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1-04 09:50:21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1篇的大學舞蹈教學探討3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一、大學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的引導能力較弱
學校的引導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舞蹈學習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但是,我國當前許多大學對學生學習舞蹈的引導能力較弱,舞蹈學習氛圍較差。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當前許多大學的領導者與學生對舞蹈教育不夠重視,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我國的當前的舞蹈教育體系還不夠成熟。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當前許多大學更加重視對數(shù)學、英語等突出主干學科與特色學科的建設而忽視舞蹈教學的重要性,舞蹈教學設備不完善,學校未能發(fā)揮其引導作用,學生不能夠意識到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導致舞蹈教學只針對舞蹈專業(yè)的學生開設。美國較早開展全面舞蹈教育,美國國內大學生普遍具有一定的舞蹈技能功底,與此相比,我國當前的許多大學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舞蹈課程選修學分制度,舞蹈教育體系不成熟。
(二)舞蹈的育人功能被忽視
舞蹈教學是學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xiàn),優(yōu)秀舞蹈作品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吸收和學習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增強學生的內在美。舞蹈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和表現(xiàn)美的過程,舞蹈學習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以及表現(xiàn)能力。此外,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包含對集體舞的學習,對集體舞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團隊意識。但是,在當前的舞蹈教學中,許多大學僅僅將舞蹈教學作為一種技能學習而忽視了舞蹈教學的這些育人功能。
(三)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陳舊落后
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新穎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陳舊落后是當前大學舞蹈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據(jù)了解,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應試教育以及功利主義影響,當前許多大學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以理論教育為主,學生學習的目的不明確,且許多學生之前并沒有受過培訓,舞蹈基礎較差,對舞蹈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此外,當前大學生對節(jié)奏感較強的現(xiàn)代舞和外來舞更為喜愛,而大學舞蹈教學內容多為民族舞和集體舞,學生學習的動力不足,影響了舞蹈教學的效果。
二、提高大學舞蹈教學效果的策略
(一)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應當注意改革教學內容,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在進行規(guī)范動作演示講解應細致,需要注意的地方需多次演示、反復強調,便于學生理解;其次,在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后,教師應當注意加強練習,鼓勵學生進行學習和模仿,耐心指導和糾正學生的練習,給予學生充分的互動機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果;最后,教師應當注意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合理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講抽象的舞蹈教學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二)選擇合適的教材,因材施教
教材是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jù),教材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內容。首先,學校應當注意在國家規(guī)定舞蹈教程的基礎上,將舞蹈專業(yè)與其他專業(yè)區(qū)分開來,認真分析本學校以及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特點,以此為依據(jù)選擇合適的教材來指導舞蹈教學,將課本以外的網絡視頻軟件納入舞蹈教程體系;其次,教師應當注意加強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深入了解學校特色與學生特點,以舞蹈教學的實際情況為依據(jù),編寫適合舞蹈教學的校本教材,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教學方針,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對于舞蹈專業(yè)的大學生而言,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舞蹈技能,而對于那些普通的大學生而言,教師應當注意從基礎的舞蹈技能和初步的藝術品位出發(fā),淺嘗輒止,幫助學生掌握健身健美的基本知識、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與舞蹈技能,使學生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即可。
(三)充分發(fā)揮舞蹈教學的功能
舞蹈作為一門藝術課程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以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來,許多舞蹈教師僅僅將舞蹈作為一種技能來教授,將舞蹈教學看作簡單的技能教授,導致舞蹈的育人功能被人們所忽視。因此,教師應當注意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和理解舞蹈教學的育人功能,將舞蹈教學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堅持“專業(yè)育人”的教學原則,在講授基本的理論知識和舞蹈技能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情操的陶冶與審美能力的提高。
三、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大學舞蹈教育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大學舞蹈教學中還存在學校的引導能力較弱、舞蹈的育人功能被忽視以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陳舊落后等問題。為了提高大學舞蹈教學的教學效果,各高校與大學舞蹈教師應當注意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材,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舞蹈教學的功能。
作者:楊勐進 單位:常州工學院教育與人文學院
大學舞蹈教學篇2
舞蹈節(jié)奏作為舞蹈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舞蹈知識和舞蹈技巧的重要路徑,學生擁有良好的舞蹈節(jié)奏意識,不僅能夠降低學習舞蹈的難度,發(fā)掘自身的舞蹈潛力,而且還可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與創(chuàng)造力。但是部分大學舞蹈教師,由于長時間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因而輕視節(jié)奏教學給學生帶來的幫助,讓學生始終處于初級舞蹈學習階段,從而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想糾正大學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大學舞蹈教師必須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舞蹈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學習意見,讓大學生成為舞蹈教學的推動者,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節(jié)奏感,使學生成為獨立自主的舞蹈表演者。
一、舞蹈節(jié)奏基本意義
舞蹈節(jié)奏是指舞蹈表演者根據(jù)不同的舞蹈時間節(jié)點展現(xiàn)出優(yōu)美的動作,使整個舞蹈表演能夠跟隨音樂的節(jié)拍一起律動,促使表演更加自然、流暢。若想掌握舞蹈節(jié)奏意識,舞蹈表演者必須能夠深刻地感受到背景音樂帶來的舒緩感、輕松感等感覺,并能夠根據(jù)背景音樂調整舞蹈技巧的幅度與力度,讓整個舞蹈表演能夠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審美上的舒適感,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觀眾的認同或教師的夸贊[1]。同時,對于節(jié)奏的把握也會給人一種精神上的充沛感,在一場完美的舞蹈表演中,學生的舞蹈動作與音樂之間的配合會彰顯出自己的個性與魅力。學生對節(jié)奏的把握不僅能夠體現(xiàn)自身的舞蹈水平,還能夠為整套舞蹈動作賦予靈魂,這對于個人身心成長來說也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2]。在實際跳舞的過程中,有的音樂輕柔舒緩,需要學生表現(xiàn)穩(wěn)定;有的音樂急躁熱烈,需要學生展現(xiàn)出自己的活力。音樂來自于我們的生活,而舞蹈就是生活最好的體現(xiàn)。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擁有各種各樣的特點,在舞蹈表演中,不同的節(jié)奏會帶給觀眾不同的體驗感,舞蹈節(jié)奏體現(xiàn)的是學生內心真實的情感,若學生對音樂、舞蹈無法做到情感真摯細膩,則舞蹈節(jié)奏也會顯得平平無奇,缺乏主觀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3]。故此,舞蹈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節(jié)奏意識,并傳授給學生正確的表達方式。
二、傳統(tǒng)大學舞蹈教學中節(jié)奏意識培養(yǎng)存在的具體問題
(一)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程度較低
音樂是舞蹈教學的主體,每一首音樂都擁有自己的“靈魂”與節(jié)奏,它的節(jié)奏與舞蹈節(jié)奏是相契合的,而音樂創(chuàng)作者在完成音樂創(chuàng)作時,也會將自己豐富的情感蘊含在音樂之中[4]。每一首音樂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內容,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詳細地對音樂背景以及音樂內涵進行介紹。在實際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舞蹈教師都會選擇對音樂進行簡單介紹,學生對于音樂的了解只是處于淺顯的表面,對于創(chuàng)作者當時的心情根本無從體會。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生即使學習舞蹈也只是跟隨教師重復舞蹈動作,無法將音樂作為節(jié)奏切入點培養(yǎng)出屬于自己的舞蹈意識。大學舞蹈教師要理解,舞蹈與音樂作品相互融合才是完整的舞蹈教學,否則舞蹈教學必將陷入應試教育的桎梏,難以提升學生的舞蹈水平。長此以往,學生對舞蹈學習也會產生抗拒心理和逆反心理[5]。
(二)缺乏系統(tǒng)規(guī)范的舞蹈形體訓練
大學舞蹈教育與其他形式的舞蹈教育有所不同,大學舞蹈課程基本上都是以選修課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在休息時間主動參與舞蹈學習,而其他形式的舞蹈教育多半是培訓班、教育課、即時彩排的形式,完成一段或數(shù)段舞蹈練習即可,在教育領域,大學舞蹈教育顯得更加規(guī)范、科學、合理。但是現(xiàn)階段,由于2020年我國受疫情影響,開展了長時間的網上教育,很多舞蹈教師已經逐漸適應通過信息傳播或網課的方式傳授給學生音樂知識和舞蹈技巧,逐漸將舞蹈實踐鍛煉變成了舞蹈理論知識學習,忽略了舞蹈節(jié)奏培養(yǎng)和舞蹈技巧培訓。而大學舞蹈專業(yè)恰恰需要學生通過動作展現(xiàn)出自己的形體美,若學生長時間不進行鍛煉,反而改為理論學習,那么大學舞蹈教學將會徒有其形而失其神,最終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能是舞蹈理論家而非舞蹈家[6]。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大學教育逐漸融入信息技術開展互聯(lián)網教學,并在短短數(shù)年內取得了非常優(yōu)異的教學成果。但是很多教師開始迷失于信息技術的快捷與便利,他們將教學責任逐漸交給發(fā)展相對成熟的信息技術,而這種教學方法若使用得當,的確會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yǎng)和實踐探究能力,但如果過于長時間地使用,則會使得教學責任逐漸偏向于學生,形成學生自學、自導、自演的單項學習形式。大學舞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尤為注意,避免此類問題出現(xiàn)[7]。
三、大學舞蹈教學中節(jié)奏意識培養(yǎng)的有效方法
(一)加強音樂的引導
舞蹈表演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的把握。學生能將舞蹈動作與音樂節(jié)奏完整地融合在一起,那么他所展現(xiàn)出來的舞蹈表演便會令人十分滿意。為此,大學舞蹈教師在開展舞蹈教學活動之前,應先將教學重點放在音樂節(jié)奏講解上,讓學生從音樂節(jié)奏中去體會舞蹈節(jié)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快速理解音樂知識和舞蹈技巧,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節(jié)奏意識的目的。此外,舞蹈教師還要讓學生對音樂進行細致的鑒賞,了解作曲者內心的真實情感,在舞蹈表演中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如此一來舞蹈表演就被賦予了真正的靈魂。例如,在我校(山西藝術職業(yè)學院)《茉莉花》的舞蹈教學活動中,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節(jié)奏意識,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前,重點對音樂《茉莉花》進行深入的講解,在講解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的知識選擇權與自主探究權,讓學生對音樂背景進行深層次的體會。如教師講解到《茉莉花》的作者何仿時,會主動詢問學生“何仿是我國知名音樂家,你們是想聽他小時候的故事,還是青年愛情時期的故事,還是參軍以后創(chuàng)作音樂作品的故事?”在完成故事背景講解后,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音樂體驗,感受“茉莉花”別樣的美,將那種淡雅清新的情懷傳遞給學生[8]。
(二)加強動作的訓練
動作是舞蹈表演的核心,若學生動作無力,表演底氣不足,幅度不當,則整個表演也會略顯無趣。為了避免這種問題出現(xiàn),大學舞蹈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加強動作的訓練,幫助學生積極理解舞蹈表演動作的含義,使學生對每個動作的細微變化都能進行深入的了解,讓學生能夠體會到音樂節(jié)奏與舞蹈動作之間的契合。但是若想做到這一點,教師需要采取專項階段性重復式教學方法,通過對一個動作進行反復解剖與訓練,讓學生深化對于舞蹈動作的理解。例如,在傳統(tǒng)舞蹈教學過程中,舞蹈教師一般帶領學生在擁有鏡子的教室里完成舞蹈動作學習,因為學生可以通過鏡子觀察自己的動作,逐步改進動作技巧,最終達到理想的水平。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學生還是會遇到一些實際問題,如轉身動作無法看到鏡面,側面展示時對于整體形態(tài)不夠了解。為了解決此類問題,教師可以利用錄像播放設備。簡單來說,教師可以在舞蹈訓練場所的不同角度安裝攝像頭,在鏡子的上方放置液晶顯示器,這樣學生就可以完美地觀察自己做出的每一個動作,而后再進行具體調整,如此一來,即使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學生也可以快速地成長。此外,教師還可以開發(fā)全新的教學模式,如讓全班學生都表演一段相同的舞蹈動作,然后通過顯示器對比所有學生的動作技巧,這樣學生對自身和他人的舞蹈水平都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同時舞蹈水平較高的學生也擁有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教師可以號召其他同學積極向他們學習,從而形成融洽團結的班級氛圍,讓學生可以相互幫助、相互鼓勵,這樣學生在重復練習舞蹈動作時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能迸發(fā)出驚人的學習能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舞蹈對于滿足現(xiàn)代人的精神需求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學習舞蹈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在畢業(yè)以后的競爭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讓學生能夠懂得音樂與舞蹈的魅力所在。為了能夠達到這一理想的教學目標,大學舞蹈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加強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注重舞蹈動作與音樂節(jié)奏之間的配合,通過形體訓練、音樂訓練以及動作反復強化訓練,幫助學生內化舞蹈動作,在訓練過程中逐漸完成對舞蹈動作的升華,最終形成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意識。
作者:楊曉婷 單位:山西藝術職業(yè)學院
大學舞蹈教學篇3
大學舞蹈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教學生通過表現(xiàn)身體美表達舞蹈的藝術美。舞蹈可以使觀眾享受視覺盛宴,優(yōu)秀的舞者還可以在精神層面上感染觀眾。舞蹈教師應讓學生意識到,他們應該將舞蹈視為舞蹈學習和表演中的一門藝術,只有專注于舞蹈,他們才有機會展示舞蹈的靈性,從而感染觀眾并為觀眾所喜愛。在大學舞蹈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的舞蹈技巧,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意識,使學生經過訓練,通過舞蹈體現(xiàn)更深的內涵,展現(xiàn)舞蹈的魅力。
1舞蹈與表演的關系
舞蹈是一門藝術,它利用身體語言表達內在情感從而反映現(xiàn)實生活。用肢體動作和觀眾做溝通,一顰一笑、一抬手、一回眸,都是需要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動作的堆砌。以最合適的形式向觀眾展示舞蹈內容是成為專業(yè)舞者的最低門檻,如果一個人僅僅依靠技巧和動作來贏得贊賞,整個舞蹈卻看不見絲毫情感的表達,只是一堆技巧堆砌,那么就不能稱之為表演,表演必須具有舞者情感,傳達某種思想或反映某種現(xiàn)實的特征?;诖耍梢钥吹轿璧负捅硌菥哂卸嘀匾饬x的關系,而兩者不能僅僅是等號。
1.1相互并列
舞蹈和表演本質上是在一致的。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但是表演則涵蓋了更多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哪一種藝術形式。脫離表演意識的舞蹈,沒有懷著一種表演的心態(tài)進行的舞蹈,只是單純地靠肢體動作、高超的技巧來吸引眼球的,終歸沒有神韻,觀眾完全無法與舞蹈者進行精神上的溝通,無法表達情感。相反,通過舞蹈向觀眾傳遞情感與思想,來表達生活的感悟,舞蹈可以產生無限的影響和魅力。二者一致都表達舞者自己的實際情感,具有深厚的感染力,更加豐富表演藝術的內容和層次,深化表演藝術的意義和生命力,為表演藝術增添色彩。
1.2相互融合
舞蹈和表演之間是可以相互融合的。舞蹈有表演成分在里面,舞蹈涉及表演,這是通過身體動作執(zhí)行來完成思想和情感的表達。舞者必須通過在舞臺上跳舞的動作來向觀眾展示自己對舞蹈的認識,以感動觀眾并觸動觀眾的靈魂,這是舞蹈對表演的融入。表演包含有舞蹈,從廣義上而言,表演是指通過聲音、表情和動作等手段展示音樂、展示動作和背誦詩歌等。表演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詩歌朗誦、器樂表演、戲劇表演等都屬于表演,而舞蹈只是其中之一。從表演科學的角度來看,表演使用某些方法來展示與人們生活有關的內容,并通過這些內容來提高人類素養(yǎng)或反映某些社會現(xiàn)實,并呼吁人們進行改變和改善,以實現(xiàn)社會層面上的積極意義。
1.3相互交叉
舞蹈和表演的內容相互交叉,兩者是共同存在的。舞蹈要求舞者的表演迷人,要求舞者具有飽滿的情感,或熱情或哀怨,心中是什么情感,然后表現(xiàn)的是什么形象,最后觀眾接收到的是什么情緒,這三者相合,那無疑是一支感人肺腑的舞蹈,也無疑是一場成功的表演。想象一下,誰會為沒有情感和內容的某些行為而鼓掌,并受到這些行為的影響。舞蹈和表演要求表演者通過表情、動作等表達他們想要表達的內容。在跳舞和表演時,表演者是身處舞臺環(huán)境,完全融入了情景,眼中也只有情景中的人或事,并真正融入表演中,表現(xiàn)出生活的陰影清澈、悲傷和歡樂,或展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或生活意義。
2表演對舞蹈的影響
2.1表演使舞蹈更具感染力
舞蹈本身是一種無聲的藝術,它通過身體來表達情感。如果舞者想更貼近觀眾,他們就必須有表演意識。舞蹈是一種基于情感的表演藝術,每一次身體運動都將情感凝聚在一起,即使技能很高,不能進行感情的溝通也不能稱之為藝術。在舞蹈中,必須實現(xiàn)肢體與心靈一致,只有這樣,才能使舞蹈表演傳達情感,感染觀眾。
2.2表演使舞蹈更有意境
一般而言,舞蹈也有特定的創(chuàng)作背景,每一支舞蹈都是一個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可以反映某些藝術觀念,有的表達出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緒。表演可以幫助舞者充分表達這種思想,充分展示這種意境的美,從而增強舞蹈的視覺感。如果舞者想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他必須首先被舞蹈感動。舞者必須充分理解和整合舞蹈的藝術概念,以便獲得相同的情感并將情感注入肢體動作中。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舞蹈很誘人、有很強的美感,這種美取決于演員對舞蹈內容和內涵的把握,從而為舞蹈營造出美麗的意境。
3培養(yǎng)舞蹈表演意識的方法
3.1舞蹈知識和意識的培養(yǎng)
首先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礎,并對舞蹈和舞蹈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但這不僅限于對某些固定詞的含義的理解和對某種文化部分的理解,而沒有深刻地理解其內容。
(1)要培養(yǎng)舞蹈認知意識,必須培養(yǎng)學生對空間藝術的意識。一個好的舞者必須具有空間感,在舞蹈教學中,空間意識的培養(yǎng)也突出了這一時期的基本作用。舞蹈可以看作是舞者身體與空間之間的交流,為了增強學生的舞蹈意識,學生必須對他們所處的空間有清楚的了解。例如,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周圍的空氣是一種有色的可見氣體,而顏色是舞蹈所表達的藝術氣息,因此肢體的運動留下了運動的軌跡,學生可以體驗到他們存在的感覺。在實際教學中,當學生練習芭蕾舞的七位手站姿時,除了對動作的標準有要求之外,學生應體驗手臂與空間之間的微妙關系,并感受背部空間與身體的立體空間。
(2)有必要加強舞蹈情感和生活意識的培養(yǎng)。舞蹈動作的產生源于人體內部精神情感的需求,所有的動作都是帶有感情色彩的,自然不可避免地表現(xiàn)出這種精神情感。拓寬舞蹈教學的藝術空間,也會有更多更大的發(fā)揮余地,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使舞蹈意識成為學生改善生活境界和審美欣賞、激活舞蹈教學活力的主要途徑。
3.2培養(yǎng)對舞蹈動作的意識
對大多數(shù)舞蹈專業(yè)學生而言,大多模仿教師的動作,或者應教師的要求,從單一動作開始,并在擺姿勢和練習動作中體驗四肢,感覺并記錄身體動作。因此,有必要改變這種簡單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增強學生對動作意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和四肢控制能力。對舞蹈初學者而言,他們需要熟練掌握外部姿勢和動作,以便從外到內、從淺到深逐漸掌握舞蹈的其他方面。大多數(shù)學生缺乏基本的舞蹈訓練,幾乎沒有身體意識。在舞蹈練習中,舞者獨特的藝術氣質是其他藝術形式所沒有的。學生可以嘗試通過以下方法逐步練習:
(1)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睡覺時卸下枕頭,選擇相對堅硬的床平躺,使整個身體處于筆直狀態(tài);在休息時直立。
(2)在日常舞蹈練習中提醒學生在鏡子中養(yǎng)成運動的習慣,學生通過鏡子糾正動作,而不必低頭看腳。這是兩個簡單的生活習慣,但是它們在培養(yǎng)學生擁有健康規(guī)則的優(yōu)美舞蹈框架中起著重要作用。
4結束語
舞蹈表演的意義是重大的。從這兩個角度來看,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舞蹈表演意識。在舞蹈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基本的步法、動作姿勢、節(jié)奏和旋律等,而且還要強調培養(yǎng)舞蹈中的表演意識,并通過長期的訓練和平時的要求,指導學生在舞蹈中培養(yǎng)習慣意識。在學習過程中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使舞蹈更具爆發(fā)力和表現(xiàn)力,在此過程中,舞蹈的審美能力也會得到培養(yǎng)和提升。
參考文獻:
[1]韓陽.淺談大學舞蹈教學中表演意識的培養(yǎng)[J].戲劇之家,2015(8):203.
[2]戴璇.大學舞蹈教學中表演意識的培養(yǎng)[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4(3):192.
[3]呂璐.大學舞蹈教學中表演意識的培養(yǎng)[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2,28(6):73-74.
作者:趙丹 單位:衡水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