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論文被《Childhood In The Past》雜志拒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進行應對和改進,以提高再次投稿的成功率:
一、分析拒稿原因
1.仔細閱讀審稿意見:編輯和審稿人通常會提供詳細的拒稿理由,包括研究創(chuàng)新性不足、實驗方法缺陷等。
2.區(qū)分“可修改”與“不可修改”問題:
可修改:如語言問題、格式不符、實驗補充等,可針對性改進。
不可修改:如期刊主題不符,則需另選目標期刊。
二、針對反饋,修改完善
補充實驗或數(shù)據(jù):針對審稿人提出的數(shù)據(jù)或分析缺陷,補充實驗以增強說服力。?
強化創(chuàng)新性:明確論文填補的研究空白,并在引言和討論部分突出其學術價值?。
語言與格式規(guī)范:使用專業(yè)工具潤色語言,確保格式符合目標期刊要求?。?
三、調整投稿策略
修改后重投原期刊?:若編輯允許修改后重投(如“大修”狀態(tài)),需逐條回復審稿意見并提交修訂稿。
改投其他期刊?:若因“選題不匹配”被拒,選擇研究方向更契合的期刊。
通過這些措施,作者可以將拒稿轉化為學術成長的機會,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Childhood In The Past》雜志簡介與數(shù)據(jù)分析
基本信息:
出版商:Taylor & Francis
出版語言:English
國際簡稱:Child Past
中文名稱:昔日童年
ISSN:1758-5716;E-ISSN:2040-8528
研究方向:Social Sciences-Anthropology?
權威數(shù)據(jù)庫:SCIE
定位與覆蓋范圍:
定位:專注發(fā)布Social Sciences-Anthropology領域的學術期刊。
覆蓋范圍:涵蓋Anthropology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術革新、學術動態(tài)等,旨在促進和傳播該領域相關的新技術和新知識。
數(shù)據(jù)與影響力分析
影響因子:根據(jù)最新數(shù)據(jù),《Childhood In The Past》雜志的影響因子為0.8,顯示其在Social Sciences-Anthropology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
投稿咨詢按JIF指標學科分區(qū) | 收錄子集 | 分區(qū)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ANTHROPOLOGY | ESCI | Q3 | 75 / 139 |
46.4% |
學科:ARCHAEOLOGY | ESCI | N/A | N / A |
0% |
學科:HISTORY | ESCI | Q1 | 27 / 518 |
94.9% |
按JCI指標學科分區(qū) | 收錄子集 | 分區(qū)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ANTHROPOLOGY | ESCI | Q1 | 22 / 139 |
84.53% |
學科:ARCHAEOLOGY | ESCI | Q1 | 24 / 163 |
85.58% |
學科:HISTORY | ESCI | Q1 | 96 / 519 |
81.6% |
年發(fā)文量:8,審稿周期預計為:平均審稿速度為 ,CiteScore:0.9、SJR:0.235、SNIP:0.922。
CiteScore 排名
學科類別 | 分區(qū) | 排名 | 百分位 |
大類:Social Sciences 小類:Anthropology | Q2 | 243 / 502 |
51% |
大類:Social Sciences 小類:Life-span and Life-course Studies | Q4 | 52 / 63 |
18% |
聲明:以上信息摘自網(wǎng)絡公開資料,如有不準確,請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