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風景園林和景觀園林的區(qū)別

風景園林和景觀園林的區(qū)別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4-02-01 17:13:1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風景園林和景觀園林的區(qū)別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風景園林和景觀園林的區(qū)別

第1篇

關鍵字:風景園林建筑普通建筑比較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林立而起,人們每天都生活在鋼筋混凝土之下,生活逐漸失去了活力,沒有了自然色彩,人們越來越渴望能更貼近自然,能每天生活在和諧舒適的環(huán)境中,因此,風景園林建筑就應運而生。風景園林建筑是將園林設計融入建筑之中的一種新興的建筑類型,它同傳統(tǒng)的普通建筑有很多區(qū)別,下面就由風景園林建筑的特點入手,逐步展開對風景園林建筑與普通建筑的比較。

1風景園林建筑特點

風景園林建筑就是通過使用各種自然設計要素來創(chuàng)造和安排室內外空間來滿足人們的需要和享受。它的設計理念是既要滿足對于自然美的追求,又要保證其實用性。風景園林建筑的根本本質是它具有綜合性,它結合了風景園林的設計特點以及現代建筑的構造方法,達到了一種既可以美觀又不失實用的效果。與風景園林相比,觀賞園藝失卻了空間,景觀設計失卻了生命,環(huán)境藝術失卻了科學,城市森林失卻了文化,國土規(guī)劃失卻了藝術,可以說,風景園林綜合利用了科學和藝術的手段為人類營造了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人們居住在風景園林建筑中時,不僅感受到了山水、花木等自然的有形的實體感官之外,更切切實實通過這樣一種良好的視覺效果擁有不同的情感反映,在享受現代科技建筑帶來的舒適安全的同時還體驗到了一種美的享受。

風景園林建筑可根據不同功能用途分為不同類型,常見的園林建筑的主要類型以中、小型民用公共建筑為主和以服務類風景園林建筑為主,如工業(yè)建筑、農業(yè)建筑、民用建筑、環(huán)境類建筑、服務類建筑、文化娛樂類建筑等等。

風景園林建筑作為一種新興的建筑類型,具有一定的個性化特征,正如上文所說,它的建筑設計主要目的是通過使用諸如普通建筑結構、材料、施工手段等基礎物質,同時結合當代經濟發(fā)展、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文化歷史以及藝術技巧為人們營造一個適宜的空間環(huán)境,因此,它在物質和精神上都具有獨特特點,這些特點都是普通的建筑物沒有的,概括其特點可表述如下:強調游憩休息功能,讓人們在居住生活的同時,還能感到輕松愉快的感覺;形態(tài)千變萬化,因為風景園林建筑是借鑒園林藝術而建造的,因此它秉承了園林設計千變萬化、生動活潑的特點;強化景觀效果,風景園林建筑的根本目的就是給人以自然美的享受,因此格外注重景觀效果,具有藝術色彩;注重空間組織,根據中國傳統(tǒng)的美學觀念與空間意識,我們總是把空間的塑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無論建筑物是作為被觀賞的景觀,還只作為居住生活的場所,都側重在建筑物之間的有機結合與相互貫通,講究人、空間、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與統(tǒng)一;突出詩情畫意,中國人講究美在意境,虛實相生,以人為主,時空結合,有種仙境的感覺,因此,風景園林建筑的設計特點尤為注重這一點;傳遞天地情韻,中國古時候就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將天地氣息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自然而然,人們的感官效果就會大大增強;遵從自然生態(tài),如今大家都生活在高節(jié)奏的社會中,每天面對的都是高樓大廈,汽車馬路,因此,人們對接近自然的渴求就越來越強烈,風景園林建筑針對這一現狀,盡量避免傳統(tǒng)的鋼筋混凝土建筑,盡量回歸自然,使人們感受到原生態(tài)的生活氣息;建筑環(huán)境統(tǒng)一,風景園林建筑不單單是指注重自然原生態(tài)的部分,它也講究同周圍事物相協(xié)調,為了避免突兀,在設計時會側重建筑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構造和諧畫面。

2普通建筑特點

中國的普通建筑是以木材、砂石、鋼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為主,供人們生活工作的場所。相對而言,它的建造主要目的就是供人們生活居住,可以遮風擋雨,避免陽光輻射,取暖庇蔭的場所,對于自然美觀不會有太苛刻的要求。普通建筑也有自己的特點,但相對而言,它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構造設計上的簡單明快,大方寬敞,裝飾樸實、結實穩(wěn)固等方面。

普通的建筑材料一般都采用類似于鋼筋、混凝土、木材等比較結實穩(wěn)固的材料,這些建筑材料從美觀上來說并不具有明顯特色,但是它的實用性很好,可以保證房屋建造的穩(wěn)固性,具有很好的抗沖抗壓抗震能力,為人們生活工作的安全帶來了保障。一般的建筑設計都比較簡單明了,空間設計講究大方寬敞,使人們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并且設計風格基本上都大同小異,具有一套固化的設計格式,這樣的好處是它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種簡單明了的組織結構,不會很復雜,給人明朗的感覺,但是這種意志風格的建筑設計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形式過于單調,不能給人創(chuàng)造想象的空間,讓人有種壓抑的感覺。在內部的裝飾上,普通的建筑側重從簡原則,沒有過多的圓滑修飾裝飾,基本上都以方形框架為主,色彩搭配比較樸素簡單,沒有過多的藝術修飾,房屋之間多采用隔絕式,沒有連通環(huán)繞的設計,形式單一。另外,普通建筑在同周圍環(huán)境搭配的同時,不會過多的考慮融合協(xié)調的因素,大多可能只會思考一些交通便利方面的問題,沒有過多的講究和諧統(tǒng)一的概念。

3風景園林建筑與普通建筑的比較

風景園林建筑與普通建筑有各自不同的設計理念,不同的建筑特點,不同的設計目的,因此,這就決定了它們在設計過程的原則、方法、技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根據它們自身的特點,在具體的規(guī)劃設計中應加強調查研究,認真分析,強調和突出各自的建筑特點以及建筑目標方向,發(fā)揚長處,縮小短處,無論哪種建筑都要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下面,就通過從建筑功能、建筑藝術、建筑技術、建筑設計等方面,將兩種類型的建筑進行簡單的對比,分析二者的本質區(qū)別,總結這兩種建筑類型的構思立意。

首先,從建筑功能上看,普通的建筑目的就是為人們提高安全生活居住、工作休息的場所,它側重建筑的實用性,對于一些抗壓抗沖抗震等安全問題會有周密的考慮,保證人民對建筑物的信賴程度,對于人民對美的需求的滿足沒有格外的重視;而風景園林建筑恰恰彌補了普通建筑的缺點,它在保證基本的安全穩(wěn)固的前提下,充分考慮了人民對自然和諧的向往和追求,通過將現代建筑與園林藝術完美的結合,是人們在正常生活工作的同時還能更加貼近自然生活,享受自然藝術給人的視覺沖擊力,具有雙重意義。

從建筑藝術上來講,普通建筑對于藝術的追求僅停留在簡單舒適的層面上,而風景園林建筑無論是在建筑構思還是在創(chuàng)意設計上,都可謂獨具匠心:在重視建筑功能的同時,強調構思和立意;在強調景觀效果的同時,突出藝術的創(chuàng)意;并且其構思和創(chuàng)意始終都是以環(huán)境條件為基礎的,講究和諧美。此外,普通建筑的色彩藝術過于單調,雖然簡單明了,但過于小家子氣,風景園林建筑充分借鑒了園林空間的藝術感染力,對于色彩的冷暖、濃淡有明確的界定,而質感表現也加強某些情調上的氣氛,整體韻律以及均衡感都講究和諧輕盈、相輔相成,具有不同凡響的藝術效果,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在建筑的設計與技術上,普通建筑的設計理念主要是簡單安全,技術要求不是很復雜,無論是從建筑的選址、組合布局、與周圍環(huán)境的景色搭配、設計尺寸與比例還是總體結構與形態(tài),都不會有太復雜的要求,只要滿足實際需求即可。相比而言,風景園林建筑在這方面的要求就顯得較為復雜,也比較重要。在風景園林建筑中,相地與選址要符合規(guī)定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同時也要保護環(huán)境,選址做到因地制宜,盡量避免人工干涉,要有與自然渾為一體的感覺,同時,還要注意當地氣候、土壤、水質等問題。不同于普通建筑的布局簡單,風景園林建筑的組合和布局千變萬化,靈活多變,大體上可分為自然風景園林和建筑園林,并且在設計上講究豐富的空間序列和層次結構,給人以靈動美。風景園林建筑的設計還擅長因景而借、借景有因,根據環(huán)境的不同,能夠渲染不同的氣氛,做到和諧自然。風景園林建筑在結構和形態(tài)方面講究相輔相成,時刻注意結構的科學性、合理性,保證建筑的結構與形態(tài)與周圍環(huán)境的尺寸和形態(tài)想協(xié)調。

結語

風景園林建筑是在原來普通建筑的基礎上,根據人民的客觀需要發(fā)展的一種新興的建筑類型,它不但能提供給人民正常的生活工作場所,還滿足了人們想貼近自然的精神需求。目前,風景園林建筑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不斷發(fā)達進步,越來越多的風景園林建筑會得到普及,會更加滿足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需要,使人們能夠更多的貼近自然,享受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參考文獻

[1]覃事妮.風景園林建筑與建筑之比較[J].山西建筑,2010(4)

[2]田大方、楊雪等.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與表達[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8

[3]畢迎春、田大方等. 風景園林建筑快速設計[M].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

[4]朱永忠.園林與建筑的關系[J].中國園林,2009(4)

第2篇

關鍵詞:風景園林英語 詞匯特點 翻譯方法

風景園林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指以“生物、生態(tài)學科”為主,并與其他非生物學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規(guī)劃)、哲學、歷史和文學藝術等相結合的綜合學科(孫筱祥,2002)。其最早由美國著名風景園林專家奧姆斯特德于1858年創(chuàng)辦,2011年正式成為我國國家一級學科。中國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提高人民生活居住水平和幸福指數,風景園林不僅可解決人類生存問題,還可解決人類精神享受的問題(劉濱誼,2005:4)。因此,通過學習英語借鑒西方先進的風景園林知識,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yè)、學科或目的相關的英語,具有獨特的詞匯、句法和結構模式,與基礎英語有很大區(qū)別(劉法公,2001)。風景園林是一門獨立的專業(yè),其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英語范疇。風景園林英語詞匯具有其自身的專業(yè)特征,主要表現為術語性,普通詞的專業(yè)性,縮略詞多,與相鄰學科詞匯的借用,其翻譯方法主要為音譯、直譯、音譯加直譯和意譯。

一、風景園林英語詞匯的特征

(一)術語

術語(terminology)是指“某學科的專門用語”(李行健,2010:1223)。風景園林學屬于跨學科的系統(tǒng)學科,包括地質學、自然地理、土壤學、氣象等自然科學,生物學、植物學、生態(tài)學等生物科學;園藝學、林學等農業(yè)應用科學,以及文學、藝術、美學等,是多學科相綜合的新的綠色生物系統(tǒng)工程學科(孫筱祥,2002。)風景園林涉及的領域很廣,且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專業(yè)術語。例如園藝學中的waterscape(水景),knot bed(花結花壇),natural garden style(自然式園林);植物學中的bloom-time(花期),xeriscape(節(jié)水型園藝),saline-alkali tolerant plant(耐鹽堿植物);生態(tài)學中的ecological succession(生態(tài)演繹),habitat(生境);林學中的clump planting(叢植),vertical greening(垂直綠化);土壤學中的colloidal soil(膠質土壤),clay lenses(黏土防滲層);美學中的neoclassicism(新古典主義),baroque(巴洛克);文學中的Aestheticism(唯美主義),rhyme(韻律),criticism(批判主義),等等。

(二)普通詞的專業(yè)性

在風景園林英語中,很多詞匯所表達的含義與在日常生活中表達的含義不同,這些詞匯有其專業(yè)的特征。例如,Corridor通常表示:(建筑物內的)走廊,過道,通道;(沿著重要道路或河道的)狹長地帶(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2009)。但在景觀生態(tài)學中,Corridor指廊道,是不同于兩側基質的狹長地帶,幾乎所有的景觀都會被廊道分割,同時又被廊道連接在一起(車泉生,2001)。在景觀中,master plan指“總體規(guī)劃”,這里的master在普通英語中通常表示“主人”、“碩士”、工程造價(construction cost)中的cost通常指“費用、成本”,但在這里要譯為“造價”。form通常指“形式”、“表格”,景觀中的bidding forms指“標書”。bust通常指“胸部”,在風景園林中指“半身雕像”。population通常指“人口”,在景觀生態(tài)學中指“種群”。park通常指“公園”,但在industrial parks中,其要譯為“園區(qū)”。cut通常表示“切口”、“削減”,fill通常表示“滿足”、“足以填滿某物之量”,而在風景園林中,cut和fill表示“挖方”和“填方”。

(三)縮寫詞

縮寫是指“用拼音文字把一些常用詞語或專門名詞用比較簡單的寫法標出。通常是截取原詞語的一個或幾個字母來表示”(李行健,2010:1263)。風景園林英語里的縮略詞一般為首字母縮寫詞,例如美國風景園林師協(xié)會的全稱為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但人們一般稱為ASLA;Fine Arts(美術)縮寫為FA。這些詞都是由除介詞外的每個單詞的首字母縮寫組成的。

還有一種是縮寫詞與普通單詞的組合,風景園林中常出現庭園、建筑物等名詞,這些名詞一般為Villa,Garden,Park,Cathedral,Palace,National Park,等等,這些單詞用首字母縮寫。例如Villa用V表示,哥利別墅用V.Gori來表示;Palace用P表示,彼薩尼宮用P.Pisani;黃石國家公園用Yellowstone N.P.表示。此外,在景觀設計施工圖中經常會看到將某個單詞簡化的縮寫詞,如Height簡化為Ht(高度),North簡化為N(北向)等,在施工圖中,這種縮寫詞大量存在,例如P.A(綠化區(qū)域),GR(防護欄),F.S.D(全尺寸細部圖),El.(立面),Dwg.(圖紙),O.C(位于中心),S.I(雨水口)等。

(四)相鄰學科詞匯的借用

風景園林學從相鄰學科,如建筑學、城市規(guī)劃等學科中借用了大量的詞匯,這些詞匯的詞義基本不變。如建筑學中的arch柱拱,parapet女兒墻,water-proof course防水層,grade地坪,leveling course找平層,drainage trench排水溝,platform railing平臺欄桿,glazed tile琉璃瓦,ancient architecture古代建筑等;城市規(guī)劃中的urbanization城市化,Historic site歷史地段,Residential land居住用地,garden city花園城市,Reserved land保留地等。

二、風景園林英語詞匯的翻譯方法

(一)直譯

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是指譯文形式與內容和原文一致(方夢之,2005:92)。一般來講,術語和縮寫詞采用直譯法,因為“術語有嚴格規(guī)定的意義,以明確定義的科學概念為基礎,具有單一性的特點”(方夢之,2005)。如White Hall Palace譯為“白廳宮”;parterres de broderie譯為“刺繡花壇”,“de”為法語,譯為“的”;barrier design譯為“障礙設計”。而縮寫詞如AAT(Art&Architecture Thesaurus)直譯為“藝術和建筑辭典”,N.P.(National Park)直譯為“國家公園”。

(二)音譯

音譯(transliteration)是指用一種文字符號(如拉丁字母)來表示另一種文字系統(tǒng)的文字符號(如漢字)的過程或結果(方夢之,2005:96)。一般來講,術語采用音譯法,例如Bush Hill Park譯為“布什希爾公園”,而不能譯為“布什山公園”或“灌木山公園”;伊斯蘭的iwan譯為伊萬;法國Rococo譯為洛可可。同樣,中譯英時,囿被譯為You,御花園譯為Yuhuayuan。

(三)音譯加直譯

風景園林中常出現庭園、建筑物、風景區(qū)、公園等,例如Gunston Hall,Greenwich Park,Carlton House。翻譯時通常一半為音譯,一半為直譯,可作直譯的單詞有Villa,Garden,Park,Cathedral,Temple,Palace,House,National Park,等等。一般來講,帶有人名和地名的專有詞采用音譯加直譯法,例如Adonis Garden譯為阿多尼斯園,太液池譯為Taiye Pond,蘇堤譯為Su Dyke。

(四)意譯

意譯(free/semantic translation)是指譯文內容一致而形式不同(方夢之,2005:100)。和直譯不同,意譯不是按照原文字句意思而是根據原文的文義進行翻譯(李行健,2010:1566)。一般來講,專有詞采用意譯法。例如stepping stones譯為“汀步”,不能直譯為“踏石”;package plants譯為“叢生植物”,不能直譯為“包裝植物”;graphic informational system譯為“標示系統(tǒng)”,不能直譯為“圖表信息系統(tǒng)”。

三、結語

中國風景園林專業(yè)起步較晚,從事景觀設計的專業(yè)人員更需了解國外最新的設計理念、新型材料、設計方案等,這就要求設計者們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提高英語水平,不僅可以與國際人士交流,還可以看懂大量的外國第一手資料。只有了解世界行業(yè)的最新動態(tài),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動中國風景園林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車泉生.城市綠色廊道研究[J].城市生態(tài)研究,2001,(11):44-48.

[2]丹尼斯.景觀設計師便攜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2:466-479.

[3]方夢之.譯學辭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4]李行健.現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第2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5]劉白玉.商務英語的詞匯特征及其翻譯[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版),2007,(4):34-37,43.

[6]劉法公.外語與外語教學[J].論專門用途英語的屬性與對應教學法,2001,(12):25-27,30.

[7]劉濱誼.現代景觀規(guī)劃設計(第2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8]孫筱祥.風景園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從造園術、造園藝術、風景造園——到風景園林、地球表層規(guī)劃[J].中國園林,2002,(4):7-12.

第3篇

關鍵詞: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地域特征;自然特征;人文特征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地域特征是風景園林規(guī)劃和設計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基于地域特征的園林規(guī)劃設計是中國古典園林、現代風景園林以及西方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中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地域特征在空間和時間上會不斷的發(fā)生變化,風景園林的設計師要去研究和發(fā)現變化,并分析和確定變化,最終以一個藝術家的身份去創(chuàng)造和表現。忽略地域特征的風景園林設計,使得景區(qū)眾景一面、城區(qū)千城一面,不會是一個好的設計,也降低了風景園林的規(guī)劃設計及建設意義。

1 地域特征的概述

地域一般有區(qū)域性、人文性、系統(tǒng)性三個基本特征。地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間,是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綜合體。不同的地域反射著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別具一格的地域景觀。地域特征是指在某一個地域范圍之內存在的明顯區(qū)別于其他地域的標志、特征,包括歷史背景、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

2 地域特征的內容

地域特征可細分為兩大類:地域自然特征、地域人文特征。對地域特征相關內容的研究可以從地域自然特征、地域人文特征中分別進行。

2.1地域自然特征的主要內容。在多種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作用下,地球自誕生之日起就不斷的發(fā)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在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一樣的自然特征,是氣象氣候、地質地貌、植被、水文與生命界有機組合的綜合反應,是一個自然綜合體。(1)氣象氣候。處于地球外圈層的大氣,是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在滿足地球生物維持正常生命活動需要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演變過程中,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的氣候氣象特征。(2)地質地貌。地貌指地球表面在不同的內外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各種各樣的地貌形態(tài),地球表面承受著來自于巖漿活動、地殼活動、地震等帶來的內力,同時承受著氣候中流水、冰川、風化等外力作用,形成了地球表面類型豐富的地貌特征。地質地貌往往關系著風景園林中植被的種植、亭臺樓閣的建造。(3)植被。植被是人居環(huán)境中的參與者,是人居環(huán)境建設過程中需要引起足夠重視的環(huán)境因素。在風景園林的規(guī)劃和設計中,植被是主要的設計和規(guī)劃對象,是風景園林生態(tài)屬性的主要體現因素,是環(huán)境建設、風景園林建設中除了人之外的又一活因子,因此,風景園林受到地域植被的影響是比較大的。(4)水文條件。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資源,在人類的發(fā)展歷程中,臨水而居是最常見的社會行為。在我國優(yōu)秀的古典園林作品中,以山、水為自然屏障的規(guī)劃設計非常普遍。

2.2地域人文特征的主要內容。人文特征是人類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以地理環(huán)境為基礎,通過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等積累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人文環(huán)境。人文特征是一個內容廣泛、含義豐富的概念,就其中所包含的景觀園林規(guī)劃設計中應重點考慮的內容做簡單介紹。歷史遺跡與歷史背景。歷史背景的研究要深入到地域發(fā)展線索的梳理,了解人文特征的形成與變化。在風景園林的設計中,要在宏觀的整體的時空背景下思考地域,充分了解地域的歷史背景,使景區(qū)園林與歷史遺跡有更好的融合。受地理因素和的影響,每個民族在發(fā)展過程中,都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傳統(tǒng)民俗,傳統(tǒng)的風俗習慣有著明顯的時空連續(xù)性、地域性、集體性等。在景區(qū)園林的規(guī)劃設計中,民俗風情及信仰的融入,使人們更容易接受景區(qū),也利于民俗傳統(tǒng)和風情的具體體現和傳承。另外,人文符號、社會背景也是地域人文特征研究的主要內容。

3 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的地域特征

3.1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中的地域自然特征。氣候氣象、地質地貌、植被,水文條件等自然特征,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自然環(huán)境中,它們之間的關聯關系錯綜復雜。在風景園林的規(guī)劃設計中,設計者要充分了解每一項自然特征,綜合分析使用功能、生態(tài)保護、藝術價值等,依據地形地貌合理的筑亭建臺、堆山理水,加強山、水等天然風景與構建風景的完美融合,達到園藝設計中"相地合宜,構園得體"的要求,更好的達到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

3.2風景園林設計規(guī)劃中的地域人文特征。尊重并延續(xù)地域的文脈,是現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重要特征。任何的設計流派,無論風格樣式有著怎樣的風貌,實質上都是不同歷史時期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中,自然條件與社會需求共同決定的藝術形式,有著淵遠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技術背景。地域人文特征在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在某些地域的風景園林規(guī)劃中,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歷史遺跡是歷史留給后人記載和反應人類歷史活動的寶貴印記,是人類在地域特征上的寶貴財富,在后人對歷史活動、歷史人物的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也在歷史的記載和傳承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位置。在風景園林的規(guī)劃設計中,要對歷史遺跡進行合理的利用,但這種利用不能以肆意的修改和抹煞為前提。在杭州西湖西進景區(qū)的規(guī)劃建設中,以純自然的外部景觀創(chuàng)造出樸素脫俗的美景,并在景區(qū)中重現了歷史上的楊公堤、古上香水道、蘇小小墓等,重現的歷史遺跡與原風景園林相得益彰。在后現代主義的眾多代表作品中,人文符號這一地域人文特征因素的融入已經有了明顯的體現。比較有代表性的設計是西湖上的西泠印社,此處山體較陡、離湖面較近,并不適宜進行建筑,但如果能將此處建成用于篆刻愛好者聚會的山林別墅,園林的整體藝術性、實用性會有很大改觀,基于空間比較局促的現實,設計人員別出心裁的化不利為神奇,在山石之中鑿出了一個亭舍。庭園的整體布局,像極了雕刻中一枚印章,布局構圖又與該處的功能完美融合,庭園的規(guī)劃布局在開合有度之中疏密錯落的安置景點,使得游覽路線也變得頓挫起伏。園區(qū)的石級、門坊、池、橋、洞等景區(qū)元素上的題刻生拙古樸,誠如刻章的刀法。將印章這一人文符號完美的融入園林的設計中,游園猶如在賞印,進園便知金石家的所在,人文符號在景觀環(huán)境中得到了更好的表達。

以海寧市老01省道(海寧大道至觀潮大道)綠道工程方案為例,設計從城市功能和形象塑造入手,結合海寧的城市文化――即潮文化(延伸出人文潮、科技潮、體育潮,潮潮澎湃)、自然風貌的特征,將區(qū)域打造成體現鹽官古鎮(zhèn)風景旅游特色,增色海寧城市形象的生態(tài)景觀綠道。從而將綠道分成三段式來打造,突出海寧特色景觀綠道。深化以“潮”、“綠”、“憶”主題為核心的框架體系,強調海寧以文化和自然風光為特色的著名旅游城市。

4 結束語

基于地域特征的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在風景園林的歷史價值、人文價值、觀賞價值等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世界各地歷史、地理、人文、氣候等條件的不同,使不同的區(qū)域呈現出了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和地域景觀,地域特征各具特色。在風景園林的規(guī)劃設計中,不同的地域特征往往造就不同類型的風景園林??v觀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優(yōu)秀風景園林作品,都體現了基于地域特征的規(guī)劃設計原則,在尊重不同區(qū)域地域特征的過程中,反應了各地域的人文歷史、社會屬性、自然環(huán)境等。

參考文獻

[1]王葆華,杜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在全球強勢文化下保持地域文化的多樣性[J].陜西建筑,2008(12).

第4篇

世界每個區(qū)域都有自己的氣候、地理環(huán)境和地域特征,這也是建立多彩多姿人文風情地域奇觀的基礎。地域特征對于一個地域的影響非常之大,園林設計是基于地域特征進行的,以植物材料為主要元素,植物又是依靠地域而生長,因此風景園林設計必須根據不同的地域特征而來。每一片地域上發(fā)生的歷史事件都會在氣候、動物、植物身上留下痕跡,設計師的園林設計就是融合這些人文精神,通過作品展示某種情懷,本文就是根據地域特征對風景園林設計影響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地域特征;風景園林;探究

前言

通過研究不難發(fā)現,每一個優(yōu)秀的園林設計作品都與當地的地域特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作品中我們可以尋到這片地域經歷了怎樣的歷史,有著怎樣的自然環(huán)境。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我國園林設計行業(yè)已經成為了新興行業(yè),具有不可限量的發(fā)展前景,隨著信息全球化的發(fā)展以及網絡時代的來臨,西方現代園林設計風格和理念已經漸漸影響到了我國。這說明我國國內園林設計行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但是現實中由于地域特征沒有被很好的利用到風景園林設計中,出現了眾景一面的現象,園林工作者在設計的時候如果忽略了一個城市的發(fā)展歷史、地域風情,那么他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是不會被廣泛流傳的。

一、地域特征簡述

隨著自然界的發(fā)展,很多歷史重大變革之后,世界各地不同的地域有了自己特有的氣候、土壤、植被、動物以及地貌,這些地域特征都有著自己的涵義,下面就具體談一談:

(一)地質地貌

地質土壤是由巖石風化之后形成的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每個地域的土壤有著截然不同的區(qū)別,他們的不同也是每個地域自然景觀出現多彩多姿狀態(tài)的前提。地貌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這種形式是由于地球內在動力擠壓而成,各地域的地貌也是不一樣的,由于每個地域的地殼運動、地震都不盡相同,因此內在的擠壓動力也不相同,再加上氣候的風化作用以及山川流水的外在作用,因此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地貌。

(二)氣候氣象

地球外圈層的大氣是自然環(huán)境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特點就是活躍、可變性大,每年都會經歷不同的變化,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都依靠它來生存,這種大氣就形成了各地域之間的氣候氣象變化。

(三)植被

植被是我們日常最常見到的,對于人類的生存十分重要,也是風景園林設計中最常被利用的一個元素,因為它可以體現人們在這個環(huán)境中生存的狀態(tài)和時間,植被在環(huán)境保護中也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地域特征中,植被廣泛被關注。

(四)水文條件

水資源與人們的生活更是密不可分,有水的地方才會適合人們生存,才會形成一個地域的長期發(fā)展,自古以來,臨水的地域發(fā)展形式都比較好,人們適合居住、生存比較容易,也就很容易形成一個地域的代表性因素之一。

二、地域特征對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的影響及應用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地域特征因為歷史的沿革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對風景園林設計的影響也是非常之大,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分析下面不同的地域特征對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的影響,從而提出應用方法。

(一)歷史背景與遺跡因子對規(guī)劃與設計的影響及應用

歷史遺跡是人類在地域上活動和作用留下的種種印記,這些印記直接反映長期以來人們與地域相互作用的過程,同樣也是地域特征的一筆寶貴財富。在設計中,應該加以合理利用與保留,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對舊有景觀結構與要素進行了新時代的演繹與新功能的表達,而不是隨意抹煞。

(二)人文符號因子對規(guī)劃與設計的影響及應用

在后現代主義代表的眾多設計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人文符號因子在設計中的應用,如1972年設計的富蘭克林紀念館,他將紀念館主體建筑置于地下,而把舊有故居建筑形式當作了符號來應用。在紅磚鋪砌的廣場上采用了故居建筑平面形式的白色大理石鋪裝圖案,用不銹鋼架子勾畫出了故居的建筑輪廓等手法,都是在通過景觀營造,對場地進行符號化隱喻,來表達舊建筑的靈魂,使得整個景觀細部,充滿生活情趣和地域特色。

(三)民俗風情因子對規(guī)劃與設計的影響及應用

民俗風情已經是一個地方最具特色的元素,很多地域的民族風情幾乎成了它被社會所認識和喜愛的標志,不同的民俗風情體現著一個地方人們不同的生活習慣、語言習慣,因此在地域未來開發(fā)和發(fā)展中一定要重點保護他們的民俗風情,在風景園林設計時也要對民俗風情加以挖掘、充分利用,最終很好的體現在作品上。

三、結束語

現如今,園林景觀已經成為了一個地域的代表,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能帶動當地經濟迅速發(fā)展?,F代景觀不僅是一種被欣賞的對象,還要在科學、功能等多方面尋求發(fā)展。再加上大眾審美的提高以及信息全球化發(fā)展,園林景觀需要進一步完善。在當代,與風景園林設計有關的學科、研究方向不斷增多,但是如何在這個紛擾、思想層面眾多的大環(huán)境下依然保留靈魂,是我們現在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地域特征中的人文精神、地質地貌、水文條件和植被是風景園林設計的原材料,科學的方法和多功能的大原則是實現優(yōu)秀風景園林設計的途徑,因此利用多變的藝術手法去體現一個地域的特色景觀,實現它留存的價值是每一個優(yōu)秀的園林設計師需要努力的方向。

作者:張郁琪 單位:青島農業(yè)大學

參考文獻:

[1]北京市園林局.公園設計規(guī)范(CJJ48—92)[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2.

[2]張國強.風景園林設計:中國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2.

[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城市道路綠化規(guī)劃與設計規(guī)范(CJJ75-97)[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8.5.

[4]楊艷.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中的地域特征的探討[J].城市建筑,2014(1):15.

[5]巴里•W•斯塔克,景觀設計學:場地規(guī)劃與設計手冊(原著第5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4.

[6]艾倫•泰特,城市公園設計———國外景觀設計叢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

第5篇

從而使人們了解到風景園林建筑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關鍵字:風景園林建筑;普通建筑;比較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ing work experience, mainly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common building difference and features a contrast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o that people understand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ive people the benefits of life.

Keywor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rdinary architecture; comparison

中圖分類號:K928.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林立而起,人們每天都生活在鋼筋混凝土之下,生活逐漸失去了活力,沒有了自然色彩,人們越來越渴望能更貼近自然,能每天生活在和諧舒適的環(huán)境中,因此,風景園林建筑就應運而生。風景園林建筑是將園林設計融入建筑之中的一種新興的建筑類型,它同傳統(tǒng)的普通建筑有很多區(qū)別,下面就由風景園林建筑的特點入手,逐步展開對風景園林建筑與普通建筑的比較。

1風景園林建筑特點

風景園林建筑就是通過使用各種自然設計要素來創(chuàng)造和安排室內外空間來滿足人們的需要和享受。它的設計理念是既要滿足對于自然美的追求,又要保證其實用性。風景園林建筑的根本本質是它具有綜合性,它結合了風景園林的設計特點以及現代建筑的構造方法,達到了一種既可以美觀又不失實用的效果。與風景園林相比,觀賞園藝失卻了空間,景觀設計失卻了生命,環(huán)境藝術失卻了科學,城市森林失卻了文化,國土規(guī)劃失卻了藝術,可以說,風景園林綜合利用了科學和藝術的手段為人類營造了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人們居住在風景園林建筑中時,不僅感受到了山水、花木等自然的有形的實體感官之外,更切切實實通過這樣一種良好的視覺效果擁有不同的情感反映,在享受現代科技建筑帶來的舒適安全的同時還體驗到了一種美的享受。

風景園林建筑可根據不同功能用途分為不同類型,常見的園林建筑的主要類型以中、小型民用公共建筑為主和以服務類風景園林建筑為主,如工業(yè)建筑、農業(yè)建筑、民用建筑、環(huán)境類建筑、服務類建筑、文化娛樂類建筑等等。

2普通建筑特點

中國的普通建筑是以木材、砂石、鋼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為主,供人們生活工作的場所。相對而言,它的建造主要目的就是供人們生活居住,可以遮風擋雨,避免陽光輻射,取暖庇蔭的場所,對于自然美觀不會有太苛刻的要求。普通建筑也有自己的特點,但相對而言,它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構造設計上的簡單明快,大方寬敞,裝飾樸實、結實穩(wěn)固等方面。

普通的建筑材料一般都采用類似于鋼筋、混凝土、木材等比較結實穩(wěn)固的材料,這些建筑材料從美觀上來說并不具有明顯特色,但是它的實用性很好,可以保證房屋建造的穩(wěn)固性,具有很好的抗沖抗壓抗震能力,為人們生活工作的安全帶來了保障。一般的建筑設計都比較簡單明了,空間設計講究大方寬敞,使人們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并且設計風格基本上都大同小異,具有一套固化的設計格式,這樣的好處是它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種簡單明了的組織結構,不會很復雜,給人明朗的感覺,但是這種意志風格的建筑設計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形式過于單調,不能給人創(chuàng)造想象的空間,讓人有種壓抑的感覺。在內部的裝飾上,普通的建筑側重從簡原則,沒有過多的圓滑修飾裝飾,基本上都以方形框架為主,色彩搭配比較樸素簡單,沒有過多的藝術修飾,房屋之間多采用隔絕式,沒有連通環(huán)繞的設計,形式單一。另外,普通建筑在同周圍環(huán)境搭配的同時,不會過多的考慮融合協(xié)調的因素,大多可能只會思考一些交通便利方面的問題,沒有過多的講究和諧統(tǒng)一的概念。

3風景園林建筑與普通建筑的比較

風景園林建筑與普通建筑有各自不同的設計理念,不同的建筑特點,不同的設計目的,因此,這就決定了它們在設計過程的原則、方法、技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根據它們自身的特點,在具體的規(guī)劃設計中應加強調查研究,認真分析,強調和突出各自的建筑特點以及建筑目標方向,發(fā)揚長處,縮小短處,無論哪種建筑都要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下面,就通過從建筑功能、建筑藝術、建筑技術、建筑設計等方面,將兩種類型的建筑進行簡單的對比,分析二者的本質區(qū)別,總結這兩種建筑類型的構思立意。

首先,從建筑功能上看,普通的建筑目的就是為人們提高安全生活居住、工作休息的場所,它側重建筑的實用性,對于一些抗壓抗沖抗震等安全問題會有周密的考慮,保證人民對建筑物的信賴程度,對于人民對美的需求的滿足沒有格外的重視;而風景園林建筑恰恰彌補了普通建筑的缺點,它在保證基本的安全穩(wěn)固的前提下,充分考慮了人民對自然和諧的向往和追求,通過將現代建筑與園林藝術完美的結合,是人們在正常生活工作的同時還能更加貼近自然生活,享受自然藝術給人的視覺沖擊力,具有雙重意義。

從建筑藝術上來講,普通建筑對于藝術的追求僅停留在簡單舒適的層面上,而風景園林建筑無論是在建筑構思還是在創(chuàng)意設計上,都可謂獨具匠心:在重視建筑功能的同時,強調構思和立意;在強調景觀效果的同時,突出藝術的創(chuàng)意;并且其構思和創(chuàng)意始終都是以環(huán)境條件為基礎的,講究和諧美。此外,普通建筑的色彩藝術過于單調,雖然簡單明了,但過于小家子氣,風景園林建筑充分借鑒了園林空間的藝術感染力,對于色彩的冷暖、濃淡有明確的界定,而質感表現也加強某些情調上的氣氛,整體韻律以及均衡感都講究和諧輕盈、相輔相成,具有不同凡響的藝術效果,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在建筑的設計與技術上,普通建筑的設計理念主要是簡單安全,技術要求不是很復雜,無論是從建筑的選址、組合布局、與周圍環(huán)境的景色搭配、設計尺寸與比例還是總體結構與形態(tài),都不會有太復雜的要求,只要滿足實際需求即可。相比而言,風景園林建筑在這方面的要求就顯得較為復雜,也比較重要。在風景園林建筑中,相地與選址要符合規(guī)定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同時也要保護環(huán)境,選址做到因地制宜,盡量避免人工干涉,要有與自然渾為一體的感覺,同時,還要注意當地氣候、土壤、水質等問題。不同于普通建筑的布局簡單,風景園林建筑的組合和布局千變萬化,靈活多變,大體上可分為自然風景園林和建筑園林,并且在設計上講究豐富的空間序列和層次結構,給人以靈動美。風景園林建筑的設計還擅長因景而借、借景有因,根據環(huán)境的不同,能夠渲染不同的氣氛,做到和諧自然。風景園林建筑在結構和形態(tài)方面講究相輔相成,時刻注意結構的科學性、合理性,保證建筑的結構與形態(tài)與周圍環(huán)境的尺寸和形態(tài)想協(xié)調。

結語

風景園林建筑是在原來普通建筑的基礎上,根據人民的客觀需要發(fā)展的一種新興的建筑類型,它不但能提供給人民正常的生活工作場所,還滿足了人們想貼近自然的精神需求。目前,風景園林建筑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不斷發(fā)達進步,越來越多的風景園林建筑會得到普及,會更加滿足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需要,使人們能夠更多的貼近自然,享受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參考文獻

[1]覃事妮.風景園林建筑與建筑之比較[J].山西建筑,2010(4)

[2]田大方、楊雪等.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與表達[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8

[3]畢迎春、田大方等. 風景園林建筑快速設計[M].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

[4]朱永忠.園林與建筑的關系[J].中國園林,2009(4)

[5]李景奇.21世紀我國風景園林領域若干前沿問題探討[J].中國園林.2001(4)

第6篇

生態(tài)主義的設計早已不是停留在論文或圖紙上的空談,也不再是少數設計師的實驗,生態(tài)主義已經成為風景園林設計師內在的和本質的思考。尊重自然發(fā)展過程,倡導能源與物質的循環(huán)利用和場地的自我維持,發(fā)展可持續(xù)的處理技術等思想貫穿于風景園林設計、建造和管理的始終。在設計中對生態(tài)的追求已經與對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時甚至超越了后兩者,占據了首要位置。

生態(tài)學思想的引入,使風景園林設計的思想和方法發(fā)生了重大轉變,也大大影響甚至改變了風景園林的形象。風景園林設計不再停留在花園設計的狹小天地,它開始介入更為廣泛的環(huán)境設計領域,體現了濃厚的生態(tài)理念。

1與風景園林設計相關的主要生態(tài)學理論

1.1生物多樣性原理

生物多樣性理論不僅反映了群落或環(huán)境中物種的豐富度、均勻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動態(tài)結構與穩(wěn)定性,以及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與群落的相互關系。城市中的生境條件比較惡劣,環(huán)境資源比較匾乏,物種通過本身一系列的相應變化來增加自己的適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環(huán)境資源,從而保持系統(tǒng)的穩(wěn)定。群落中物種多樣性尤其是遺傳多樣性越高,物種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就越強,群落抗干擾的能力和維系自身動態(tài)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強。景觀生態(tài)學中強調景觀的異質性可提高物種總體共存的潛在機會。因此在現代風景園林的構建過程中以生物多樣性原理為指導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1.2生態(tài)位原理

生態(tài)位理論已在種間關系、種的多樣性、種群進化、群落結構、群演替以及環(huán)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生態(tài)位的概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格林尼爾的“生境生態(tài)位”;埃爾頓的“功能生態(tài)位”;哈奇森的“超體積生態(tài)位”。在這里我們主要引用馬世駿的生態(tài)位概念:是指一個物種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物種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城市園林綠化植物的選配,實際上取決于植物生態(tài)位的配置,這直接關系到園林綠地系統(tǒng)景觀審美價值的高低和綜合功能的發(fā)揮。

在現代風景園林規(guī)劃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tài)學習性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利用不同物種在空間、時間和營養(yǎng)生態(tài)位上的差異,合理地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種間或種內的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wěn)定的復層群落結構,以利于種間互補,既充分利用光、溫、水、氣及養(yǎng)分等環(huán)境資源,又保證了群落和景觀的穩(wěn)定性。

1. 3互惠共生原理

互惠共生又稱互利共生,是指兩個物種長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賴、相互共存、雙方獲利。如地衣即是藻與菌的結合體,豆科、蘭科、杜鵑花科、龍膽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與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種類的分泌物對加一些植物和生長發(fā)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對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蠟與九里香等在一起生長時,互相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另外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則對其他植物的生長不利,如胡桃能分泌一種叫胡桃醒的物質,它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因此在胡桃樹下的土表層中一般是沒有其他植物的;其它如:丁香、洋槐、薄荷、月桂、稠李、風信子等都會分泌一些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長的物質,在園林中的植物配植時胡桃與蘋果、松樹與云杉、白樺與松樹等都不宜種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類植物狗脊和里白則對大多數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長發(fā)育不利。在生態(tài)園林建設過程中應用植物間的這種相互關系,能有效地促進群落的穩(wěn)定。

1.4生態(tài)平衡原理

生態(tài)平衡是生態(tài)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其含意是指處于頂極穩(wěn)定狀態(tài)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此時系統(tǒng)內部的結構與功能相互適應與協(xié)調,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之間達到相對平衡,系統(tǒng)的整體效益最佳。在生態(tài)園林的建設中,強調綠地系統(tǒng)的結構和布局形式與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海湖泊水系的協(xié)調以及城市功能分區(qū)的關系,著眼于整個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綠地不僅圍繞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維護城市的生態(tài)平衡。近年來,我國不少城市己開始了城郊結合、森林與園林結合、擴大城市綠地面積走生態(tài)園林建設的道路,如上海、北京、合肥、南京、深圳、廈門等。

1.5生態(tài)調控原理

生態(tài)調控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的一個重要理論,主要研究以人為中心的社會一經濟一自然復合的城市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中心事物是生物群體,它與外部環(huán)境的關系是消極地適應環(huán)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環(huán)境,因而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動態(tài)、演替,無論是生物種群的數量、密度的變化,還是生物對外部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相互適應,均表現為“通過自然選擇的負反饋進行自我調節(jié)”的特征。而在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尤其是在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是以人類為中心的,人類與其外部環(huán)境的關系是人積極地、主動地適應環(huán)境和改造環(huán)境,其系統(tǒng)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類所做出的決策,因而它的調控機制主要是人為的而不是負反饋的調節(jié)。生態(tài)園林是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個子系統(tǒng),要使其具有合理的結構、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功能,系統(tǒng)本身可以自我調節(jié),達到良性循環(huán)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就需要以生態(tài)調控原理作為指導,使整個系統(tǒng)實現循環(huán)再生、協(xié)調共生、持續(xù)自生。在生態(tài)園林這一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由于人的社會性與能動性,表明了它同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間的重大區(qū)別,它可以通過人類進行有限度的協(xié)調,使系統(tǒng)的生態(tài)效益最高,使各組成成分之間相互協(xié)調,使系統(tǒng)更加適應外部環(huán)境。

2生態(tài)學理論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主要應用

2.1應用生態(tài)學原理,保護利用場地現有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應用生態(tài)學原理進行設計,保護自然環(huán)境不受或盡量少受人類的干擾,現有場地往往經過很長時間已經形成了新的動植物生態(tài)系統(tǒng)。在景觀改造時,根據生態(tài)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護利用,尊重場地原有的自然環(huán)境的生態(tài)特征,盡可能將原有的有價值的自然生態(tài)要素保留下來并加以利用,組織到園林景觀的設計中去。主要手法有:

2.1.1利用當地的鄉(xiāng)土資源

鄉(xiāng)土植物是指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及物種演替后,對某一特定地區(qū)有高度生態(tài)適應性的自然植物區(qū)系成分的總稱。它們是最能適應當地大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植物群體。除此之外使用鄉(xiāng)土物種的管理和維護成本最少,能促使場地環(huán)境自生更新、自我養(yǎng)護。還因為物種的消失已成為當代最主要的環(huán)境問題。所以保護和利用地帶性物種也是時代對風景園林設計師的倫理要求。

2.1.2尊重場所自然演進過程

現代人的需要可能與歷史上該場所中的人的需要不盡相同。因此,為場所而設計常常不會模仿和拘泥于傳統(tǒng)的形式。但是從生態(tài)學理論來看,新的設計形式仍然應以場所的自然過程為依據,依據場所中的陽光、地形、水、風、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設計的過程就是將這些帶有場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結合在設計之中,從而維護場所的健康。作為風景園林設計者應盡量保留原場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樹、已有地被、及名樹、古木、水、地形等,這是對自然的內在價值的認識和尊重,這樣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資成本,又能避免為了過分追求形式的美感, 對原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無法彌補的破壞。

2.2基于生態(tài)調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場地現有的材料和資源

生態(tài)調控原理中的循環(huán)再生,倡導能源與物質的循環(huán)利用貫穿于現代風景園林設計的始終,生態(tài)的風景園林設計要盡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盡可能將場地上的材料和資源循環(huán)使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材料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新材料的需求,減少了對生產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2.3土壤的設計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設計中選擇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就顯得很重要。主要考慮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態(tài)學習性,選擇適宜植物生長的土質。特別是在風景園林的生態(tài)恢復設計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對當地的土壤情況進行分析測試,選擇相應的對策。常規(guī)做法是將不適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換走,或在上面直接覆蓋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長,或對已經受到污染的土壤進行全面技術處理。采用生物療法,處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質,增加微生物的活動,種植能吸收有毒物質的植被,使土壤情況逐步改善。如在美國西雅圖油庫公園,舊煉油廠的土壤毒性很高,以至于幾乎不適宜作為任何用途。設計師哈格沒有采用簡單且常用的用無毒土壤置換有毒土壤的方法,而是利用細菌來凈化土壤表面現存的烴類物質,這樣既改良了土壤,又減少了投資。

2.4以生態(tài)平衡、生物多樣性為理論的植物配置的設計

2.4.1植物材料的選擇

根據生態(tài)位理論,在進行植物配置時,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tài)位特征,合理選擇配置植物種類,避免各個物種對空間和營養(yǎng)的爭奪,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環(huán)境資源、生長良好,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wěn)定的復層群落結構,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視覺效果的園林景觀。根據各種植地不同的實際情況(如干旱、貧瘠、土壤密實、污染嚴重、病蟲害嚴重等),有針對性、有側重點的選擇植物種類,尤其是高大喬木優(yōu)勢種的選配,直接決定了園林生態(tài)效益的發(fā)揮程度。園林生態(tài)設計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種在空間和營養(yǎng)生態(tài)位上的分異來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間、營養(yǎng),各個種才能協(xié)調共生。

因此,在植物材料選擇時,應該因地制宜,發(fā)揮不同植物的各自優(yōu)勢,最大限度地滿足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生態(tài)條件,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進行相應的選擇。

2.4.2運用具有生態(tài)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樹種其生態(tài)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態(tài)效益就必須選擇那些與各種污染氣體相對應的抗性樹種和生態(tài)效益較高的樹種。

2.4.3遵從生物多樣性原理,模擬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物種多樣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環(huán)境中物種的豐富度、均勻度、群落的動態(tài)與穩(wěn)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與群落的相互關系。生態(tài)學家認為,群落結構愈復雜,系統(tǒng)也就愈穩(wěn)定。因此,風景園林設計過程中,設計多個種組成的植物群落,比單物種中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資源,具有更大穩(wěn)定性,即保持各物種多樣性如動植物種資源多樣性、各種文化特質多樣性等,具有重要深遠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意義。

2.5以循環(huán)為主的水的設計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從生態(tài)因素方面對水的處理一般集中在水質的清潔、地表水循環(huán)、雨水收集、人工濕地系統(tǒng)處理污水、水的動態(tài)流動以及水資源的節(jié)約利用等方面。在風景園林設計中充分利用濕地中大型植物及其基質的自然凈化能力凈化污水,并在此過程中促進大型動植物生長,增加綠化面積和野生動物棲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建設。

第7篇

【關鍵詞】風景園林;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不僅需要完善城市中的各種基礎設施,同時也要加強在建設城市風景園林,目前風景園林已經成為了許多城市的標志性建筑物,同時對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有著重要意義。城市中的風景園林不僅反映一個城市的文化,同時也會改善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可見在城市中建設風景園林意義重大。

一、風景園林

(一)風景園林概念

現代的風景園林是由傳統(tǒng)的風景園林發(fā)展而來的,它需要在傳統(tǒng)風景園林的基礎上同現代社會相互結合,符合現代人審美及需求?,F代風景園林同傳統(tǒng)的風景園林的最大一個區(qū)別就是現代的風景園林不再只局限于花花草草,而是有更多現代元素融合在里面,例如噴泉、假山等。現代風景園林不僅需要滿足人們在觀賞上的需求,更加要具有提高城市生活環(huán)境的作用[1]。

(二)現代風景園林的特點

現代的風景園林需要具有以下特點:1.園林在設計上要從城市中的居民出發(fā),要做“設計以人為本”。2.風景園林中應當包含豐富的內容。3.風景園林要建立在城市發(fā)達的基礎之上。

(三)風景園林的作用

現代的風景園林在城市中應當起到以下作用:1.為城市的綠化起到一定的作用,通過風景園林可以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現代的風景園林在建設中需要以真實的野生環(huán)境為原形為微生物和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活居所[2]。3.現代風景園林不僅能夠充當改善城市環(huán)境的角色,同時也應當承擔其宣傳我國文化,提高人們道德修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一職。

二、現代風景園林建設中施工技術

風景園林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一個城市擁有優(yōu)美的風景園林不但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環(huán)境,而且能夠為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一個良好的娛樂、休憩的場所,使人們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慢下來,在一定程度上看,風景園林對提高城市居民中的幸福指數有著一定的幫助,因此應當不斷加強在風景園林施工中的技術,使風景園林在城市中起到的作用能夠持續(xù)下去[3]。

(一)施工需要依照圖紙

設計是確保施工順利的前提,沒有設計就談不上施工,在風景園林施工中也是如此。因此風景園林施工人員在施工前必須要同設計人員進行有效的合理的溝通,確保在接下來的施工不會同設計圖紙出現出入,從而將設計師精髓和思想完全體現在風景園林之中。在施工過程中,設計單位應當盡量配合施工單位的工作,兩個單位的人員要進行合理溝通,依照圖紙進行施工,確保風景園林在建設完成后能夠具有期望的效果[4]。

(二)注意定點放線

放線是現在風景園林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從目前來看放線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平板儀聯合、方格網放線。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在定點放線中不僅需要對位置進行明確,而且確保種植中心點的準確無誤,應當對各個種植點的位置進行明確,從而確保風景園林中的植物位置的合理。

1. 平板儀聯合

平板儀聯合法是一種高精度方法,但在實際使用上會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主要因為在方向過程中要將設計圖紙放在平板上,這也就造成該種方法在使用過程中將會受到天氣的影響,因此該方法在測量上穩(wěn)定性并不高,特別是在雨天,工作開展起來難度較大。除此之外,該方法在使用過程中還會受到地形的限制,因為平板儀的結構原因在原始地形中無法順利開展工作。

2. 方格網放線

方格網放線的測量結果不但會受到地形的影響,同時也會因測量者的主觀判斷而影響測量結果,這也導致了測量結果誤差較大,特別是在范圍大物種少的地區(qū),這種測量方法起到的作用更是十分的微小,但因該方法對設備要求很小,因此該法常被用于缺少設備的小范圍中的測量中[5]。

(三)注重植物的儲存及保護

在植物被運輸之前,應當對植物進行合理的處理。植物應當由專業(yè)的人員進行起苗、調運、挖出、打捆。在各個階段多需要保證植物根系部位處于潮濕,并且要時刻注意過熱和防凍。工作人員需要注意植物的總量,并且要對每植物進行標注,被運到工地的植物如果沒有在當天被種下,應當將其放在陰涼潮濕處,避免日曬和風吹。

(四)注重栽植技術

在栽植過程中,栽植人員必須要根據圖紙的規(guī)定對植物的規(guī)格、數量、種類、位置進行詳細的對照,不能出現任何差錯,因為如果出現差錯不僅會影響園林的景觀,更加可能會影響植株的生長。種植樹木時應當讓植株處于直立,同時應當考慮人們觀賞習慣,綠籬之間及種植疏密應當適宜。樹木生長茂盛的一面因當朝外,同時苗的高低搭配要合理。

三、施工環(huán)境的質量控制

在園林設計和施工期需要進行長期的調研工作,對園林的設計必須要結合地質、環(huán)境、市政等多種元素,同時在施工前需要對園藝選種等工作進行研究。在工程前期的質量管理和后期的質量監(jiān)管對園林的質量都有著重要影響,在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完善施工工藝,同時應當選擇性價比較高的材料,同時應當不斷的對施工人員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

(一)施工方式對質量的影響

施工方式、材料的選擇出現的失誤都可能會造成劣質工程的出現,園林工程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基層工作對工程后期的質量有著重要影響,如果在工程完工后再發(fā)現質量問題,那么對整個工程的影響將是破壞性的,從細節(jié)上對質量進行控制是在施工中的一種可行方法。

(二)控制施工工藝和技術水平

在風景園林的前期施工中的主要工作有對實地和施工圖紙進行調研和設計。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區(qū)域施工、園林和設施建設等。除此之外,還主要注重工程后期的養(yǎng)護工作,每個階段的施工都是整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不可分割的,在施工中要對其進行統(tǒng)一監(jiān)督管理。

(三)管理人為因素

人對自然因素的改造的潛力是無法估計的。在風景園林建設中涉及到的工種很多,人會參與到大量的工作之中,這也增添了在人為因素管理上的難度。作為風景園林的建筑單位應當建立合理的人員管理機制,從基礎施工入手,合理的組織人員,工作人員在上崗前應當進行崗前培訓并要進行相應的技術考核,工作人員都要持證上崗,完成的工程要有檢查組進行復查,實踐證明從人為角度進行質量控制是一種可行的辦法。

結束語

風景園林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工程,如果施工技術不夠先進,那么很難使工程達到綠化的效果。同時,風景園林還要具有改善環(huán)境質量,借助綠地構造、景觀環(huán)境及多種因素能夠對城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從而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廖汝蘭.關于風景園林施工與養(yǎng)護的研究[J].中國房地產業(yè),2011,10(15):21-22.

[2]楊彪,邢鋒元.生態(tài)風景園林施工中應注意的技術問題[J].大江周刊(論壇),2011,8(8):19-20.

[3]蔣明德.淺談風景園林施工中的問題及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9(13):13-14.

第8篇

關鍵詞: 園林 景觀

當國際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學科為國人逐漸熟悉后,景觀建筑學、景觀規(guī)劃設計、景觀設計、景觀學等專業(yè)術語異軍突起,并產生了“園林”和“景觀”名稱上的爭論。其結果不僅是業(yè)內人士之間的隔閡,而且在回答“園林和景觀有什么區(qū)別?”時,大部分業(yè)內人士都會陷入“說不清,理還亂”之中。專業(yè)人士尚且如此,社會大眾對此的認知自然更是混亂。

贊同“園林”和“景觀”兩方之間發(fā)生名稱之爭后,筆者聽到過三條解決途徑。

第一條途徑是一統(tǒng)天下,本著集體主義精神,為了學科統(tǒng)一發(fā)展的大局,一方毅然放棄。

第二條途徑是一主一輔,為主的一方對應于完整的LA學科,為輔的一方對應LA學科的一個局部。

第三條途徑是各得半壁江山,將LA學科內容一分為二,由兩方共同承擔一部分。學科名稱則另謀新名,比如景觀園林。

從現實來看,三條途徑都不理想,而且最令人著急的是,居于同一學科內的兩方認同感下降,爭辯勝于交流,揭短勝于取長。

基于以上情況,筆者建議采用另一條途徑——“一學兩名,平行發(fā)展”。也就是說,兩方都以完整LA學科為目標去發(fā)展建設。這條途徑的核心是相互尊重。

尊重歷史。園林、風景園林、造園、景觀建筑學、景觀規(guī)劃設計、景觀設計、景觀學……,這些名稱本身就是本學科在中國曲折發(fā)展的見證。譬如在工科院校中形成建筑、城市規(guī)劃、園林的三位一體學科結構歷經數十年探索和努力,但1996年工科的風景園林專業(yè)又被并入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園林是中國本學科的淵源所在,世人皆知,要傳承,要發(fā)揚。但歷史也證明景觀絕非節(jié)外生枝,而是時勢造就。本學科能借助社會需求之大勢在逆境中奮起,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景觀功不可沒。就兩方在本學科艱苦發(fā)展歷程中的貢獻而言,值得相互尊重。

尊重現在。目前贊同“園林”和“景觀”兩方都認為自己與國際LA學科對應,這是件好事,有這么多人為同一個學科、為同一個目標在努力。而且,學科發(fā)展以教學、科研和實踐單位為載體,這些單位的名稱本來就是不同的,不論取名園林,還是稱作景觀,只要互相尊重和認同是在為同一項事業(yè)而努力,就是伙伴,而不是對手。首屆國際景觀教育大會即將于今年10月28日在同濟大學召開,前來交流的就有以園林、景觀、環(huán)藝、旅游等為名的國內外六十多所院校和系所。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可以使該學科快速全面發(fā)展。

尊重未來。既然是同一學科,分只是暫時的,分久必合。在暫時的一學兩名的狀態(tài)下,競爭也是必然的,但要鼓勵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避免互相貶低的惡性競爭。分久必合,如何合?本學科的成熟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合”取決于兩方未來對本學科的貢獻。尊重未來就是要尊重這一客觀規(guī)律,兩方均以積極、客觀地態(tài)度,在良性競爭中,贏得自己在本學科中的地位,共同促進學科體系的完善。

既然名字不必討論了,那么我們就可以將討論集中在真正急需探討的問題上,那就是:對應于國際LA學科,在當代中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背景下,本學科的目標、學科背景、實踐范圍等。

以劉濱誼教授領銜的同濟大學景觀園林規(guī)劃設計學科團隊在同濟大學48年的園林景觀教育積累基礎上,提出本學科高等教育的思考,供各界指正:

建筑學、城市規(guī)劃、景觀學三者構成了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的人類聚居環(huán)境規(guī)劃設計學科體系。就相同性看,三者的目標都是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人類聚居環(huán)境,都是將人與環(huán)境的關注處理落實在具有空間分布和時間變化的人類聚居環(huán)境之中。所不同的是專業(yè)分工:建筑學側重于聚居空間的塑造,專業(yè)分工重在人為空間設計;城市規(guī)劃側重于聚居場所(社區(qū))的建設,專業(yè)分工重在以用地、道路交通為主的人為場所規(guī)劃;景觀側重于聚居領域的開發(fā)整治,即土地、水、大氣、動植物等景觀資源與環(huán)境的綜合利用與再創(chuàng)造,其專業(yè)分工基礎是場地規(guī)劃與設計。

景觀學實踐范圍涉及景觀資源保護利用、人居環(huán)境營造、戶外活動管理等領域,包括:國土、區(qū)域、鄉(xiāng)村、城市等一系列公共性與私密性的人類聚居環(huán)境、風景景觀、園林綠地。

景觀學專業(yè)人才的作用和目標是運用景觀策劃、規(guī)劃、設計等專業(yè)知識技能,保護與利用自然與人文風景景觀資源;創(chuàng)造與養(yǎng)護優(yōu)美宜人的戶外為主的人居環(huán)境;組織安排良好的游憩休閑與旅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