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團干部學法材料

團干部學法材料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2-05-01 09:17:25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團干部學法材料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團干部學法材料

第1篇

關鍵詞: 《機械設計》 課程改革 內容設計 教學方法與手段 評估考核

1.前言

《機械設計》是機械(機電)類專業(yè)的主要技術基礎課,同時也是這類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技能課程,該課程的理論性、實踐性、綜合性、靈活性較強,且與其他技術基礎課和專業(yè)課銜接緊密,是學生進行職業(yè)技能訓練、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和參加工作所必需的機械設計知識的技術基礎。其教學質量和效果直接決定了學生在后續(xù)課程學習中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理論理解的深度。

2.課程描述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兼顧理論教學和實踐技能為一體的課程,它既是一門機械學科用于思維體系建立的專業(yè)基礎課,同時又是面向生產(chǎn)實際,能夠應用于生產(chǎn)實踐的應用技術課。因本課涉及機構和零件較多,要用到較多的理論基礎。學習者如用習慣的基礎課系統(tǒng)性來看待本課,確實會產(chǎn)生“不系統(tǒng)”、“沒有統(tǒng)一研究規(guī)律”的錯覺。實際上,本課程的全部內容可歸結為兩個問題:一是“機構怎樣才能實現(xiàn)人們需要的、理想的運動”,二是“零件怎樣才能正常工作”。為了使學生學習中把握這兩個思路,更好地發(fā)揮這門課程在培養(yǎng)機械類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素質結構中的作用,根據(jù)培養(yǎng)服務于生產(chǎn)第一線的高職高專層次的專門人才的定位,我們以建立學生機械產(chǎn)品的基本思維體系為理論知識要點,以掌握機構分析、故障診斷、零部件設計、設備調試、維修和高效率的操作使用為技能培養(yǎng)目標,對原課程體系和結構作了全面調整,進行了基于工作過程的改革探索。

3.課程內容設計

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圍繞解決某一項目問題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重構課程體系。首先對畢業(yè)生進行了跟蹤調查,82.2%的畢業(yè)生認為,在實際工作中《機械設計》是實用價值最大和使用頻率最高的課程之一,同時采訪了株化、株冶、南車等幾家知名企業(yè),了解他們對機械設計知識、技能方面的實際需求后,對課程內容進行了重組。思路是以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以崗位需求為依據(jù)、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勝任企業(yè)工作崗位為目標,根據(jù)生產(chǎn)實際對機械設計知識的需求,在汲取國內傳統(tǒng)機械設計教材知識精華的基礎上,結合生產(chǎn)實踐中的實際案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將授課內容分為兩個大項目。

項目一:牛頭刨床機械系統(tǒng)分析

項目二:帶式運輸機傳動裝置設置

項目一以牛頭刨床為切入口,在牛頭刨傳動系統(tǒng)中,包含了帶傳動、齒輪傳動、導桿機構、連桿機構、凸輪機構、螺旋機構和棘輪機構等組成傳動系統(tǒng);刀架和工作臺組成的執(zhí)行裝置;電動機的運動和動力經(jīng)變換和傳遞,一方面使滑枕和刀架作往復直線移動,進行刨削,另一方面使工作臺橫向移動,完成進給。刀架、工作臺的速度和位置靠操縱機構來控制。牛頭刨床中的機構基本上涵蓋了一般機器設備中的機構,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學生通過對這些機構進行分析,掌握各種機構的特點及工作原理,來解決本課程學習的第一個問題,即“機構怎樣才能實現(xiàn)人們所需要的、理想的運動”。

項目二以帶式運輸機傳動裝置設計為切入口,通過計算帶式運輸機的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設計帶傳動、齒輪傳動、軸系結構、減速器結構來了解機械設計的全過程,在教學中將課程知識與設計內容有機的融合起來,這樣可解決本課程學習的第二個問題,即“零件怎樣才能正常工作”。

項目一學生學完后必須完成牛頭刨床機械系統(tǒng)分析報告,項目二學生學完后要編制帶式輸送機產(chǎn)品設計說明書、設計減速器裝配圖、零件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第一感受是所學即所用,學習的目的性強,學習興趣也大大提高,學習效果很好。

4.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

經(jīng)過企業(yè)調研及多年的教研實踐積累,結合《機械設計》的特點,我對本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了精心的調整和改進。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相結合的“多元合一”(課題教學、現(xiàn)場教學、虛擬機構運動演示、真實零部件測繪、設計等多種教學方法融合使用)的教學方法,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機構、設計零部件的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和實際動手能力。

(1)采用合作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合理組建學習小組,按照班級人數(shù)均勻分組,每班一般不超過8組,每組4―6人。每組有一個班干部或團干部,學習能力強弱的學生要搭配,注意計算、繪圖、計算機、英語等特長搭配。通過小組成員合作,巧妙地運用同學之間的互動,把一些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交流,共同提高。這樣一來,許多原先由教師完成的工作就可以由學習小組來完成,教師成了學生學習過程的咨詢者、促進者、參與者。學生由于主體性得到了體現(xiàn),自然會產(chǎn)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會把學習當作樂事,最終進入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境地。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也會因此而建立起來,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fā)展,使學生與新知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如項目一學習中,有幾個階段安排了機構分析匯報,要求學生制作PPT,這就要求學生小組成員合作,有的設計PPT模板,有的網(wǎng)上查詢圖片、材料,有的組織匯報內容。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提高了知識概括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為今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發(fā)揮教師情感的積極作用,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機械設計》課程是一門不含情感因素的課程,怎樣使學生對這門課程產(chǎn)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呢?這就要求教師應博學多才,且對教學工作充滿熱情,為原來沒有情感因素的課程注入情感的因素,讓學生帶著感情來學。另外,教師應該多接觸學生,多了解學生,平易近人,這樣就可以深入了解學生情況,使教學效果得到及時反饋,從而不斷改進教學工作。例如,學生在制作PPT匯報文件時,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我們一般要求學生提前幾天將PPT發(fā)到老師郵箱,老師發(fā)現(xiàn)問題后及時用QQ聊天的方式與學生溝通,這樣既解決了學習上的問題,又加深了教師與學生的感情。教師講的話、提的要求就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堅持在了解中教育,在教育中了解,這樣師生關系融洽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會提高。

(3)嘗試體驗式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對某些難度不是太大的課程部分,讓學生代表親自體驗當老師,每個學習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材料、備課、做課件等,然后采取優(yōu)秀小組上講臺講課或采用抽簽的方式確定某小組上臺講課;教師對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問題,各小組進行討論,這種學與做的結合,受到了學生普遍的歡迎。另外幾次PPT匯報,首先是學生推薦或自薦一個主持人,各小組除了代表陳述外,還要接受教師提問、其他小組同學提問,教師和各小組長作為評委對各組情況進行評分。每次匯報氣氛都非常熱烈,同學們熱情非常高,各小組都不甘示弱,匯報材料準備充分,回答問題爭先恐后,團隊精神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學習效果也非常好。

(4)身邊教學法。

本課程除了以兩種典型機械(牛頭刨床、帶式輸送機)為載體進行學習外,為了使學生增加親切感、提高學習興趣,還采用了“身邊教學法”,即鼓勵學生將身邊熟視無睹的桌椅、門窗、文具、其他生活用品等物體中意料之外卻又是情理之中的工程問題拍成照片或視頻。如補鞋機的機構系統(tǒng),自動鉛筆的凸輪機構,手表中的輪系,雨傘中的連桿機構,天窗的六桿機構,拖把上的四桿機構,麻將機里的齒輪傳動和鏈傳動,校園里挖掘機上的連桿機構,等等。在課堂上引用為實例,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啟發(fā)他們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用課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教學效益明顯提高。

(5)其他教學手段和方法。

各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如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并鼓勵學生課后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課程資料、了解課程信息,使教師和學生的溝通更為順暢;建立了精品課程網(wǎng)站,教學資源全部上網(wǎng),方便學生進行學習;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訓相結合;采用因材施教、雙邊互動、自主探索式、啟發(fā)式、討論式和研究式等各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大大增強了教學效果。

5.評估考核

(1)評估內容。

評估內容有專業(yè)能力(含知識與技能)、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其權重分別為70%、15%、15%。專業(yè)能力是每次課要達到的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而社會能力包括承擔工作的飽滿性,是否富有挑戰(zhàn)性;參與學習活動和公益活動熱情,不計較得失;待人謙虛有禮,團隊合作意識強,服從安排,能正確對待批評與不同意見;衣著整潔,注重小節(jié),講究社會公德等。方法能力則包括善用網(wǎng)絡資源和圖書館資料;勤于摘錄,靈活取舍,善于總結,注重積累;善于獨立思考,提出與發(fā)現(xiàn)問題頻次高;有良好的學習作息時間,按時按質完成規(guī)定的任務;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高,等等。

(2)評估方法。

評估方法有自評、互評和師評,其權重分別為20%、20%、60%。自評或互評分數(shù)明顯不客觀時,以教師評分為準。

一般情況下,專業(yè)能力在小組之間交錯展開。以每個班分為8組為例,代號分別為A、B、C、D、E、F、G、H組,由教師隨機組合考評組和被考評組進行互評,例如:

第一輪隨機組合為:A-B、C-E、D-F、G-H,前面的為考評組,后者為被考評組。

第二輪組合可為:E-A、B-C、H-D、F-G,前面的為考評組,后者為被考評組。

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互評”通常在組內通過討論,對照評估內涵客觀評價,成員之間必須拉開分數(shù)。

6.教學效果

通過兩年的探索,《機械設計》課程教學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了肯定,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感覺到真正學到了不少知識。裝備0912班的方萌同學感慨地說:“很榮幸大學里能用這種新穎獨特的學習方式學到這么有用的課程,我會永遠記住您和您所教的課程的。”現(xiàn)在該課程主要針對化工裝備技術專業(yè)學生進行試點改革教學,今后我將不斷總結經(jīng)驗,擴大改革范圍,讓更多的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真正掌握知識、訓練技能并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真正成為新時代高素質型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蘇慧.《機械基礎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裝備制造技術,2008,(5):159.

[2]汪禾清.高職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探討[J].科技信息,2007,(2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