何監(jiān)督學生在課下的自主學習、怎樣評價學生課堂上的表現(xiàn)等,有國外學者研究表明翻轉課堂應用中最突出的挑戰(zhàn)是學生在課下準備不充分[13]。精讀教學內容紛繁復雜,涵蓋讀、寫、譯等多方面,未來的研究應思考如何建立一整套監(jiān)督與評價機制,督促學生學習,促進教學相長。3)現(xiàn)有文獻缺乏針對精讀課前導學材料的系統(tǒng)研究。從教師角度出發(fā),在制作英語導學材料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挑戰(zhàn):首先,時間的投入,有研究表明準備翻轉課堂材料的時間是傳統(tǒng)課堂的六倍之多[14];其次,技術上的挑戰(zhàn),許多英語專業(yè)教師并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應用培訓,因此,做出來的視頻課件往往差強人意;最后,英語精讀內容龐雜,如何做好導學內容的設計是英語精讀教學研究值得研究的方向。導學材料是一個單元的開始,體現(xiàn)教師對這個單元的整體設計,主題是否明確、重難點是否突出、課件是否生動有趣都是教師在設計導學課件時需要注意的地方。4)在精讀課堂中,教師如何科學地引導學生也是未來可以研究的方向。翻轉課堂中,無論是課前、課中及課下,教師的引導始終貫穿其中。傳統(tǒng)精讀教學中,學生養(yǎng)成了被動的學習習慣,喜歡依賴老師。因此他們內心抵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到自主學習中,這時教師的引導作用就異常重要了。這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成效都有積極作用。
5 結束語
本文對近幾年英語精讀翻轉課堂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與綜述,指出了其中的不足與未來研究的展望。針對翻轉課堂模式的研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相關研究,但針對英語精讀翻轉課堂教學研究增長緩慢,且研究單一、重復研究較多,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學者能在相關領域開拓出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為英語精讀教學助力,促進相關的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龐亞飛.“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精讀課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5(16):30-31.
[2]王馳宇.試析翻轉課堂在高年級英語精讀課中的應用[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2):177-178.
[3]郭放.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英語專業(yè)精讀課堂中的運用[J].新一代(理論版),2018(10):115.
[4]范立彬,李笑.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英語精讀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8,37(11):168-170.
[5]李冬燕.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風,2018(36):62-63.
[6]李明慧.基于干預性自主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教學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31(24):74-76.
[7]張艷萍.英語專業(yè)精讀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9):215-216.
[8]劉忠才,陳平,李景云.民辦高校英語專業(yè)精讀課實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實踐[J].海外英語,2018(3):21-23,33.
[9]竇晶.大學英語精讀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模式的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19(6):72-75.
[10]焦云韞.淺析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英語專業(yè)精讀教學中的可行性[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33(4):81-83.
[11]張婷.翻轉課堂在高校英語精讀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探究[J].英語教師,2015,15(24):122-123,132.
[12]張艷萍.翻轉課堂在高校英語專業(yè)精讀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33(2):129-130.
【關鍵詞】文獻檢索;教學相長;教學評價
【Abstract】Scientific documents retrieval,or scientific literature retrieval,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one comprehensive,fast update and highly effective courses too.Based on questions founded and teaching experience,some teaching methods are recommended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onstantly:alway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basic education meanwhile improving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eachers on literature retrieval,designing various practice to satisfy the demand for document retrieval 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toward the goal of cultivations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Key words】Documents retrieval;Improving both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Teaching evaluation
《文獻檢索》,或稱《科技文獻檢索》,是大專院校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提升分析及解決問題綜合能力的一門基礎課程。近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帶來了檢索技術的日新月異,而在常規(guī)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現(xiàn)代搜索技術、MOOC及微課的利用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實施方法等[1-4]。以本校槔,《科技文獻檢索》,原課程為專業(yè)必修課,名稱《專業(yè)英語與文獻檢索》,后變?yōu)閷I(yè)選修課,更名為《科技文獻檢索》(《專業(yè)英語》另開雙語教學或全英語課),2學分36學時。雖然現(xiàn)在本課程為選修課,每年選課人數(shù)依舊保持在總人數(shù)百分之九十以上,更有很多申請先修、旁聽的本科生、研究生,課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面對著發(fā)展迅速的信息技術、檢索技術,每年的課堂教學都有新的問題涌現(xiàn),提醒教職人員在重視基礎教學的同時,也需要不斷學習,補充新的知識,拓展思維,完善教學方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努力提升教學成效。
1 重視與完善基礎知識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基礎知識是根基。在《科技文獻檢索》課程大綱中,文獻定義、組成、分類、特征標識碼、檢索流程、檢索效果評價等重點基礎知識,占本課程教學的30-40%。這些基礎知識,是學生實用檢索工具進行文獻檢索的前提,是新型檢索技術的發(fā)展源頭,也是在課堂教學最容易實現(xiàn)的部分。已經(jīng)熟悉了網(wǎng)絡檢索、閱讀環(huán)境,學生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顯得有些滯后,但也變得更為重要。計算機與網(wǎng)絡基礎知識、英語等課程也是學習本門課程的基礎,已在大學一、二年級完成學習,這類基礎課程的扎實基礎,也是學好本門課程的必備條件。此外,隨著新技術的涌現(xiàn),新知識的更新難與課本同步,需要在準備課件時及時補充,能夠做到基礎知識的與時俱進。
2 重視教學實踐,提升文獻檢索、管理與應用技能
文獻檢索,根本在于檢索實踐。因此在眾多的課堂教學和教學改革方案[1-2,5-6]中均把重視教學實踐作為主要問題之一。在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中,明確要求可以敏銳的捕捉信息、果斷篩選信息、準確評估信息、自如交流信息、創(chuàng)新應用信息。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不斷的實踐,在課堂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課后能夠多次練習,積累經(jīng)驗,方能達成。
在教學中,首先在每一個數(shù)據(jù)庫、每一種文獻基礎知識講授之后,立即加入實例檢索示范,依據(jù)本學科應用廣泛的中英文數(shù)據(jù)庫,如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 SCI,科學引文索引)、EI(Engineering Index,簡稱EI,工程索引)、CNKI(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或中國知網(wǎng),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簡稱CNKI)維普資訊中文期刊服務平臺、萬方數(shù)據(jù)知識服務平臺及系統(tǒng)等,分別進行即時演示。布置課后練習,學生以文檔、PPT或截圖等形式分享檢索結果;對于檢索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交流,及時解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新穎問題層不出窮,特別是針對科創(chuàng)課題查新、課程論文撰寫過程中遇到的文獻檢索問題,除需要任課教師有完整的知識體系了解檢索內容、熟悉檢索對象外,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實踐教學的最佳示范,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大的意義。學生在自主學習,獨立檢索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更為普遍,是教學相長的過程,QQ、微信、電子郵箱等現(xiàn)代化即時通訊工具,此時發(fā)揮出更加及時便捷的溝通作用。本校教務處開通數(shù)字課程中心,逐漸將精品課程、通識課程、專業(yè)課程、優(yōu)質課程的教學大綱、課件、課堂習題、復習資料上網(wǎng),供選課同學在線學習、復習;這也是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教學理念傳授的一個有效平臺。
其次,文獻的管理與應用技能是文獻檢索需要重視的另一個問題。是否能夠對檢索文獻進行合理的管理、充分的利用,是對文獻檢索效果的最直接評價。文獻閱讀、管理軟件(如Endnote、NoteExpress)的使用和技巧分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十分重要。以本校為例,華僑大學圖書館已開通NoteExpress軟件使用權,校園網(wǎng)IP內即可免費使用,為課堂教學及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除了課堂講授與演示外,結合圖書館的學術講座(如NoteExpress文獻管理軟件使用講座、利用SCI/SSCI進行創(chuàng)新性科學研究講座),增強文獻檢索與應用的實踐效果,引導學生培養(yǎng)文獻分類管理、高效閱讀的良好習慣。
文獻檢索的最終目的是應用,即高效吸收、合理引用、創(chuàng)新升華。因學生英文水平不同,對于外文文獻的閱讀理解存在一定差異。但理解文獻中的創(chuàng)新、分析問題的獨特觀點,學生間的理解程度差異主要源于平時知識的積累和興趣。據(jù)此,推薦學生積極聆聽學術講座,邀請從事科研、有經(jīng)驗的老師分享自己對于文獻檢索閱讀應用的經(jīng)歷和心得,鼓勵學生獨立進行某項課題(如“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或課余工作的查新、撰寫匯報,在實踐中鞏固課堂學到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全面理解和提升文獻檢索與應用能力。
3 與時俱進,推進新型文獻檢索方法的普及
傳統(tǒng)文獻(如圖書、報紙、雜志、標準等)的檢索,依托于圖書館的文獻目錄分類,這部分資源的利用與基本使用方法,在一年級入學時,圖書館管理與查新人員已進行系統(tǒng)講座;二年級及以上學生在日常的書籍使用和查閱時,已經(jīng)逐漸掌握了基本的檢索方法。文獻檢索課程中,此類文獻的檢索方法也需要進行簡單介紹。
隨著信息技術、網(wǎng)絡技術的急速發(fā)展,大部分圖書館已建立數(shù)字檢索、閱讀系統(tǒng),作為在校學生,這也是必備檢索技能之一。此外,本專業(yè)對應的SCI與EI英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知網(wǎng)與維普等中文文獻數(shù)據(jù)庫已經(jīng)建立了完備的網(wǎng)絡檢索系統(tǒng),充分利用這些網(wǎng)絡檢索資源進行詳細的檢索講述,是文獻檢索課程重點之一。各個系統(tǒng)構建框架大同小異,在使用時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及各自技巧,也是需要不斷提升和積累的知識點之一。值得推薦的是,各大數(shù)據(jù)庫近年來在更新檢索系統(tǒng)的同時,亦增加了論文系統(tǒng),這些也是學生需要熟悉和掌握的檢索系統(tǒng)之一。
百度、谷歌等大型搜索公司,依托于自己的云數(shù)據(jù)庫,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學術搜索引擎,對學術知識百科更新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小木蟲論壇、豆丁、道客巴巴等文庫的合理利用,也是有效提升檢索技巧與檢索速度的輔助渠道之一。隨著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云技術的普及與推廣,一些新興的網(wǎng)絡文獻傳播共享平臺也慢慢出現(xiàn),如福建省高校數(shù)字圖書館文獻提供系統(tǒng)(FULink文獻共享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系統(tǒng)內福建省內高校數(shù)字資源的互通與共享傳遞服務)就是其中之一;這些系統(tǒng)對于快速、及時獲取目的性重要性較強的文獻,尤其重要。
智能手機的普及,也帶來了文獻檢索的另一個新興領域。手機APP,是便捷、實時進行檢索的另一個有效渠道。如超星移動圖書館手機APP,可以進行圖書館藏數(shù)目查詢、個人借閱信息查詢、圖書續(xù)借等手續(xù)的辦理。各大圖書館和檢索系統(tǒng)也在逐漸建立微信公眾號進行業(yè)務查詢,完善在線業(yè)務辦理功能。這些新興的領域,對于年輕的學生,適應快,也更便于課堂實踐,是值得學習與推廣的檢索技術之一。
4 重視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實際上是學習、工作中利用信息的意識和技能培養(yǎng),主要包括信息意識素質、信息能力素質、信息道德素質、終身學習的能力四個方面,美國全國圖書館協(xié)會和教育傳播與技術協(xié)會也為此制定了九條評價俗肌F渲校評判信息準確性、傳播信息的責任心也是需要特別關注的。近年來,科研學術腐敗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對于本科生及早進行信息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是培養(yǎng)良好學術品德的有效方法。文獻檢索中,信息來源的嚴格確認、信息準確性的及時判斷、信息合理積極的利用,有利于培養(yǎng)正確積極傳播信息的意識與能力、培養(yǎng)社會責任心。此外,在進行科技論文的真實性、專利文獻的獨創(chuàng)性教學的同時,結合具體案例,對學生進行知識產權意識的教育,也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信息意識和能力。
總體來說,文獻檢索是一門與各學科交叉性很強的實踐性課程,需要教學工作者掌握牢固的基礎教學知識,及時跟進學科發(fā)展方向,掌握現(xiàn)代化的檢索知識和技術,不斷完善自身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在實踐教學中完成真正的教學相長,將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提升文獻檢索及應用技能為目標,與時俱進,共同進步。
致謝:感謝華僑大學信息與工程學院方慧娟老師在《科技文獻檢索》課堂教學中給予的建議與幫助。
【參考文獻】
[1]謝民樂.試論新升本科院校學生文獻檢索素質的培養(yǎng)[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2,1,28(1):43-45.
[2]田風霞,趙麗英,張明,杜麗,臧建磊.地方院校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J].教育觀察,2017,1,6(1):106-108.
[3]吳青.E時代高校圖書館文獻檢索課的創(chuàng)新研究[J].科教文匯,2016,8(下),總第360期:73-74.
[4]劉翔.MOOC時代高校文獻檢索微課平臺建設研究[J].科技經(jīng)濟市場,2016(9):146-148.
[5]劉哲.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與科技文獻檢索課的改革――以沈陽工業(yè)大學圖書館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16(13):64-66.
淺析中國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內容及特征——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的閱讀中深化認識胡軍哲
抗日情懷高于東山再起——馮玉祥察哈爾抗戰(zhàn)前后思想探析王瀛培,WangYingpei
淺談企業(yè)廉潔文化與企業(yè)文化的關系陳吉權
淺談當前城市建設檔案管理中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鄧仁英
試論跆拳道對少兒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付文燦
"X族"、"X客"和"X奴"詞語的對比分析崔曉
庫娜圖:一個土著女性"他者"的悲鳴曾真
淺議英語委婉語的交際功能段方方,DuanFangfang
英語醫(yī)學研究論文語篇互動性淺析劉玉婷,彭學,LinYuTing,PengXue
測謊,讓身體作證彭秋莎
基于語料庫的大學生英語詞匯習得探析龔鑫,GongXin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劉鋆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現(xiàn)狀思考劉雪飛
會話含義理論與英語聽力教學方芳,F(xiàn)angFang
廣告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初探常燕民
校企合作模式解析王松
把愛的教育貫穿在學生管理過程中顧永杰
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探索性實踐策略楊瓊,Yangqiong
交通工程專業(yè)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姚明,陳士安,劉志強
利用"2+2評估法"完善聽課制,促進英語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梁茜,Liangqian
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轉換施兆莉
深度開展高校定向運動課程的思考王莉,孫德朝
大學生性教育初探祖立義,陳萍,Zhuliyi,Chenping
走出教師"角色心理優(yōu)勢"誤區(qū),注重啟發(fā)式教學思想的應用蔣杏芝,JiangXingzhi
中職CAD教材現(xiàn)狀思考與改革建議范東
淺談新形勢下中職會計教學改革陳林
開口說話法對外語學習的作用陳平
讓生命之花在課堂中綻放——生命教育主題班會沈玉云
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特色語文教學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韋朝杰
成人漢語拼音教學研究夏蕓
水到渠成自然成畫龍點睛在結語——淺論語文教學的結語方式楊愛華
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高中職英語教學效果楊喻麟
高職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策略研究余姍姍,李姣
淺談秘書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蔣國華
淺談如何培養(yǎng)中職生的籃球學習興趣駱衛(wèi)
案例分析在《秘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蔣國華
淺談如何開好主題班會李朝明
一剛一柔,剛柔并濟——我做班主任的一點心得體會侍建軍
信息技術課堂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初探蘇景宗
依托遠程教育,發(fā)展終身教育吳惠萍
淺析活動課程的理論與實踐劉曉濤
心理暗示:城郊學校課堂教學中的差異對待策略李麗
開展有效活動,構筑有效課堂李興美
減負增效優(yōu)化課堂教學劉小娥
讓課堂教學"活"起來劉中賢
公平概念的歷史追溯與和諧課堂的構建初探鄭才苗
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應用高舒瑜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何茜
初中對聯(lián)知識教學初探黃景茜
興趣,成功的奠基石戴敏
想象力在作文訓練中的重要性王雪梅
讓發(fā)散性思維點亮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李丹
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風箏》教后反思邱興莉
中學語文教學促進學生學習進步淺論潘比鄰
淺談作文教學中如何尊重學生蘇召針
淺談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孫虎成
發(fā)問的技巧田作松
大力推行集體備課,提高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王天才
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初探吳月娥
初中作文教學探討夏洪英
農村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亮"不起來的原因及對策肖汝平
關鍵詞:中學生;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情境是一種綜合體、新型的教學模式,它徹底轉換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合理應用教學環(huán)境、教學內容及師生間的情感,開展互動、情景融合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就是課堂教學的主人翁,他們會主動學習,積極解決課本上或教師提出的問題,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一、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
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圍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這一問題上,筆者認為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有如下幾方面:
(一)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情感、人文精神
當一個人參與一個創(chuàng)新設計時,興趣是最大的動力,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或這一預定的目標,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巨大的潛力,不管前面有多少艱難險阻,都會積極樂觀的朝著奮斗的目標前進,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然會學到課本上難以學到的知識,磨礪了自己的情感品質。[1]在新教學情境下,教師在這一互動環(huán)節(jié)下,展開雙向的情感交流,可以調動學生的正確的情感,有助于他們學習科學、人文知識,這樣在教師的引導與自己奮斗歷程中,培養(yǎng)了完整、和諧的人文精神素養(yǎng)。
(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每一門學習都要經(jīng)歷過理論學習的環(huán)節(jié),由于理論是抽象、高度概括性的,對此,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需要善于分析材料。在材料分析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要深刻地對這些材料分析、觀察,這是構建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的關鍵。其次,善于觀察出試題中的知識點,例如,數(shù)學是一門科學課程,其規(guī)律性非常強,對此,在解答試題中,應當找出這一題所蘊含的知識點,而后沿著這些知識點找出解答的方法,切實認真發(fā)現(xiàn)試題所蘊含的知識點及規(guī)律,這樣就可以提高解答試題的效率。在這樣不斷訓練下,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自然會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情境創(chuàng)設除了有以上的重要性之外,還具有有助于強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動力系統(tǒng)、有助于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人格的培養(yǎng)等,[2]這些重要性,都是當今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需要注重強調的。
二、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的一些建議
課堂是師生相互交流、學習的最重要的場所,一個民主、開放、和諧、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勢必活躍學生的學習氣氛,一起實現(xiàn)教學目標,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為學生構建一個創(chuàng)新、有效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對此,筆者建議從如下幾方面做起:
(一)構建一個開放性的課堂環(huán)境
新課改對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最大的要求就是激發(fā)中學生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豐富的想象力,這有在一個生動、開放性的課堂環(huán)境下,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不會被束縛。合理應用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即主動尋找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及解決問題等環(huán)節(jié),以此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這樣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才能夠獲得提升。
(二)營造一個民主、合作性的教學環(huán)境
課堂并不是教師一個人,是有幾十名學生與教師一起組成的,他們都是課堂上的主人,對此,在新課改的視野下,教師應當轉換自己的角色,變成學生的指導者、合作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建設者,及學生學習能力的輔導者、欣賞者等。[3]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構建一個師生平等、團結互助的教學環(huán)境,協(xié)同合作完成中學各科目的教學目標??梢灶A見,在這種民主、合作的課堂環(huán)境下,才能夠切實地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獨立思考、自主的意識及能力。
(三)學科知識的遷移與互補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jīng)濟的時代,高素質、專業(yè)性、復合型的學生是社會急需招聘的人才,同時在以后的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中,學科整合及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物理與歷史,本是不想稱的兩門學科,但要探究一個物理發(fā)明的緣由,必須追根索源,這樣就要用到物理知識,對此,學科滲透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不僅是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還為以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尋找多方位的視角,這樣看待一個問題更全面,突破了科學知識的局限性。[4]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是要打破學科孤立的形式,將多學科知識融合如在一起,借此有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提高中學生的知識整合及運用的能力。
(四)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書本知識是經(jīng)過前人細心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知識,這是一個間接性的研究成果。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尤其要注意學生度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在參與某一情境創(chuàng)設活動中,就會主動的學習,在這一主動性的驅動下,學生會主動投入情境創(chuàng)設活動中,自然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5]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學生為達到目標,也會主動與他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溝通技巧,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增進了師生間、學生間互動的時間,提升中學生相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鄧守功;激趣 拓思 創(chuàng)新――淺談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數(shù)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2)
[2] 李艷靈,吳育飛,劉敬華,孟令鵬. 浙教版初中《科學》教科書中科學史內容的分析[A]. 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 2009
[3] 蔣永貴;教師的知識對初中科學新課程實施的影響研究[A]. 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 2009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采取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應用相結合的措施,利用多媒體采取“導學一一趣學—樂學—愿學”這樣一種教學模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在數(shù)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豐富形象的直觀感知內容,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自動探究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把多媒體參與到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呢?筆者結合近幾年的實際教學,談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導學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技術創(chuàng)設與數(shù)學教材相似的學習情境,指導學生開展學習,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古語云:學然后知不足。在每節(jié)新課講授之前,筆者用多媒體投影出下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讓學生對要講授的新課內容有初步的認識,做好預習工作,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準備。在課堂教學中,有時需要板書大量內容,例如數(shù)學中的應用題文字就比較多,在課堂45分鐘內,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將會消耗掉課堂上的寶貴時間,教學內容就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若采用多媒體的導學功能就能解決課堂內大量板書的問題,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容量,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直觀材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趣學
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集聲、像、圖、文于一體,課堂教學通過圖文閃爍、變色、動畫以及平移、翻轉和旋轉,產生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效果,有助于反映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有助于促進學生進行思維聯(lián)想,便于學生對知識進行重組與改造,易幫助學生知識的同化與順應,促進學生發(fā)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數(shù)學課的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探索和想象能力,如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情緒飽滿,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很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而一堂課如果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直觀材料,可以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就像是一個等待點燃的火把,而教師則是那點燃火把的人。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去學習,這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你做什么事情,只有你愛好它,對它有興趣,你才會全身心地去做好它。
在生活中,有許多和數(shù)學有關的話題,例如在學習《數(shù)列》章節(jié)時,筆者用多媒體制作數(shù)學史中典故,播放國際象棋的故事,留給大家一個懸念,在第64個格子里放上小麥到底有多少呢?以此來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如,在設計制作《一元二次函數(shù)在閉區(qū)間上的最值》的教學時,在Flash平臺上嵌人在幾何畫板中制作的圖形文本和動畫,對一元二次函數(shù)的定義域、值域、單調性、對稱軸能有非常直觀的形象,并由此引人一元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定理,學生對定理的理解掌握很深刻,并能夠牢固記憶而且過渡很自然。由此可見,多媒體走進課堂,能夠很好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改善學生的認知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快樂地學數(shù)學—樂學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就是在學習中體驗快樂,在快樂中不斷學習,這是一種對學習的熱愛。苦學者知道“學海無涯、永無止境”。樂學者知道“學之真諦、有容乃大”。培養(yǎng)學生“樂學”,就要通過創(chuàng)設愉快的學習氛圍,寓教于樂,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快樂學習。教育家夸美紐斯說:“課堂應是快樂的場所。”遼寧省特級教師魏書生明確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笑聲”。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學習中,學習的課程多,內容也比較深,肯定很辛苦,但是要想掌握好科學文化知識,就不能說學習是痛苦的,因此,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快樂的學習,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領路人—教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中數(shù)學教學相對于初中數(shù)學,在深度和廣度上的要求都要高得多,讓學生感到困難的是數(shù)學知識體系中的那些抽象的概念、定律等數(shù)學知識,如何將這些抽象、枯燥的知識以直觀、有趣的形式讓學生易于接受、學懂、學會。就成為筆者在平時教學中的重、難點。每當學生從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時,筆者也體驗到教學成功的J決樂。
如筆者在《函數(shù)y=A sin (tax十B)的圖像》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把抽象的概念性質具體化,我利用幾何畫板為學生設計了一個交互性的軟件,只要輸入相應的A,。和B的值,就可以繪制出相應的函數(shù)圖像,讓學生上機操作,自己輸人A,。和B的值,觀察圖像的變化,摸索A 、w和0 圖像的影響,引導學生朝著問題的方向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分別判斷函數(shù)y=sinx和y=A sinx , y=sinx和y=A sincdx.以及y=sin(x十8)和y=sin ( m;十8)圖像之間的關系,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討論總結得出圖像變換的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在這樣的交互式教學過程中,把一些本來很抽象的理論知識能夠很迅速地理解它并掌握它,并由此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為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提供了可能。
四、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自覺自愿地探究學習—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