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幼兒園傳染病管理制度

幼兒園傳染病管理制度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2-08-25 21:21:3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幼兒園傳染病管理制度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第1篇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51 R 181.22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1-0118-02

【關鍵詞】 傳染病;兒童,學齡前;免疫接種規(guī)劃

預防傳染病的發(fā)生和做好傳染病的管理是托幼機構衛(wèi)生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解廈門市托幼機構兒童傳染病的發(fā)病情況和流行趨勢,現對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分管托幼機構2002-2008年傳染病的發(fā)病情況進行分析,為制定托幼機構傳染病預防措施提供依據。

1 資料來源和方法

資料來源于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兒??品止苤笇У耐杏讬C構2002-2008年疾病月報表(2002-2004年40所,2005-2008年32所)。疾病的診斷由市級醫(yī)院診斷,托幼園所保健醫(yī)生核實上報。數據錄入Excel表,采用SPSS11.0軟件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2002-2008年乙類傳染病(甲型肝炎、麻疹、猩紅熱)散發(fā),以丙類傳染病(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水痘)發(fā)病為主。流行性腮腺炎發(fā)病率為0.08%~0.3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129,P=0.060);水痘發(fā)病率為0.12%~0.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762,P=0.047);手足口病發(fā)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由2002年發(fā)病率0.00%上升到2008年發(fā)病率0.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4.535,P=0.000)。見表1。

2002年托幼機構傳染病前3位依次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2003-2005年傳染病前3位依次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2006年傳染病前3位依次是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水痘;2007-2008年手足口病上升到第1位,其次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

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四季均有發(fā)病。兒童在園9個月,流行性腮腺炎每個月發(fā)病率為0.08%~0.1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813);水痘12月、1月、3月、4月、5月發(fā)病率較高(0.24%~0.39%),6月、9月10月、11月發(fā)病率較低(0.04%~0.1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手足口病發(fā)病率5月、6月較高(0.45%~0.55%),1月、3月、4月、9月、10月、11月、12月發(fā)病率較低(0.01%~0.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見圖1。

3 討論

預防接種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的手段,通過刺激機體的防御功能產生特異性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1]。在廈門市,兒童入園必須持有免疫證,并且要保證100%完成計劃免疫方可入園。本資料顯示,廈門市肝炎、麻疹的發(fā)病率低于泉州市[2],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的發(fā)病率與泉州市相近,低于上海市寶山區(qū)[3]。建議將甲肝疫苗、麻腮風疫苗、水痘疫苗等也納入計劃免疫。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2008年已被納入國家法定丙類傳染病管理。該病多發(fā)生于學齡前兒童。主要通過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傳染源為患者和隱性感染者[4]。2007-2008年手足口病上升到托幼園所傳染病的第1位,而且2008年手足口病占托幼園所傳染病的61.95%,是2008年托幼園所主要傳染病。主要因為(1)手足口病傳染源為患者和隱性感染者;(2)托幼機構是幼兒密集的場所,幼兒密切接觸,教室、寢室和活動場所開窗通風次數和時間不夠;(3)有的幼兒園晨檢和午檢工作不到位;(4)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預防。消滅或控制該病的流行,需要采取綜合性措施:(1)加強預防手足口病的宣傳;(2)托幼機構晨檢、午檢把關,發(fā)現可疑病例及時隔離就診,做好園內有效的消毒;(3)對可疑患兒及時跟蹤、核實上報。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是小兒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傳播途徑都是通過呼吸道,流行高峰在冬春季,其他季節(jié)也有散發(fā)病例,目前常采用水痘疫苗、麻腮風疫苗主動預防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腮風疫苗接種后抗體陽轉率可達96%[5]。從本資料看,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發(fā)病率一直處在該市托幼機構傳染病的前3位。水痘的發(fā)病高峰也在冬春季,而流行性腮腺炎的發(fā)病無明顯季節(jié)性,可能與廈門市四季變化不明顯有關。

預防傳染病的發(fā)生和做好傳染病的管理是托幼機構衛(wèi)生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每個托幼園所都要不斷完善傳染病預防和管理制度;上級指導部門每年要根據傳染病的流行情況培訓保健醫(yī)生,使保健醫(yī)生熟悉各種傳染病的病原、傳播途徑、癥狀,掌握規(guī)范的消毒方法,嚴格執(zhí)行傳染病管理制度,保證所有兒童完成計劃免疫,提高各種其他疫苗的接種率,爭取其他疫苗的接種率也達到100%;保健醫(yī)生應加強晨檢工作,掌握本園傳染病發(fā)病情況,核實上報,做好托幼園所日常消毒和傳染病流行期間的消毒。建議將托幼機構傳染病發(fā)病情況和預防接種情況作為考核幼兒園保健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

4 參考文獻

[1] 劉湘云,陳榮華.兒童保健學.3 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43.

[2] 鄭藝霞,黃柏青,潘清文.泉州市2002-2004年學齡前兒童傳染病發(fā)病情況.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26(12):1060.

[3] 文霞.上海市寶山區(qū)兒童和幼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發(fā)病情況.職業(yè)與健康,2006,22(20):1731-1732.

[4] 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08年版).2008-12-15.

第2篇

幼兒園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0xx為了進一步加強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實保護幼兒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市、區(qū)防疫部門的要求和托幼管理中心及景園總園的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并結合我園實際工作情況,特此制定景園幼兒園的手足口病預防實施方案,具體如下 :

1、利用板報和發(fā)放宣傳單等形式,讓家長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識知識,做好家長宣傳動員工作,建議家長不帶幼兒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的機會,盡量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傳播和蔓延。

2、 加強幼兒晨、午檢工作,做到早發(fā)現、早隔離、早報告,及時切斷傳染源。

3、加強衛(wèi)生消毒工作:保持幼兒活動室、寢室等場所良好通風;加強幼兒玩具、口杯、毛巾、及物體表面等物品清洗消毒工作,幼兒被褥曝曬每日兩次,餐具頓次消毒,口杯隨用隨消,幼兒用過的物品在每日離園后用紫外線燈消毒,同時用含氯制劑對幼兒接觸的物品進行擦拭消毒,幼兒離園后用含氯制劑進行空氣消毒,并做好記錄

4、對幼兒食用的蔬菜和水果用鹽水浸泡30分鐘,并嚴格執(zhí)行食品衛(wèi)生操作規(guī)程。

5、保教人員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并教育指導幼兒養(yǎng)成勤洗手、洗凈手,勤洗澡、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的衛(wèi)生習慣。

6、 加強幼兒家長聯系工作,對不出勤幼兒及時做好家長溝通工作,并由本班保教人員和后勤人員進行家訪,將不出勤原因詳細在幼兒家長聯系記錄本上登記。

7、發(fā)現疫情要及時逐級報告,不能瞞報、漏報,同時做好疑似幼兒的防控登記工作。

學前兒童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指南手足口病是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此病流行的報道,此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qū)性,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以夏秋季多見。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腸道病毒屬的柯薩奇 A組16型和腸道病毒EV71型多見(引起重癥病例的比例較大)。多發(fā)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fā)病率最高。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

主要癥狀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干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huán)衰竭等。

一、臨床診斷可分為:

(一)疑似病例

1.在流行季節(jié)發(fā)病,常見于學齡前兒童,嬰幼兒多見。

2.發(fā)熱伴手、足、口腔、臀部皮疹,或無發(fā)熱。

3.有上述類似病例接觸史。

(二)確診病例

1.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發(fā)熱,手、足、口和臀部皮疹伴或不伴發(fā)熱。愈后良好,無后遺癥。

2.重癥病例

出現神經系統(tǒng)受累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譫妄;頭痛、嘔吐;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肌無力或癱瘓;腦膜刺激癥、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3.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二、小兒危重患者的早期發(fā)現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內發(fā)展為危重病例,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一)年齡小于3歲;

(二)持續(xù)高熱不退;

(三)末梢循環(huán)不良;

(四)呼吸、心率明顯增快;

(五)精神差、嘔吐、抽搐、肢體抖動或無力;

(六)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

(七)高血糖;

(八)高血壓或低血壓。

三、幼兒園具體防控措施

(一)建立健全衛(wèi)生保健管理制度,落實傳染病管理責任及職責

1.幼兒園應有一名園長負責傳染病防治的人員、經費及各項措施的落實與協調,并負責有關硬件設施的建設。

2.保健醫(yī)生或衛(wèi)生保健教師負責制定幼兒園傳染病防治工作計劃,協助幼兒園領導并與班主任密切配合,認真做好傳染病防治工作。具體包括宣傳教育、健康教育課、收集和保存健康信息、負責與衛(wèi)生部門溝通。

3.班主任老師應積極配合園醫(yī)做好健康教育與傳染病防治工作,主要包括督促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協助開展健康調查,認真做好晨檢,登記和報告缺課學生等。

4.所有老師都有義務發(fā)現和報告幼兒的異常情況。

(二)嚴格執(zhí)行并落實衛(wèi)生保健制度

1.嚴格執(zhí)行健康體檢制度,加強晨檢、午檢及全日觀察巡班制度。

規(guī)范晨檢及午檢內容,增加巡班次數。

一問:詢問病史,問離園后的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情況以及最近有無接觸史。

二摸:用手探摸幼兒額部是否發(fā)熱。發(fā)現發(fā)熱及時隔離。

三看:觀看幼兒精神狀況,面色,咽部,眼神及皮膚的情況。

四查:重點檢查易感兒,做到早發(fā)現、早隔離。

2.加強執(zhí)行因病缺勤追蹤登記制度。因病缺勤的兒童,班級老師或保健人員一定要追蹤到疾病診斷,以便及早切斷傳染源,盡早保護易感人群。

3.加強衛(wèi)生及消毒隔離制度,定期進行衛(wèi)生消毒,發(fā)現患兒及時隔離。

(1)本病流行季節(jié),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每日對玩具、個人衛(wèi)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4)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導兒童養(yǎng)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6)每日進行晨檢,發(fā)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采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7)環(huán)境消毒要點:不需要大規(guī)模噴灑消毒。只需要對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課桌椅、餐桌、嬰兒床欄桿、樓梯把手等)、玩具、游樂設施、寢具及書本等做重點消毒。清潔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通過紫外線殺滅病毒。

(8)對有接觸史的兒童及其班級立即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減少班級交叉活動,不進行入托和轉托手續(xù)辦理。

(9)傳染病流行期間囑咐家長不要帶兒童到公共場所及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4.加強執(zhí)行食品衛(wèi)生安全制度。嚴格飲食衛(wèi)生管理及工作流程規(guī)范,嚴把食物購買、貯存、加工關。

5.嚴格執(zhí)行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發(fā)現確診或疑似病例,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24小時內(電話、傳真等)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機構報告。同時,上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疫情變化時要續(xù)報。

6.停課制度

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規(guī)定,出現重癥或死亡病例,或1周內同一班級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病例所在班級停課10天;1周內累計出現10例及以上或3個班級出現2例以上病例時,經風險評估,幼兒園停課10天。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

通過幼兒園宣傳欄、親子活動、幼兒園網站、家長信息交流平臺、廣播電視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傳染病預防知識教育。還可通過家長會或告家長書等形式,宣傳傳染病預防知識,以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

健康教育內容包括:

1.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以增強體質;

2.注意個人衛(wèi)生和防護,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如飯前便后、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按規(guī)定程序洗手,勤換、勤洗、勤曬衣服、被褥,決不隨地吐痰、決不隨地大小便等;

3.生活要有規(guī)律,要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第3篇

為了強化幼兒園的安全工作,增強師安全意識,確保幼兒人身、飲食安全,保證幼兒快樂健康成長,根據教育局安全工作規(guī)定的指示精神,我園針對自身情況進行詳細周密的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匯總如下:

一、教職工充分重視,提高思想意識。

成立以園長為首的幼兒園安全工作領導小組,針對各項具體安全工作開展排查活動。要求教師提高責任意識,增強安全常識,切實認識到幼兒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保證把孩子教育好,管理好,保護好,讓家長放心地將幼兒交到我們的手中。

二、消防安全工作管理。

根據上級消防安全指示精神,幼兒園集體對活動室、午休室、食堂等重點防火場所進行排查,對電源、電線進行改裝處理,對教室內的插座進行“不用即封”處理,將墻面外漏的插座用膠帶封住,消除一切不安全的隱患。檢查消防器材的使用情況。并對幼兒及教師進行應急預案知識教育,確保緊急情況下幼兒和教職工能夠有秩序地安全撤離、疏散。

三、晨檢、午睡值班工作情況管理。

做好幼兒入園、帶藥、不安全隱患記錄工作,防止漏失。對于不熟悉的幼兒接送者要謹慎對待,不能有一點失誤。違反規(guī)定交接幼兒接送的要嚴肅處理,嚴格控制接送人員常規(guī)管理。對于未到園的幼兒,教師要及時做好家園聯系工作,并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匯報,有異常情況應馬上請示上級領導,以防各種大的傳染病或其他特殊情況的蔓延。幼兒午睡值班教師應盡職盡責,根據季節(jié)變化和幼兒具體情況做好保育工作,讓每個幼兒健康安全地午休。

四、食品衛(wèi)生管理情況。

幼兒園對食堂衛(wèi)生情況進行了一次深入地檢查,徹底清除衛(wèi)生死角,對于各種不衛(wèi)生的隱患和習慣及時進行處理更新。廚房工作人員認真學習和嚴格執(zhí)行食品衛(wèi)生法等文件的規(guī)定,加強對食品采購、供貨、加工等關口的管理,確保所購食品和原料衛(wèi)生安全,符合國家食品衛(wèi)生要求。存放食品和原料的場所有專人管理,非直接工作人員不得接近;嚴格生熟分放和加工處理制度,嚴格執(zhí)行飯菜當日制作,當日食用制度,以防隔夜飯菜對幼兒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對幼兒園進行滅鼠除蟑,清除各種寄生蟲,防止各類傳染病的發(fā)生。滅蠅藥專人專點妥善保管,單獨存放,嚴格執(zhí)行用藥、清理和管理制度。

五、幼兒學習活動玩具和運動器械情況管理。

結合本次自查活動,幼兒園對園舍、室內設施玩具,寢室用品,進行了一次徹底地檢查。對教具和玩具進行消毒和檢查,將不合格的玩具進行銷毀。室內桌椅和寢室床具也整體進行了一次維修,徹底檢查了班級的物品擺放,消除了隱患。

六、幼兒安全常識教育情況。

幼兒教師結合課堂教學對幼兒進行安全知識的滲透,讓幼兒具備簡單的防火、防電、防水、防病、防騙常識,并利用接送幼兒的時候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結合本次自查整改工作,我園在管理制度、校園設施、安全意識和安全措施等方面都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教師的安全意識也進一步加強,對各項安全工作和應急處理辦法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幼兒將會在一個安全的、活潑的環(huán)境內健康、快樂地成長。

附:自檢情況:

1、幼兒園房屋、樓梯、走廊、玩教具等經檢查符合安全要求。

2、無安全隱患的門窗、圍墻和廁所。

3、幼兒在進出門時,有專人負責看護。

4、我園消火栓不符合安全標準。

5、幼兒園周邊無違章及倒塌的危險建筑。

6、我園保健醫(yī)有從業(yè)證書。

7、幼兒食品的采購均有憑證,嚴格把好采購關。儲存、加工及留樣均按照標準嚴格執(zhí)行。

8、食堂工作人員均持證上崗并定期體檢。食堂工作人員能嚴格執(zhí)行定期消毒制度。食堂的建筑、設備與環(huán)境均符合標準。

9、對突發(fā)流行病和傳染病制定有針對性地防范和措施。

10、定期組織教職員工學習,提高個人素質,無發(fā)生體罰及變相體罰幼兒的行為。

11、幼兒園消防器材定期檢查,把消防知識貫穿到教育教學當中,為幼兒講解安全自救常識,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12、幼兒園安全工作會議健全,定期開會,使每位員工把安全工作當成頭等大事。幼兒園各個崗位都有明確的安全要求。把安全工作落實到每個人頭上,做到防范于未然。

13、制定幼兒食品衛(wèi)生安全管理制度并嚴格按照制度執(zhí)行。

14、事故及時報告制度、突發(fā)事件的應急預案均建立。

15、制定事故責任追究制度,一旦發(fā)生各類事故,依據制度執(zhí)行,以確保每位幼兒及家長的利益。

16、制定幼兒接送制度,對不認識的人接孩子,老師不放行并與家長聯系保證每位幼兒的人身安全。

17、辦園條件符合有關規(guī)定,并持有教育部門頒發(fā)的辦園許可證。

18、現有的教職員工均持證上崗,無精神病史,是家長把幼兒送到園內放心

第4篇

[關鍵詞] 查驗; 預防接種證; 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 R17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9-60-02

Immunization Records in Urbun Kindergartens of Dianbai County in 2008:Check and Survey Analysis

DENG Yanping YAO Aimin YE Guisheng

Dianbai County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enter,Dianbai 525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vaccination of the major kindergartens in the urban area of Dianbai county in an attempt to further improve the vaccination rat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ducing the infectious disease incidence and epidemic. MethodsTen large kindergartens with 3590 children in Shuidong town were investigated,with 3370 children vaccination cards collected. ResultsThe vaccination rates of the first category and the second category of vaccines checked were as follows:BCG 100%,Hepatitis B 99.9%,DPT 95.6%,OPV 97.4%,Measles Vaccine 93.6%,Epidemic Encephalitis B 93.6%,Diphtheria Toxoid 48.3%,Meningitis 87.6%,Hepatitis A 81.7%,Varicella 50.3%,Hib64.5%,Rotavirus 41.3%,Influenza 87.2% and Rubella 90.3%. ConclusionThe vaccination rate has yet to be improved,especially the first vaccin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mmune barrier of the target management staff,leading to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and eliminating more 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hildren.

[Key Words]Check; Vaccination certificate; Survey analysis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國務院《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依法實施兒童入托、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根據衛(wèi)生部、教育部《關于做好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的通知》(衛(wèi)疾控發(fā)[2005]408號)精神,廣東省教育廳和廣東省衛(wèi)生廳共同制定了《廣東省兒童入園、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實施方案》,以及粵教體[2008]82號文的規(guī)定。為加強兒童免疫接種工作,控制傳染病的爆發(fā)與流行,各級政府部門都要求和托幼機構、學校在辦理入托、入學手續(xù)時應查驗兒童預防接種證,據此判定疫苗接種情況,提醒受種者科學受種,還可以發(fā)現未按規(guī)定接種的兒童,并及時補種。電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于2008年9月對3590名入學兒童進行預防接種證調查,現將調查的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電白縣縣城有13萬人口,在城區(qū)教育局管轄下有10所幼兒園,入園幼兒基本上是本鎮(zhèn)兒童和流動兒童。2008年9月,在園幼兒共3590人,其中小小班603人,年齡在2~2.5歲;小班712人,年齡在2.6~3歲;中班768人,年齡在3.1~4.5歲;大班770人,年齡在4.6~5.9歲;學前班737人,年齡在6~7歲。各幼兒園都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幼兒園設有護士專業(yè)校醫(yī)1人。

1.2 方法

幼兒園負責收取在園兒童的預防接種證,由疾控中心專業(yè)人員按計劃逐班逐人查驗預防接種證,有證兒童按要求填寫幼兒園查驗預防接種證登記表,無證兒童僅登記兒童姓名和出生日期,每查完一個班,交由班主任簽名核實。免疫程序按照國家擴大免疫規(guī)劃方案要求。

2 結果

2.1 查驗預防接種證情況

在園幼兒3590人,共收到預防接種證3370本,分別是小小班590本、小班683本、中班756本、大班721本、學前班620本。另有98本遺失,72本領回到屬地門診接種未及時送還,50本放在家鄉(xiāng)。按國家方案要求,持證率要達98%以上方為合格,本次查證除遺失的接種證實有預防接種證3492本,持證率為97.3%?;具_到國家要求。

2.2 免疫疫苗接種情況

對現場持有的預防接種證抽查結果是:卡介苗接種率100%、乙肝接種率99.9%、百白破接種率95.6%、糖丸接種率97.4%、麻疹接種率93.6%、乙腦接種率93.6%、白破接種率48.3%、流腦接種率87.6%、甲肝接種率81.7%、水痘接種率50.3%、Hib接種率64.5%、輪狀接種率41.3%、流感接種率87.2%、風疹接種率90.3%。另外122位未能及時出示預防接種證的兒童家長都說能按接種證要求對自家孩子進行預防接種;第一類疫苗的接種率見表1,第二類疫苗的接種率見表2。

3 討論

本研究顯示:第一類疫苗的基礎免疫完成較好,而加強免疫不理想。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1)幼兒的基礎免疫主要是在1周歲內,此時幼兒有來自母體的抗體,身體素質較好。母親一般在家中休假或者家中有保姆,能夠及時帶孩子去接種疫苗。(2)在加強免疫年齡段的幼兒來自母體的抗體已基本消失,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尚未健全,家長常因工作等原因未能及時帶孩子去接種。如果這些幼兒不及時加強免疫,基礎免疫抗體的效價將受影響,如白破接種率只達48.3%。

第二類疫苗的接種:各類疫苗的接種率差異較大。原因是:(1)對疫苗所預防的疾病認識不足,例如很多家長不知道口服輪狀疫苗的用途;水痘、流腦及流感流行時要涉及停課等,醫(yī)生解釋后未引起家長足夠重視,以為是普通的感冒、腹瀉,服藥就能治愈;而甲肝、風疹等疾病群眾早有認識,向家長推薦時容易被接受。(2)某些疫苗的價格較高?;浳鞯貐^(qū)在廣東省屬于不發(fā)達地區(qū),二類疫苗的價格普遍較高,對某些家庭來說依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3)某些疫苗的名稱與所預防的疾病無明顯關系。

4 對策

幼兒園是人群密集點,屬突發(fā)衛(wèi)生事件的高危單位。如果在入園前對預防接種證查驗把關不嚴,易造成漏種兒童的累積。而免疫空白人群增加是傳染病可能暴發(fā)和流行的重要因素,必須高度警惕。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從法律上保障了易感人群實行預防接種。預防接種工作是一種社會工程,需要全社會各部門密切配合,特別是幼兒園和學校必須堅持在入園(學)前查驗預防接種證。查驗預防接種證后,再對在園幼兒進行一次全面的查漏補種。建立預防接種證查漏補種制度是建立傳染病免疫屏障和控制傳染病在校園內傳播的有效手段。入園入托時不嚴格查驗預防接種證,是傳染病疫情發(fā)生的隱患。兒童入園入托查驗預防接種證職責,應由衛(wèi)生和教育兩大部門共同完成。各部門在履行查驗預防接種證職責時,要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加強監(jiān)督,以保證預防接種查驗制度的真正落實。

通過本次研究,我們建議:(1)主管部門應組織水東乃至全縣幼兒園主管人員認真學習或培訓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和電府辦[2004]87號文的規(guī)定,自查崗位責任制的落實,對拒不執(zhí)行查驗兒童預防接種證或不及時通知無免疫證兒童家長進行補證補種疫苗的園校進行通報或行政處罰。(2)疫苗的商品名稱應通俗易懂,讓家長只看名稱就知道用途。推薦使用多種疫苗,減少接種針次,提高接種率。加強電視、廣播等宣傳教育與檢查,把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聯合起來宣傳,切實提高兒童家長乃至全社會對免疫預防重要性的認識,防患于未然,有效控制傳染病的突發(fā)事件。(3)對受計生等工作影響的超生兒童或外來免疫空白兒童,督促有關職能部門工作細化,認真查漏補證補種。

[參考文獻]

第5篇

為掌握全縣學校與托幼機構學校衛(wèi)生、春季傳染病防控等工作開展情況,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當前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竹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衛(wèi)生工作的通知》(竹政辦發(fā)[2013]30號)等文件精神,竹山縣衛(wèi)生局衛(wèi)生監(jiān)督局、竹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了4個檢查組于4月7至18日采用必查3所學校(幼兒園、小學、中學)與隨機抽查1至2所學校通過查閱資料、看現場的方式,依照《竹山縣2013年學校及托幼機構春季傳染病防控調查表》標準進行了調查,報告如下:

1基本概況

竹山縣位于鄂西北、地處秦巴腹地及武當山脈,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qū)堵河中下游,位子跨東經10933-11026,北緯3131-3227之間,以高山、丘陵地形為主。全縣總面積3586.19平方分里,高山地區(qū)占52.16%。最高海拔2740.4,最低海拔220米,205省道橫穿東西,堵河縱貫南北。全縣轄區(qū)17個鄉(xiāng)鎮(zhèn),總人口為472605人,共149937戶,其中常住人口41.13萬人,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3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36元,屬國家級貧困縣,省級特困縣。

全縣各類學校共170所,在校學生41579人。其中,中等職業(yè)學校2所,在校學生2549人;普通中學23所,學生15450人;小學145所,在校學生23580人。各類專任教師3852人。其中,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101人,中學教師1890人,小學教師1861人。全縣共有托幼機構(幼兒園)44所,在園幼兒989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初中畢業(yè)生升學率為100%,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為99%。

2調查內容

2.1學校、幼兒園是否成立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組織,是否建立疫情報告工作制度、晨檢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

2.2學校、幼兒園開展晨檢、午檢、夜查措施落實情況。

2.3學校、幼兒園是否開展衛(wèi)生消毒及消毒是否規(guī)范,學生飲水情況。

2.4學校、幼兒園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情況。

2.5學校2013年春新生入學(幼兒園)接種證查驗情況。

2.6學校、幼兒園學生健康體檢開展、健康檔案建立情況。

2.7學校、幼兒園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專項工作防控情況。

3存在的工作亮點

3.1絕大多數學校成立了由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的疫情報告管理專班,有專(兼職)人員負責本校衛(wèi)生健康信息的收集、報告。

3.2各學校開展了傳染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有專欄、底稿。

3.3所查學校能做到每日向學生提供開水或純凈水。注重了學生寢室管理,住宿學生的臉盆、毛巾、牙刷整齊有序。學生寢室通風基本得到落實。

3.4所查學校制定有晨檢午檢制度,多數學校能按縣教育局規(guī)定,于4月1日期啟用了統(tǒng)一的晨檢午檢登記表。

3.5各學校配合縣衛(wèi)生監(jiān)督局、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開展了學校風險隱患排查工作,有文字記錄。如:衛(wèi)生監(jiān)督意見書、風險隱患排查表。

3.6竹山二中對學生餐具實行集中蒸汽消毒,麻家渡九年制學校明確各班消毒責任人,制定了統(tǒng)一的消毒技術要求。雙臺茅塔中學消毒人員能準確掌握消毒劑的使用濃度。

4存在的主要問題

4.1共性問題

4.1.1學校、托幼機構2013年除少數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對新入學兒童健康體檢外絕大多數鄉(xiāng)鎮(zhèn)未組織在校學生開展健康體檢工作,未建立在校學生健康檔案。

4.1.2通過調查發(fā)現,所查學校雖開展了晨檢午檢,但多數教師對晨檢午檢的程序、內容掌握不夠,未認真按照程序要求、步驟開展,部分班主任開展晨檢午檢流于形式。

4.1.3各學校雖制定有消毒制度,配備了藥械,但相關責任人對消毒藥品的使用方法、配比濃度技術掌握不夠,隨意、估譜使用消毒劑的現象普遍,消毒記錄不完整、不規(guī)范等。

4.1.4所調查的幼兒園均未設立隔離室或隔離床。

4.1.5除竹山二中外,其他所查學校的晨檢午檢都是以班為單位記錄,無全校當日學生、幼兒患病或因病缺課追蹤資料的匯總,晨檢午檢異常信息分散,晨檢午檢的價值得不到應用。

4.2個性問題

4.2.1除竹山一、二中、職教集團學校外、其他所查學校的傳染病防控組織、突發(fā)衛(wèi)生事件應急預案存在機構不健全,預案或方案籠統(tǒng),缺乏針對性。麻家渡幼兒園、溢水九年一貫制學校制定的預案系從網上下載,改用學校名稱而成,但“區(qū)教育局”、“防疫站”等不符合我縣實際的稱謂多次出現,有的學校幼兒園雖制定了制度、職責、安排了責任人,但未組織相關人員學習、貫徹。

4.2.2城關鎮(zhèn)南門小學未成立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組織,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

4.2.3文峰、樓臺、雙臺、擂鼓、溢水、竹坪、秦古、得勝、上庸、官渡、柳林11個鄉(xiāng)鎮(zhèn)未開展新生入學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

4.2.4官渡鎮(zhèn)未來星幼兒園對兒童餐具采用蒸汽消毒,但無消毒記錄。未建立疫情報告、晨檢、因病缺勤追查與登記制度,4月7日至8日連續(xù)兩天有18人未到幼兒園,但該園未對病假兒童進行病因追查。

4.2.5柳林鄉(xiāng)九年一貫制學校食堂進購的豆油皮無合格證、4名食堂工作人員均無健康證。

4.2.6秦古中學、大廟九年一貫制學校餐具消毒未落實、秦古、竹坪、大廟、得勝未落實疫情報告、因病缺勤追查與登記制度。

4.2.7雙臺鄉(xiāng)左吉小學、育才幼兒園學生餐具及寢室未見到實施消毒后記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宿舍住宿擁擠且通風不暢。

4.2.8竹山二中將晨檢午檢任務交學生班干部完成。

5工作探討與建議

5.1各校要認真學習貫徹《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當前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衛(wèi)生工作的通知》(竹政辦發(fā)[2013]30號)文件精神,積極協調配合衛(wèi)生部門每年開展在校學生健康體檢,建立學生健康檔案,掌握學生健康狀況。同時,進一步做好預防性接種與應急接種的組織工作,以控制傳染病的暴發(fā)流行。

5.2各校要進一步規(guī)范和加強晨檢夜查工作,明確晨檢午檢的責任人是各班班主任。晨檢午檢應按照“(詢)問、看、(觸)、查(體溫)摸”的方式進行,對缺課學生要詳細注明缺課原因,落實因病缺課追查制度,學校指定專人收集、匯總全校當日晨檢夜查及因病缺課情況,對患病學生特別是出現發(fā)熱、頭疼、腹疼、腹瀉癥狀的,由班主任帶其到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就診,并立即報告值班領導,如經醫(yī)療機構診斷為傳染病的,要立即對所有同班、同寢室其他同學開展排查,以校為單位一周內相同癥狀患者達5例以上者,要立即上報至縣教育局和縣疾控中心進行進一步核實,并做好疫情上報記錄。

5.3各校要規(guī)范開展消毒工作。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fā)季節(jié),首先倡導勤開窗通風,學校要安排專人定期(每周)對教室及寢室在無人的狀態(tài)下用0.5%的過氧乙酸(1份藥加35份水)進行噴霧消毒,關閉門窗消毒作用45-60分鐘后開窗通風,對走廊扶手、課桌椅、門把手、床等部位用0.3%過氧乙酸(1份藥加59份水)或500-1000/L的含氯消毒劑(用5%的“84”消毒液加水99份)進行擦拭消毒,采用紫外線燈消毒的,紫外線燈需按照每立方米1.5W的規(guī)格安裝,每日在無人狀態(tài)下關閉門窗照射40-60分鐘,搞好消毒人員的個人防護,做好消毒記錄(記錄內容為:使用的藥物名稱、濃度、用量、消毒面積)以備查驗。

5.4各校要加強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保證學校食品安全。要堅持經常性的衛(wèi)生掃除,強化衛(wèi)生檢查,消除衛(wèi)生死角,保持校園環(huán)境整潔。要切實落實食品安全和飲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學校食堂要按照規(guī)定嚴格食品采購、加工、供應、貯存等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安全管理,不得購買無檢疫證明的鮮、活、凍禽及其產品,未經檢疫的家禽、家畜不得自行宰殺加工,加工食品時要確保煮熟煮透。向學生提供安全衛(wèi)生水,確保飲水安全。

第6篇

一、每年為幼兒、教職工、食堂從業(yè)人員進行一次體格檢查。保健室是師生健康管理的執(zhí)行部門。班主任是幼兒健康管理的責任人。

二、健康檔案屬于公有財產,任何人不得占為私有,不得隨意撕毀、篡改、損壞。原始材料一律不外借,特殊情況處理需經幼兒園領導書面批準。嚴格檔案管理,要求制度化、規(guī)范化,分年度、年級等類別管理,便于查詢,并嚴格執(zhí)行保密制度。

(一)幼兒健康管理制度

1.

新學年初為每名新生開展健康體檢,對體檢中發(fā)現有器質性疾病、特殊疾病、體弱病殘的幼兒,要通知和配合幼兒家長到醫(yī)院作進一步檢查,并做好登記,名單分別交班長,以便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給予照顧,實施衛(wèi)生保健措施。對因故未能按時參加體檢的幼兒,要另行安排時間組織補檢,確保體檢率達到100%。幼兒體檢率納入班級衛(wèi)生工作評估內容。

2.

提供安靜、整潔的體檢場所,標明體檢項目。

3.

組織幼兒體檢前教育,講解體檢的注意事項和體檢常識。

4.

使用“兒童健康管理軟件系統(tǒng)”對幼兒健康進行統(tǒng)一管理。建立兒童健康管理檔案。保健室要妥善管理幼兒的體檢表。

5.

設專人整理、統(tǒng)計分析幼兒健康檔案資料,宜每學年編制幼兒健康狀況統(tǒng)計圖。

6.

做好幼兒計劃免疫查驗證及免疫接種工作。開展幼兒視力、齲齒、營養(yǎng)不良、貧血、肥胖兒等常見疾病綜合防治工作。

(二)教師健康管理制度

1.

指定保健醫(yī)協助安排,定期組織教職員工到具備體檢資質的醫(yī)療機構體檢。

2.

承檢單位有特殊情況要變更體檢日期,應提前三天通知受檢幼兒園。

3.

及時反饋體檢結果。發(fā)現有器質性疾病的教師應配合做好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4.

托幼機構必須要求教師持有《托幼機構工作人員健康合格證》,并且在有效期內。

5.

教師體檢發(fā)現存在發(fā)熱、腹瀉等癥狀;或患有流感、活動性肺結核等呼吸道傳染性疾?。涣〖?、傷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性疾病;淋病、梅毒、滴蟲性陰道炎、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要及時調離崗位,直至痊愈,并通過保健醫(yī)復核通過才能返崗。

(三)食堂從業(yè)人員健康管理制度

1.

指定保健醫(yī)協助安排,定期組織食堂從業(yè)人員到具備體檢資質的醫(yī)療機構體檢。

2.

食堂從業(yè)人員必須持有《食品從業(yè)人員健康合格證》,并且在有效期內。

第7篇

【關鍵詞】手足口病;暴發(fā)流行病,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R7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1-0522-01

2010年5-6月,我地共報告發(fā)生26例手足口病病例,經過流行病學調查,結合臨床發(fā)病癥狀,證實是手足口病暴發(fā)流行,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基本情況調查:調查學校,主要是幼托機構教室環(huán)境情況,兒童數量,發(fā)病例數等。

2、流行病學調查:回顧性調查首發(fā)病例發(fā)病時間,流行過程,病例發(fā)病時間、性別、年齡分布,主要臨床癥狀等。

二、結果

1、基本情況:共報告發(fā)現手足口病病例26例。

2、臨床癥狀:不發(fā)熱20例,低熱6例、檢查發(fā)現口腔粘膜或舌部有2~3個潰瘍、手掌和足底有1~3個小紅疹或皰疹。

3、首例患兒李某某,男,2006年2月19日生,幼兒園中班兒童,2010年5月29日中午患兒的母親發(fā)現患兒口腔有2個小潰瘍,下午時又發(fā)現右手掌有一小紅疹,沒有發(fā)燒癥狀,于是來到社區(qū)醫(yī)院就診?;純阂恢痹谟變簣@入托,發(fā)病前無病人接觸史、無外出史、無在外就餐史,有外歸家人接觸史;隨后我地共發(fā)現病例26例。

4、流行特征:時間分布:病例主要集中在2010年5-6月間,共發(fā)病26例,其中五月份19例,六月份7例。2010年5月21日接到區(qū)醫(yī)院手足口病病例報告后,我地疾控中心高度重視,立即派流調、消毒人員,到疫點調查處理。經調查該起疫情屬生活接觸內源性暴發(fā)疫情,我們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從5月29日出現首例,6月11日最后一例,歷時兩周,經過該病最長潛伏期未有新發(fā)病例,隨后解除疫情。

三、處理措施

1、防控措施:所有患者隔離治療,直到痊愈?;颊邔W校班級及走廊、寢室及走廊、公共教室、食堂、廁所樓梯扶手、門把手、書籍、毛巾、玩具、水杯、餐具進行終末消毒。患者班級兒童醫(yī)學觀察2周,觀察期間發(fā)現發(fā)熱、或出疹或口腔潰瘍等及時隔離,且上報疾控中心;加強晨檢,及時發(fā)現異常學生和缺課學生,做好因病缺課監(jiān)測記錄工作,對因病缺課的學生進行追蹤、調查、登記和報告,發(fā)現可疑(發(fā)熱、皰疹等)患病學生時,要動員家長帶其到指定醫(yī)院就診,且上報疾控中心;加強環(huán)境衛(wèi)生工作,定期消毒,教室和寢室須經常開窗通風,每日放學后用紫外線燈消毒,消毒時間30~40分鐘;利用校園廣播、黑板報、宣傳單等形式向學生、教師、家長宣傳手足口病防護知識。告知兒童不與病人接觸;病兒康復后入學、入托,穿經消毒處理的內衣、外衣,使用消毒處理過的用具;向幼托機構發(fā)放手足口病宣傳手冊。

2、要求家長做好家庭隔離、消毒工作:采取對患者隔離治療,直到痊愈;患者單獨居住一室,一切用品、用具用1:100“84”液浸泡30分鐘后再清洗曬干;書報、衣物、床單、被褥放陽光下曝曬4-6小時;排泄物、分泌物用1:50“84”液攪勻后靜置2時后倒掉,室經常開窗通風;隔離期間不得外出,不與外人接觸,在自家范圍內活動;家庭成員做好自身防護,患者康復后家庭做一次終末消毒,外出、入托,穿經過消毒處理過的內衣、外衣,使用消毒過的用品、用具;向家長發(fā)放手足口病宣傳單。

3、要求社區(qū)醫(yī)院做好醫(yī)院感染防控工作。

四、討論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 以5歲以下嬰幼兒發(fā)病為主。腸道病毒包括71型(EV71)和A組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EV71感染引起的重癥病例比例較大??滤_奇A組等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以發(fā)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水皰為主要特征,嬰幼兒易感。本病的傳染源為患者和隱性感染者。主要是通過人群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所以培養(yǎng)家長、師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做好教師和家長的宣傳教育工作至關重要。幼托機構是幼兒集中生活的場所,人口密度大,幼兒又是易感人群,因此,日常要認真執(zhí)行晨檢和常規(guī)消毒制度,成立傳染病防治領導小組,建立傳染病報告管理制度和因病缺課監(jiān)測報告管理制度,并正常開展活動,發(fā)現傳染病,要及時隔離、及時報告、切實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只有及時發(fā)現隔離傳染源,嚴格落實消毒措施,才能使疫情和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劉燦蘭,趙琳娜,秦元安;手足口病及其醫(yī)院感染控制[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5,(04)

[2]于雪靜,閆靜,王皓,宋山英;9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學調查與臨床分析[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7, (03)

第8篇

幼兒園水痘病應急預案為了有效控制水痘在校園內的傳播,在區(qū)教育局、區(qū)衛(wèi)生防疫部門的指導監(jiān)督下,結合校園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方案。

一、成立水痘防控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xxx(全面負責防控工作) 副組長:xxx xxx xxx xxx(校醫(yī))(分管具體防控工作) 組 員:全校老師

二、全體教職工嚴格落實“五早”要求,對水痘疫情做出快速反應。

1、早發(fā)現: 交待學生及家長,發(fā)現皮膚上有紅疹及水皰,及早到醫(yī)院就診。

2、早報告: 出現疑似病例,要第一時間隔離學生并報告學校校醫(yī)及有關領導,同時告知學生家長,帶醫(yī)院確診。

3、早隔離: 一是對患者及時隔離,通知家長立即帶孩子到醫(yī)院檢查治療;二是對密切接觸者進行觀察、隔離,通知家長接回家觀察或到醫(yī)院檢查?;疾W生病愈后返校學習(必須是皰疹結干痂后),需帶病歷或醫(yī)院的復學證明到校醫(yī)務室。

4、早治療: 發(fā)現水痘學生,及時通知家長并將學生送往醫(yī)院治療。

5、早處理:患者離校后,應及時對桌椅、抽屜等公共設施,進行科學的消毒處理,教室內開窗通風,拉開窗簾,晚間學校統(tǒng)一進行室內空氣消毒。

三、突發(fā)事件監(jiān)測和報告

(一)突發(fā)事件監(jiān)測

1、建立防控水痘疫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各班級建立因病缺課上報制度,建立晨檢、消毒、隔離制度。

2、重視信息的收集。與區(qū)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隨時保持聯落,密切關注動態(tài)變化,以便做好防控工作。

(二)疫情報告

1、學校召開預防水痘會議,指定疫情報告責任人,由校醫(yī)負責每日疫情防控報告。

2、嚴格執(zhí)行學校水痘疫情報告程序,對疫情實行“日報告”制度。出現水痘疫情時,學校領導小組必須馬上啟動本校應急預案,校長立即(第一時間)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同時向當地衛(wèi)生部門報告。

3、防控領導小組成員平時要加強日常工作,各負其責,一旦發(fā)生疫情,按責任分工保證工作迅速到位。

4、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隱瞞、遲報、謊報,對有違反者將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四、流行傳染病疫情的應急響應

學校一旦發(fā)現流行傳染病,馬上啟動應急預案,做出應急響應:

1、啟動日報告制度,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疫情通報。

2、學校嚴格執(zhí)行出入校門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員進入校園。

3、做好進入應急狀態(tài)的準備。

4、發(fā)現傳染病疫情時,要及時與衛(wèi)生、疾控部門聯系,加強對傳染病患者的追蹤管理,做好教室消毒工作。

5、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印發(fā)宣傳資料,出好宣傳專刊,提高師生的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外出和進入公共場所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五、全體教職工必須把水痘的防控工作作為重要工作來抓,以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嚴格落實各項防控工作,層層落實責任,做到防患于未然。對因工作不力、不負責任、措施不當等造成疫情擴散傳播或對師生健康造成其它嚴重危害后果的,要實行安全責任追究。

六、落實防控措施

1、堅持晨檢制度,暢通報告渠道。班主任要堅持對學生每日晨檢,對出勤學生進行詢問,對生病請假在家的學生要通過電話等方式詢問病情及主要癥狀。建立班主任校醫(yī)校長三級上報防護網絡。

2、缺勤缺課登記制度。對每天缺課缺勤的師生要做好登記(由各班在因病缺勤登記簿上填寫),并注明原因,每日登記情況及時反饋給校醫(yī)。

3、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恐慌心理。學校密切關注水痘的流行趨勢,根據疫情發(fā)展情況,及時加強宣傳力度,有效利用校園網、升旗、班會課、宣傳欄、致家長一封信等多種形式,深入地進行預防水痘知識的專題宣傳和防治動態(tài)的相關報道,普及水痘的防治知識,引導師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提高師生衛(wèi)生防病的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消除恐慌心理。4、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環(huán)境衛(wèi)生,消除傳染病可能發(fā)生或傳播的條件。 5、建立資金保障制度。根據需要,安排一定的專項經費用于各種防控措施的落實,如消毒用品及器械的儲備。

七、疫情應急處理

1、當學校發(fā)現傳染病疫情時,立即報告教育部門和疾控中心,并采取果斷措施,對病人實施嚴格隔離,到指定醫(yī)院進行治療。

2、對與水痘等傳染病人有密切接觸的師生進行就地隔離,并進行醫(yī)學觀察1周以上,無相關傳染病癥狀并經指定醫(yī)院醫(yī)生檢查確認后方可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