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小數的初步認識

小數的初步認識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3-10 14:52:35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小數的初步認識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小數的初步認識

第1篇

一、觀察情景圖,收集商品的價格,分類

收集了部分商品的價格,我們來分分類吧!分類,說說你的分類理由。

分兩類:30元 5.98元

82元 0.85元

25元 2.60元

左邊這組數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都是整數。右邊這組數它們有一個什么特點?(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些關于小數初步知識。

二、自學教材第88-89頁例1

同學們你們會讀這些小數嗎?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再小組匯報。內容包括:完成任務一:小數的讀法和各部分的名稱;學習寫小數;完成任務二:認識以元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三、學習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實際含義

1. 學習以米為單位的一位小數。

(1)出示米尺及線段圖,提問:1米等于多少分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1分米用分數表示是( )米,十分之一米還可以用小數表示為0.1米。

(2)為什么用0.1米表示,小數點左邊為什么寫0,(因為不夠1米),小數點右邊的1表示什么?(1分米)

(3)1分米、■米、0.1米這三個數量,只是用了不同的方式表示出來,它們是相等,所以說1分米=■米=0.1米。

那么3分米用分數表示是幾分幾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你能表示出來嗎?請完成任務三:

任務三:

觀察思考:(1)幾分米表示成用米作單位的分數,這些分數有什么共同特點?(2)幾分米表示成用米作單位的小數,這些小數有什么共同特點?(3)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用( ) 位小數表示。

(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再小組匯報。)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只是通過比較直觀的方式初步認識了分數,如果僅從長度單位間的進率讓學生來思考小數的含義,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直觀的線段圖喚醒了學生對分數的記憶。通過長度單位建立分數與小數的聯(lián)系,讓學生知道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p>

2. 學習以米為單位的兩位小數。(略)

四、反饋練習

1. 完成課本第89頁,做一做。2. 完成課本練十一第1題。3. 完成練十一第2題。

五、達標檢測

1. 連一連

2.填一填

36.25元=( )元( )角( )分

7元8角=( )元

50.32米=( )米( )分米( )厘米

1米6厘米,寫成小數是( )米

3. 我來當法官(對的打√,錯的打?菖)

15厘米就是1.5米。( )

5.25可以讀成五點二十五。( )

0.08可以讀成零點八。 ( )

九點四三可以寫成9.43。 ( )

小紅身高1米10厘米,寫成小數是1.01米。

( )

第2篇

(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二)了解天平和用秤稱物體重量的方法,能夠進行重量的簡單計算。

(三)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

難點: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

教具和學具

教具:天平,秤,兩個同樣重的雞蛋,一個鴨蛋,一枚2分硬幣,一些豆子,一些圖釘,一袋1000克精鹽,案秤圖。

學具:以組為單位準備,一些2分硬幣,一些豆子,一些圖釘,一支粉筆,一瓶鋼筆水,1把小刀.1袋1000克精鹽。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請同學們用眼睛觀察:左邊一本語文書,右邊一本數學書,問:語文書重還是數學書重?同學們爭執(zhí)不下,有人說語文書重,有人說數學書重。這時,請同學們左手放一本語文書,右手放一本數學書,掂一掂哪一本書重,同學很快掂出語文書比數學書重。老師接著追問:語文書有多重?數學書有多重?語文書比數學書重多少呢?學生說不出來,師說:比較東西的輕重,光靠眼睛不行,要用手掂一掂。但要想準確地說出物品的重量,用什么方法呢?它的重量用什么單位表示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內容。(板書課題:千克的初步認識)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天平

教師說:用天平可以比較東西的輕重。(出示天平)在天平的左邊盤里放置要稱的物品,右邊盤里放置另一種要稱的物品,天平的指針在標尺中間時,表示天平平衡,也可以說這時天平兩端的物品重量相等,如果指針偏離標尺中間的位置,則天平左右兩端物品的重量不相等,指針向哪邊偏,哪邊的物品就重。

師問:用天平能不能比出數學書和語文書誰輕誰重?請一位同學到前邊來,用天平稱一稱。(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把兩本書分別放在天平的左右兩邊,馬上看到指針向語文書那邊偏離)

師問:教師這兒有兩個雞蛋,哪個重?教師演示,同學仔細觀察,問:指針動沒動?說明什么?學生得出兩個雞蛋同樣多的結論。

師說:如果把一個雞蛋換成鴨蛋,看看指針動不動?說明哪個蛋重?(通過天平的指針向鴨蛋一邊偏離,說明鴨蛋比雞蛋重)

師說:天平除了可以比較東西的輕重,還可以用來稱東西的重量。稱物品重量時,一般在天平左邊盤里放要稱的物品,右邊盤里放置砝碼,天平的指針如果指向標尺的中間位置,表示天平兩端重量相等,砝碼上標有它的實際重量,這時砝碼的重量就是所稱物品的重量。

2.認識重量單位“克”,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

師問:在天平上稱一稱一枚2分硬幣有多重?(學生分組操作,在操作中發(fā)現,天平左邊盤里放2分硬幣,右邊盤里放上標有“1克”字樣的砝碼,天平的指針正好指在標尺的中間位置,天平平衡,說明2分硬幣的重量是1克)

師說:這枚2分硬幣約重1克。在表示比較輕的物品重量時,一般用克作單位。(板書:克)1克到底有多重?請每個同學拿1枚2分硬幣,掂一掂,親自體會一下1克的實際重量。

師說:請同學們將左盤里的2分硬幣取出,放入黃豆,直到天平指針指向標尺中間,使天平平衡,然后數一數1克黃豆有多少粒。(同學們按老師的要求,以組為單位,將2分硬幣取出,把黃豆一粒一粒輕輕地放入左盤,直到天平平衡,就不放了,這時數出黃豆的粒數。由于黃豆粒大小不同,1克黃豆的粒數可能不同)用同樣的方法,稱一稱1克綠豆有幾粒,能得出什么結論?

稱一稱:用天平稱一稱15個圖釘有多重。(學生在右邊盤里放砝碼,從1克、2克、5克一直放到10克,這時發(fā)現天平平衡了,所以,要肯定地告訴學生,15個圖釘共重10克。老師在學生放砝碼時,提示學生選擇砝碼的方法。讓學生體會一下10克物品的重量,全組同學傳遞著掂一掂15個圖釘的重量)用同樣的方法,再稱一稱1支粉筆、1本數學書、1瓶墨水、1把小刀的重量,填在數學書上。

3.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

師說:像一粒豆、一個圖釘、一把小刀等物品,重量比較輕,就可以用克做單位,而有些物品,如:一袋精鹽、一袋洗衣粉、一箱蘋果等,用克做單位就不太合適了,這時常常用千克做單位。(板書:千克)

師說:1千克=1000克(教師同時板書)。要想稱一稱一袋精鹽有多重,就不能用天平了,得用這種秤,教師出示案秤。請同學們看一看這袋精鹽有多重。(教師將一袋精鹽放到秤盤里,告訴大家一袋精鹽重500克)師說:500克就是我們平常說的1斤,以后買1斤重的物品,就可以說買500克。因為這是我們國家統(tǒng)一實行的法定計量單位。隨著年齡的增大,慢慢就能掌握了。師問:再放入秤盤一袋精鹽是多少克?(1000克)師說:2袋精鹽正好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所以案秤的指針指在1。1千克又叫1公斤。請同學們掂一掂2袋精鹽有多重,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

師說:在商店里,常用下面的案秤稱物品的重量。

師問:看案秤指針所指的數字,你能說出蘋果的重量是多少嗎?

師說:一般稱較輕的物品時用“克”做單位,而稱較重的物品時,要用“千克”做單位。看看下列物品應用什么做單位:一個梨約150()、一個南瓜重4()、一個足球重450()、一顆手榴彈重250()。

(三)鞏固反饋

1.填空

1個2分硬幣重1克,100個2分硬幣重()克。1000個2分硬幣重()克。

2.選擇適當的重量單位填在括號里

(1)1個桔子重80()。

(2)1個鵪鶉蛋重5()。

(3)1只小狗重2500()。

3.計算下面各題

500克+600克=()克670克-70克=()克

8克×5=()克72克÷8=()克

4.在內填上“>、<或=”

400克500克670克760克

1克1千克1千克1000克

5.應用題

(1)一支粉筆重3克,3支粉筆重多少克?

(2)一個蘋果重170克,一個桔子比它輕20克,一個桔子重多少克?

6.回家后,找出3種重1千克的物品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認識重量單位“克”與“千克”,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雖然在生活中他們接觸過重量問題,但對重量單位還缺乏認識,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所以在讓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安排了以下三個層次:在復習準備過程,通過讓學生判斷語文書和數學書誰重誰輕,學生用手掂出語文書重數學書輕,老師進一步追問:語文書有多重,數學書有多重,語文書比數學書重多少等問題,學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單位,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在學習新課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掂一掂2分硬幣和2袋精鹽,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在鞏固反饋過程中,重視用多種多樣的練習,區(qū)分克與千克。

第3篇

1.引導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的意義,了解負數產生、形成的過程與作用,感受負數使用帶來的方便。

2.學生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引導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負數的意義和會正確地讀、寫負數。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師:我們來做一個說話游戲,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意義相反的話。

師:你還能舉出生活中表示相反意義的例子嗎?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初步感知相反意義的量,促進學生對負數的認識。】

二、認識負數

1.了解生活中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鳳岡到六里的1號公交車下去了5人,2號公交車上來了5人。

師:老師進行這樣簡單的記錄,你們覺得這樣的記錄清楚嗎?(指名匯報)

(2)課件出示表格,學生討論。

師(小結):“上車5人”和“下車5人”是一組相反意義的量,老師這樣表示沒有區(qū)別開,你能創(chuàng)造一個既簡單又明了的方式來記錄嗎?同時,讓別人一看就能明白你所表達的意思。

(3)學生動手操作。

(4)指名學生匯報自己的記錄方法。(生上臺展示)

師: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來記錄,很好。怎樣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數學家們也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早在1700多年前,中國的數學家劉徽就首創(chuàng)了兩種方法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開始時用顏色來區(qū)別,后來用擺放位置的正與斜來區(qū)別。

(5)比較學生的記錄方法。

師:這些記錄方法,哪一種數學味最濃?

師(把加符號的兩個數字板書在黑板上):加符號的這種方法,和數學家的想法不謀而合。400多年前的法國數學家吉拉爾創(chuàng)造了“+5、-5”這種方法,一出現就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一直沿用到現在。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簡單明了的記錄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習得過程,并在創(chuàng)造中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介紹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了解用加符號的方法進行記錄的探索過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用符號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師:現在我們也用加符號的這種方法來記錄一些相反意義的量。

(2)一生說例子,其他學生記錄。

3.引入正負數。

(1)師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的數并思考:黑板上寫的這些還是數嗎?如果是數,它們是什么數?

(2)師板書課題:負數的初步認識。

(3)課件出示數的讀法。

(可以指名學生試讀,師根據學生的理解進行講解)

上車5人:記作+5,讀作正五(這是正數)。

下車5人:記作-5,讀作負三(這是負數)。

(4)介紹正負號。

師:+5前面的符號叫正號,-5前面的符號叫負號。

師:這些數的正號,通常可以省略不寫。那負號可不可以也省略不寫?

(5)板書正負數。

師:正數只有黑板上的這些嗎?說得完嗎?說不完時加省略號。

師:負數是不是只有這些?說得完嗎?說不完時加上——(省略號)

(6)學生交流。

師:我們對黑板上的數有了新的理解,把你的理解和同桌交流一下。

4.正負數的運用。

(1)師:由于生活的需要,我們認識了負數,現在我們來看看負數在我們身邊的應用。

(2)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

出示:零上20攝氏度,零下5攝氏度。

(讓學生在溫度計上找相應的溫度并記一記)

師(出示溫度計):零下5℃在哪里?它肯定在誰之下?我們要找零度以下的溫度,肯定在0℃以下去找。(引導學生思考零下的溫度該怎樣表示)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從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數學問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大量例子,讓學生深入理解負數的意義,使他們深刻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p>

5.思考0。

師:我們把0℃以上的溫度用正數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數表示。那么,0是正數還是負數?(學生分組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師:0這個數比較特殊,是正負數的分界點。0就像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于正數和負數來說卻必不可少。所以,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師:以前學習的0表示沒有或表示一個起點,這里的0℃是不是也表示沒有?什么時候的溫度表示0℃?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溫度計上尋找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并通過設疑,巧妙地引導學生理解0的歸屬問題。】

6.用正負數表示海拔的高度。

師(出示插圖):我們要用正負數表示地貌的高度,你們覺得應該拿什么作為它們的分界點?換句話說,就是把什么看作0?(學生用正負數表示地貌的高度)

師(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高于海平面用正數來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負數來表示。

三、鞏固練習

1.填空。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溫度是零上126℃,記作____℃,夜間的平均溫度為零下150℃,記作_____℃;華山比海平面高2000米,記作______米,死海比海平面低392米,記作______米;哈爾濱的溫度為零下15攝氏度到零下3攝氏度,記作______℃。

2.生活中的負數。

(1)我國發(fā)射的嫦娥衛(wèi)星在太空中向陽面的溫度會達到( ),而背陽面的溫度會低于( );通過隔熱和控制,太空艙中的溫度能始終保持在( )。

A.-100℃ B.21℃ C.+100℃

(2)每個足球都規(guī)定了標準重量,有三個足球分別稱重后與標準重量相比,做了以下的記錄,說一說這樣記錄的意思。

1號球:+2克 2號球:0克 3號球:-3克

(3)食品包裝袋上有“500+2g”這樣的標記,你是怎樣理解的?

3.動腦思考。

原來王叔叔在5樓,他從5樓往上2層,記作+2層,那么從5樓往下1層,記作_____層。這里把( )看作0層,如果王叔叔現在2樓,他往上2層記作_____層。同樣是4樓,為什么一會兒記作-1層,一會兒記作+2層?

【設計意圖: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目的是使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fā)展。如第1題是基礎性練習,鞏固學生對正負數的讀寫和認識;第2題是深層次的練習,讓學生深入理解負數的意義;第3題是拓展性練習,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能用負數的知識靈活解決問題?!?/p>

第4篇

分數的初步認識

第一節(jié)

幾分之一

同步測試A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你們一定進步不少吧,今天就讓我們來檢驗一下!

一、填空題

(共3題;共4分)

1.

(1分)

(2016·慈溪模擬)

小明家到學校的路程是560米,小明從家步行7分到達學校.小明平均每分走這段路的________,平均每分走________米.

2.

(2分)

(2019三上·甌海期末)

一張紙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________,6份是它的

________。

3.

(1分)

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這個蘋果的________(用分數表示).

二、單選題

(共7題;共14分)

4.

(2分)

(2018五下·鹽田期末)

把一根繩子連續(xù)對折3次后,長度相當于全長的(

)。

A

.

B

.

C

.

5.

(2分)

(2020三上·焦作期末)

將一張長方形紙對折3次,其中的1份是這張紙的(

A

.

B

.

C

.

D

.

6.

(2分)

(2019三上·大田期末)

下面涂色部分不能用分數

表示的是(

A

.

B

.

C

.

D

.

7.

(2分)

下列陰影部分能用

表示的是(

)。

A

.

B

.

C

.

8.

(2分)

的一半,再一半,結果是(

A

.

B

.

C

.

9.

(2分)

下面選項中,圖形(

)的陰影部分占該圖的

A

.

B

.

C

.

D

.

10.

(2分)

(2020三上·保定期末)

如圖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為(

A

.

B

.

C

.

D

.

三、解答題

(共1題;共5分)

11.

(5分)

按分數圈一圈

四、作圖題

(共3題;共15分)

12.

(5分)

(2019三上·甌海期末)

下面每個小方格的邊長都是1厘米,請你分別畫出一個周長是16厘米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并用陰影斜線分別表示出它們的

。

13.

(5分)

請畫出

這個圖形的

14.

(5分)

根據下列描述在圖中畫出三(1)班黑板報的布局.

“作品展示”占整塊黑板的二分之一;

“科學世界”占整塊黑板的四分之一;

“歷史故事”和“名人名言”分別占整塊黑板的八分之一.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共3題;共4分)

1-1、

2-1、

3-1、

二、單選題

(共7題;共14分)

4-1、

5-1、

6-1、

7-1、

8-1、

9-1、

10-1、

三、解答題

(共1題;共5分)

11-1、

四、作圖題

(共3題;共15分)

12-1、

第5篇

    這里所說的“電器”是指家用電器及各種電訊、電力器材:"壓力容器“是指鍋爐、氧氣瓶、煤氣罐、壓力鍋等高壓容器:”易燃易爆產品“是指煙花爆竹、雷管、民用炸藥等產品。

    生產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電器、壓力容器、易燃易爆產品或者明知是上述產品而銷售的行為,是法律所禁止的,未構成犯罪的,按照<產品質量法>第37條的規(guī)定處罰。

    生產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電器、壓力容器、易燃易爆產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上述產品,造成嚴重后果的,是犯罪行為,按照新<刑法>第146條規(guī)定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的罰金。

第6篇

一、大小數的概念

這部分又可以分為以下幾層:

第一層,認識“同樣多”。“同樣多”是研究大小數之間關系的橋梁,只有在深入理解“同樣多”的基礎上,才能很好地理解大小數之間的關系。對“同樣多”概念的滲透,在學習第一冊教材認識數“2”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當學生知道2朵花是由左邊的1朵花和右邊的1朵花這兩部分合并起來的時候,問學生“左邊和右邊花的朵數怎樣”,學生能夠說出“一樣多”、“一般多”,這時老師給學生準確的概念,這就是“同樣多”。這是通過具體實物在學生頭腦中初步建立“同樣多”的概念。在學“<”、“>”和“=”符號時,先講“<”和“>”,目的是為了學“=”,理解“同樣多”,這里仍然是通過實物圖讓學生理解,如3個蘋果和3個梨比較,沒有多余的蘋果,也沒有多余的梨,我們就說蘋果和梨的個數同樣多,也就是3和3同樣多。這時,學生從具體的兩部分同樣多,已經認識到兩個數同樣多,同樣多可以用“=”表示,也就是“=”表示兩個數同樣多。

以上的例子都是通過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的過程中,逐步滲透“同樣多”這一重要概念的。

第二層,認識“大數、小數、同樣多”。前面所理解的“同樣多”是兩部分正好相等,這一層所要理解的是小數和大數里的一部分“同樣多”。例如,3個蘋果和5個梨里的一部分同樣多,其中3個梨是5個梨里的一部分,3個蘋果又和梨的這部分同樣多,所以說蘋果的個數只相當于梨里的一部分,即小數相當于大數里的一部分。在這里,“同樣多”就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同時“3”為什么是小數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梨的“5個”為什么是大數呢?因為5個梨和3個蘋果比較,l個蘋果對1個梨,這樣一一對應,再繼續(xù)比,蘋果就沒有了,梨還有兩個。通過比較,很自然地把大數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和小數同樣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數多的。把5個梨分成1和4,行不行呢?如果這樣分比不出誰大誰小,那么分成2和3行不行呢?仍然是量在變化,還是比不出誰大誰小,只有當把5個梨分成和蘋果同樣多的3個和比蘋果多的2個的時候,才能通過比較得出5是大數。所以,把大數分成兩部分是在兩個具體數量比較過程中自然得出的。

第三層,通過大量實物圖鞏固大、小數和同樣多的概念。要達到這一層的目的可不是一日之功,在這一階段,要求每天用5到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以不同形式、從多種角度循序漸進地鞏固這部分知識。

第四層,從實物圖過渡到線段圖,進一步理解大數和小數,仍然利用每天5到10分鐘的時間進行訓練。

以上這四個層次均為大小數應用題的準備階段,通過這一過程的訓練使學生比較深入地理解“同樣多”這一概念,初步認識大小數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能力。

二、大小數的關系

大小數的關系,也就是研究大數、小數、差這三個數量的關系。大數和小數、大數和差、小數和差,這三個數量中每兩個數量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3個蘋果和5個梨進行比較。3個蘋果和2個梨的關系:這2個梨是比3個蘋果多出來的部分。2個梨和5個梨的關系:2個梨是5個梨里的一部分。3個蘋果和5個梨的關系:3個蘋果相當于5個梨里的一部分。要研究這三個數量的關系仍然要抓住“同樣多”這個概念,以“同樣多”做橋梁,把“大小數的關系”轉化為“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分析理解。這一部分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深入理解“同樣多”,初步理解大小數之間的關系。

第二層,深入理解大小數的關系(理解“多”和“少”),初步理解解答有關應用題的思路。

第三層,深化大小數之間關系(理解關鍵句),理解大小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初步培養(yǎng)學生邏輯判斷推理的能力。

三、大小數四則應用題

第7篇

2009年為參加市賽課研究了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小數的意義”,在磨課的過程中,有這么幾個問題總是纏繞著我:1.由于三年級下冊已經教學過小數的初步認識,感覺好像上與不上一個樣。2.學生對小數的意義理解不夠深刻,形如解釋0.2元,0.2千米,0.2時這些小數具體表示什么時,學生總是出錯?3.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很濃,學生有疑問:以前學過的知識怎么又要學了?帶著這些問題,經過反復琢磨和觀摩名師演繹特別是朱國榮特級教師的教學時有所啟發(fā),有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1 課堂實錄

1.1 直接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繼續(xù)學習小數,你能說一個小數嗎?(3.40.9)

師:這兩個小數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有一個小數點

師:是的,請看小數點后面只有一個數字,像這樣的小數我們叫做一位小數。你能說一個不一樣的小數嗎?(7.651.73)

師:如果我們愿意說我們還可以說很多這樣的小數,老師也說幾個這樣的小說:0.1(一位小數) 0.01(二位小數) 0.001(三位小數)

1.2 研究小數的意義

1.2.1 研究一位小數

師:我們首先來研究研究0.1,你覺得0.1表示什么意思?

生:十分之一……

師: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0.1,老師帶來了一張正方形的紙,如果這張紙表示1,聽得懂嗎?(生:懂)2張表示(2)3張表示(3),那么0.1能表示在這張紙上嗎?(停頓一下,讓學生思考)現在你能在紙上分一分,畫一畫,用陰影表示0.1這么大一塊。

生獨立操作,師巡視收集作品,匯報展示

①師:他是這么表示,你有什么想法?

生:這樣畫比0.1小了

②師:這幅呢?

生:這樣畫表示0.5,比0.1大了

師:他覺得這樣畫大了,那你覺得0.1該怎么畫?

生:把這一塊平均分成5份

師:你的意思是這一塊平均分成5份,整張紙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1份就是0.1

③ 師:是不是就是這樣畫?誰來說他是怎么想的?

生:把這張紙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就是表示0.1

師:講的很清楚,還有沒有不一樣的0.1?

④生:其實它們表示的意思是一樣

師:那么它們都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這張紙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就是表示0.1

師:現在你知道0.1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嗎?

生:把這張紙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就是表示0.1

師:簡單的說就是十分之一,圖中除了0.1你還能看出哪個小數?

生:0.2

師:那你來指一指。生:

師:一定在這里嗎?

生1:

生2:只要我涂兩格就可以

師:為什么?

生1:0.2就是有2個0.1

生2:這張紙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2份就是表示0.2

師:如果我把它涂滿就是多少?

生1:1

師:有幾個這樣的0.1呢?

生:10個(板書1100.1)

師:這些一位小數,都可以用怎么樣的分數表示?

生:十分之幾

師:你們剛說的3.4,如果也用正方形紙來表示,你會嗎?(0.4)

生:3表示三張紙(板書3+0.4=3.4)

1.2.2 研究0.01和0.001的意義

師:0.01表示什么意思?如果要在這張紙上表示出來,你想怎么做?(同桌討論)

生1:把這張紙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1份就是表示0.01

師:跟他的想法一樣的同學請舉手(全部舉手)。老師跟你們的想法一樣,課件演示。

師:老師心中也有一個小數0.02,你知道再那里嗎?3塊呢?5塊

師:這么一條表示多少?(生獨立寫)1.10.10.10

生1:1.1比一張紙都大,0.01肯定比1小

生2:把這一條看做一份,這張紙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就是表示0.1

生3:把這張紙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10份就是表示0.10

師:0.1和0.10都是表示這一條,有什么不一樣的?

生:表示的意思不一樣,0.1表示這張紙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0.10表示這張紙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10份

師:意思不一樣,但它們大小一樣。0.1=0.10,而0.10里面有10個0.01,我可以說0.1100.01

師:在這張你還能找到什么小數嗎?涂在紙上。(獨立活動)

師:這些二位小數,都可以用怎么樣的分數表示?

生:百分之幾

師:那么三位小數我們可以用(千分之幾)0.001=1/1000 隨后列舉幾個,如果讓你說一個最大的三位小數,你會說嗎?(0.999)

師:如果表示在紙上你有什么感覺?

生1:差不多都是都陰影了,差不多整張紙都涂滿了。

(3)鞏固練習

1. 7毫米=()厘米18厘米=()米;3厘米=()分米3厘米=()米;7元5角=()元4.02元=()元()角()分。

2.今天早上,陽陽吃了5個0.3元的包子,走了0.3千米來到學校,花了0.3小時。

師:你能說一說,這些小數表示什么具體含義?

生1:0.3元=3角

生2:0.3千米=3米

生3:0.3千米=300米

生4:1千米=1000米1000/10=100100*3=300米

師:猜一猜0.3小時表示什么?

生:30分3分18分

(出示正方形紙,這張紙表示1小時,0.3小時就是這張紙平均分成10份60/10=6(分),取其中3份就是表示6*3=18(分))

2 課后反思

賽課結束了,但思考沒有結束。磨課過程中纏繞著我的問題,在本堂課中雖然已經初步解決,可是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呢?五年級下冊安排了的“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那么像這樣的在教學初步認識之后的再認識,該如何認識?

2.1 合理設置和分配教學目標,避免教學過程的重合。

仔細分析教材和教參,我們可以發(fā)現人教版在三年級下冊 “小數的初步認識”和四年級下冊安 “小數的認識”中關于小數的意義的學習目標是有層次的,三下是在具體的情景中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而四下是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從此可以看出,對教材和教參的研讀怎么強調都不過分。

2.2 選擇合適的教學材料,喚起學生的知識儲備。

人教版不管是在三年級下冊 “小數的初步認識”,還是四年級下冊 “小數的認識”中,都是安排了“米尺――長度單位”這個教學情景。學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寫出這些小數,卻很難深入的理解小數的意義是什么?“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chuàng)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fā)現或創(chuàng)造出來?!?(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語)小數的意義簡單的呈現和講解是無效,而“0.1能表示在這張紙上嗎?”這個數學問題富有挑戰(zhàn)性,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去創(chuàng)造、挖掘已有的知識。再認識時,我們需要的就是這樣的設計。

2.3 充分預設,靈活教學。

第8篇

關鍵詞:小數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的三大特性: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準確把握教學的起點;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組織教學活動,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引導學生感受數學工具性、人文性兼?zhèn)涞奶攸c。

二、教學內容分析

這部分的教與學,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和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學習了常見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創(chuàng)設了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數的含義。作為小數的初步認識,其教學要求應注意把握兩點:一是本單元不要求離開現實背景和具體的量,抽象地討論小數;二是小數的認、讀、寫,限于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

三、教學對象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雖然他們已經養(yǎng)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但還是好動、好奇心強。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緊密結合“同學們平時買文具以及平常買零食”這一具體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小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小數,初步理解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究小數的過程,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通過觀察、比較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類推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五、教學重點

1.知道小數的實際含義。

2.正確讀寫小數。

六、教學難點

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與幾元幾角幾分的互相改寫,以米為單位的小數與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寫。

七、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小數

今天我?guī)е瑢W們去水果攤上逛一逛,看這都是些什么水果呢?大家一起說出這些水果名字?。?/p>

葡萄 12元 橘子 2.09元 獼猴桃 9元

香蕉 1.45元 西瓜 22元 蘋果 5.20元

這是他們各自的價格,哪些價格你會讀一讀?(指名讀)

像12、9、22這些數是什么數?自然數(二位數,接語:也是整數)。

師:像這些數你知道是什么數呢?(指好2.90、1.45、5.20)

像2.90、1.45、5.20這樣的數,都是小數。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小數。(板書課題:認識小數)

(2)嘗試探究,認識小數

1.師:今天森林里有兩位小動物請客吃飯,他們請同學們幫忙找一找他們的朋友 (播放課件,讓學生識別小數)

2.師:這些小數是怎么讀的呢?大家一起來看一看小數讀法以及寫法。

3.師:誰來說說,這些小數應該怎么讀呀?

4.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小數吧。

5.師:那小數該怎么寫呢?讓我們動手試試。

(老師示范,學生在練習本上書寫,特別強調小數點的寫法)。

6.師:哪些同學已知道,這些小數它們分別表示多少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下表示。之后,小結看用小數表示價格的方法:小數點左邊表示幾元,小數點右邊第一位表示幾角,第二位表示幾分。)

元 角 分

0. 8 5 0元8角5分。

5. 9 8 5元9角8分。

2. 6 0 2元6角0分。

7.師:從大家的踴躍發(fā)言中,老師看出你們已經懂得看用小數邊表示價格的方法,現在能用小數寫出這些商品的價格嗎?

(課件顯示出第一個同學的記錄單,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口答,并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8.師: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幾分之幾?1米的1/10是幾分之幾米?

師:1分米是1/10米,1/10米還可以寫作小數0.1米。

師:在尺子上指其中3分米長的部份。提問:這一段3分米是1米的幾分之幾?也就是幾分之幾米?還可以寫作零點幾米?

9.師:同學們,面對同樣的事物,我們只要換個角度,又有了新的發(fā)現。請看:

(課件演示將1分米平均分成10份,使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0份)。

現在一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長度是多少?

10.師:1厘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數呢?

(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同桌間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說出想法)。

那么3厘米用小數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11.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讓認識了小數的同學們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身高、體重、時間、體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