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8-30 08:40:0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寓言的成語有哪些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二、目斷飛鴻:斷:斷絕;鴻:鴻雁。目送大雁飛去,直到看不見。形容離別的悲凄之情;
三:泥雪鴻跡:大雁在雪泥上踏過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四、輕如鴻毛:鴻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還要輕。比喻非常輕微或毫無價值;
1、虎咽狼吞: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出自吳承恩《西游記》第62回:“你看八戒放開食嗓,真?zhèn)€是虎咽狼吞,將一笑果菜之類,吃得罄盡。”
2、狼吞虎咽: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3、咽苦吞甘:猶咽苦吐甘,偏指吃苦。出自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折:“想著我咽苦吞甘,十月懷耽,乳哺三年?!?/p>
以六年級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成語王國之旅》的一節(jié)準備課為例,作為任課教師的我,應好好地進行反?。航處熢谛W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角色定位。
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多讓學生自己組織、主持活動,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但這不等于教師什么也不管,放任自流。恰恰相反,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者、參與者與合作者的作用,需要師生雙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對話與交流。這是提高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
首先,教師應制定學習活動的目標,對學生提出明確的活動目標。目標的確定不要盲目求全、求高、求深,而應當從當?shù)貙W生的實際出發(fā),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進行語文活動的能力上面,而不急于出成果。
我當時預設本課的活動目標是:1. 通過上網、閱讀書籍、調查訪問等途徑,對成語有不同層面的了解。2. 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獲得豐富的經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熱愛祖國成語的博大精深?;仡欉@堂課之始,我通過PPT.投影并強調了活動建議。對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這種課型,學生們還比較陌生。如果我能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把這堂課的活動建議印發(fā)在紙上,派到學生們的手中,讓他們盡快了解本節(jié)課的活動目標,就既能讓他們明確本節(jié)課的任務,又能節(jié)約時間。
我在教學設計中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專題有:1. 成語來源的研究:⑴寓言故事⑵歷史故事;2. 組成成語的字數(shù)的研究;3. 與數(shù)字有關的成語研究;4. 帶有動物名字的成語研究;5. 與四季有關的成語研究;6. 帶有表揚意思的成語研究……而實際上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是:1. 幫助別人改正缺點的成語有哪些?2. 含有數(shù)字的成語有哪些?3. 成語在文章中有哪些妙用?4. 描寫人的外貌的成語有哪些?5. 含有動物名稱的成語有哪些?6. 關于勸學的成語有哪些?7. 含有表揚意思的成語有哪些?8. 成語的來源是怎樣的?我當時只是把學生們的問題直接板書在黑板上(浪費了一定的時間),就開始讓學生去選擇研究專題和分組。于是在學生確定研究專題的時候,便出現(xiàn)了一面倒的傾向。光在“選擇專題、自由分組”這個環(huán)節(jié)便反復進行了三次,很浪費時間。原因是大部分的學生選擇同一專題,而另一些專題門前冷落,有的甚至無人問津。
按圖索驥(拼音:àn tú suǒjì)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的偏正式成語。關于成語按圖索驥有哪些是可以摘抄的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成語按圖索驥的反義詞,供大家參考。
一、按圖索驥解釋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guī)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稘h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p>
二、按圖索驥反義詞無跡可尋 [ wú jì kě xún ]
沒有蹤跡可以尋求。多指處事為文不著痕跡。
不落窠臼 [ bù luò kē jiù ]
比喻不落俗套,有獨創(chuàng)風格(多指文章、作品)。窠臼(kējiù):老套子,舊格式。
三、按圖索驥造句1、做好一件事必須要親身實踐,紙上談兵和按圖索驥的做法都應當反對。
2、公安人員根據(jù)已有的線索,按圖索驥,很快找到了那批被盜物資。
3、老梁,我們是按圖索驥才找到你的住宅的。
4、如今市場千變萬化,作為企業(yè),如果只是按圖索驥,創(chuàng)造不出新產品,咋能不虧損呢?
5、刑警根據(jù)現(xiàn)場的蛛絲馬跡,按圖索驥,迅速將罪犯抓獲歸案。
6、雖然初到此地,但按照陳明給我得路線圖,按圖索驥,很快就找到了他的家。
7、工具書中索引的作用,就在于能讓人按圖索驥,很快找到自己所要的資料。
8、他做什么事情都是按圖索驥,效率太低.
9、時間和實踐是一面好的鏡子,你聽說過誰按圖索驥得到過千里馬?
10、如果那時有破陣寶圖在手,大伙兒按圖索驥也就不至于空手而歸。
11、他有了藏寶圖按圖索驥,飛機一飛回去后,他就要派人過來了!大哥,我們怎么辦?
12、我努力看著他,試圖按圖索驥每一個細枝末節(jié),記憶里沒有一點重合。
13、手里拿著名單,按圖索驥,先奔著幾個規(guī)模大的企業(yè)去。
14、但就是這些已經足夠陳觀水按圖索驥,找出這棵“松樹”。
15、清晨早起,按圖索驥去往當?shù)刂聂~市場,所聞所見均讓人大呼過癮。
16、我們得此令牌,上面隱藏有上古遺跡的地圖,按圖索驥找到這黑水湖旁。
17、最后,終于拿著村長給的地圖,按圖索驥的來到了居住的客棧。
18、跖犬吠堯,吠非其主;
鳩居鵲巢,安享其成。緣木求魚,極言難得;按圖索驥,甚言失真。
19、框格內的注記能夠協(xié)助我們說出重點所在,所只要瞄一眼便可按圖索驥手到擒來。
20、我們按圖索驥找到這黑水湖旁。
21、老梁,我們是按圖索驥才找到你的住宅的。
22、最后,終于拿著村長給的地圖,按圖索驥的來到了居住的客棧。
23、就是讓你按圖索驥的去等他的到來,到時候跟上去就成了。
24、對了,先讓小俊把他們的相貌給你們介紹下,到時候好按圖索驥。
25、但神奇手機上把冷馬的地點標示得一清二楚,直接按圖索驥即可。
26、今天已經基本搞清了符號意義,只要按圖索驥就能找到入口。
27、結果他們還真按圖索驥,把唐墓給找到了。
一、聯(lián)系生活,感知內涵
學生身邊有各種各樣的能手,這是引導他們走進文本、感受人物的基礎??蛇@樣導入: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是啊,各行各業(yè)都有許許多多的能手,你能說說我們身邊有哪些能手嗎?為什么稱他(她)為能手呢?――引導列舉,簡述原因。(校內的繪畫能手、唱歌能手、彈琴能手、書法能手、勞動能手等,校外的紡織能手、養(yǎng)雞能手、烹調能手、種植能手等。)這樣,學生就能聯(lián)系生活,理解“能手”的內涵。
接著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一則成語故事,認識一位射箭能手。在你心目中,怎樣的人才可稱得上射箭能手呢?――自由表述,創(chuàng)設比照材料;課文中的射箭手是誰?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射箭能手”?課文又是怎樣向我們介紹這一射箭能手的呢?――有效激疑,引發(fā)閱讀期待。
二、品詞析句,感受形象
1?郾初讀課文,認同能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在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細讀課文,邊讀邊思:你覺得更羸能稱得上射箭能手嗎?你是怎樣理解的?更羸是“射箭能手”,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看到“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的大雁,就作出“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的判斷;二是“更羸并不取箭,左手拿弓,右手拉弦”,果然“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三是有理有據(jù)地向魏王解釋原因,使人信服。
2?郾精讀課文,真心佩服。為使人物形象更為清晰、鮮活,應引導學生細心品讀,加深感悟。
(1)從言行中感悟。大凡能手,都有出眾的技能,更羸也不例外,從更羸超常的舉動、準確的判斷和深刻的分析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一點,首先,由“看”與“想”感悟。第2自然段中有這樣的敘述:“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仔細看了看”,這是更羸善于觀察和思考的體現(xiàn)。可這樣引導:此時此刻,他看到了什么?又會想些什么?學生思考后會明白:更羸善于從司空見慣的形象中發(fā)現(xiàn)異常(一只大雁慢慢地飛、邊飛邊鳴),從而作出正確判斷(這是只孤獨的、受過箭傷的大雁)。再由“虛”與“實”感悟。第5自然段中有這樣的敘述:“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果然那只大雁“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射箭為“虛”,落雁是“實”,這一虛一實,驗證了更羸的分析與判斷,凸顯了“能手”。還可以由“理”與“據(jù)”感悟。面對魏王提問,更羸分析得頭頭是道,兩個“因為”,有理有據(jù),使人心悅誠服。“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大雁疼痛難忍,再無力飛行,自然“就掉了下來”。更羸觀察仔細,分析透徹,判斷準確,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教學時注意讓學生弄清:哪些是講更羸看到和聽到的,哪些是講他準確的判斷,在讀懂更羸的話的基礎上討論他是如何作出正確判斷的,讓學生從前后聯(lián)系中發(fā)現(xiàn),更羸的每句話都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理,他確實是射箭能手。
(2)在朗讀中感悟。這則寓言故事以對話展開情節(jié),要通過感情朗讀,從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和動作感悟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準確把握人物特點。第一次對話(更羸對魏王說的話),朗讀時要讀出胸有成竹的語氣,而魏王聽后則是“信不過自己的耳朵”,顯然他是持懷疑態(tài)度。第二次對話,親眼見到大雁“從半空里直掉下來”,果然如更羸所說,魏王簡直信不過自己的眼睛,這樣的事只有在夢里見到,所以他“大吃一驚”。要啟發(fā)學生想象:如果你在場,會情不自禁地說什么?從而準確地把握魏王的心理,并借助朗讀表達他的驚嘆、佩服。最后一個自然段寫更羸解釋的話語,條分縷析,環(huán)環(huán)相扣。指導朗讀時,要求學生要顯得很自信,仿佛是一個行家里手在娓娓道來。然后啟發(fā)想象:聽了更羸準確的判斷后,面對眼前的事實,魏王可能會說什么呢?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組織分角色朗讀,進一步感悟人物形象。
3?郾拓展運用,深化理解。理解“驚弓之鳥”的蘊意,使這一成語成為學生言語活動的自由元素,這是本文閱讀的重要目標。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說說“驚弓之鳥”四個字的意思:驚:害怕。弓:弦響。之:的。然后連起來說說詞語的意思:害怕弓響的鳥。再引導合作探究:這只鳥被“射”落,究竟是誰的責任?(是更羸的責任,要不是他拉弓,發(fā)出“嘣”的聲音,嚇著了鳥,鳥就不會掉下來了;是當初射傷鳥兒的人的責任,要不然弓弦再響,它也不會掉下來;也是大雁自己的責任,要是它聽到弦響不驚慌,不拼命往上飛使傷口又裂開,就不會掉下來。)至此,教師進一步點撥:是啊,這只鳥沒能戰(zhàn)勝自己,一聽到弦響就害怕得要命?,F(xiàn)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動靜就驚恐不安的人。接著,可出示八路伏擊鬼子的畫面,引導學生運用成語描述情景:這一天鬼子下鄉(xiāng)掃蕩,他們剛進村口,就聽到一陣槍響,原來他們遇到了八路軍。這下,鬼子如同驚弓之鳥,一個個抱頭鼠竄。八路軍三下兩下,就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
三、模仿練筆,學習語言
更羸推理采用的是“據(jù)果求因”的方法,先講結果:“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然后用兩個分句分別推斷“飛得慢”、“叫得悲慘”的原因。這種句式,三年級孩子是第一次碰到,可指導運用。
1?郾弄清前因后果,引導感受人物特點。自讀句子、弄清關系后,引導補充句子:①更羸真不愧是射箭能手,看到大雁飛得慢,就知道____;聽到大雁叫得慘,就知道____;看到它掉下來,就知道____。②之所以說更羸是射箭能手,是因為他沒有射箭就使____,他能根據(jù)大雁叫聲悲慘,知道____;他能根據(jù)大雁飛行很慢,知道____;他能根據(jù)大雁聽到弦響后的樣子,知道____。
2?郾引導借助推理,進行語言訓練??梢龑W生聯(lián)系生活進行推理:從來沒有缺席的小明今天沒有到校,也許_______也許_______。直到他媽媽給班主任打了電話,大家才知道小明生病住院了。下午放學后,幾個同學沒有直接回家,也許_______,也許_______。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選擇其中一種情境,想象練筆。
一、 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讓課堂充滿人文的陽光
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利于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能,做最好的自己。課堂上,老師要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平等的對話者、學生的欣賞者,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及時捕捉并贊揚學生的閃光點,可以是獨到的見解,可以是精彩的表現(xiàn),甚至可以是學生提出的問題,用智慧打開學生情感的大門。比如開學第一課,可以用熱情洋溢的新學期寄語把他們從假日的記憶中拉回到學習的快車道;“珍惜親情”“感恩自然”等主題閱讀以后及時指導學生同步寫作,讓其認識提高,思想升華。教師要用寬容贏得學生們快樂的成長,善待犯錯的學生,甚至給他一個美麗的借口,讓他在不斷地修正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師用心呵護他們的天真爛漫,蹲下身子細心聆聽成長拔節(jié)的聲響。始終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粒種子。我們的欣賞、智慧和寬容,就像一縷陽光,為他們成長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提供不竭的動力。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將受到尊重,他們的學習方式將受到鼓勵,他們將始終被看作是一個大寫的“人”。
二、 充分發(fā)掘教材的人文取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在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人文內涵極為豐富,鮮活生動的形象、精辟的道理、豐富高尚的情感……無不閃爍著我們民族的聰明才干和人文精髓。在智慧的語文教師眼中有太多的教育契機,如學生在玩字謎游戲的過程中,不留痕跡地被教育了。比如,何為“聰”?用耳朵傾聽,用雙眼觀察,用心思考,用口表達,這就是聰明人;一撇一捺寫個“人”,一生一世學做人,撇和捺互相支撐,這個“人”字似乎在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團結協(xié)作,這樣才能站得更直,走得更遠;經常清掃心靈垃圾的人就能取得雙份的豐收,這就是“智慧”。成語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漢語言中的精華,以其言近旨遠、形象生動的獨有特點,傳承了中華幾千年豐富的歷史文化。教師精心挑選適當?shù)某烧Z故事講給學生們聽,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豐富、充實、增長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蘊藏著深厚的道理?!笆刂甏谩薄巴鲅蜓a牢”等耳熟能詳?shù)脑⒀怨适陆o予學生一定的啟示;“囊螢映雪”“韋編三絕”等歷史故事讓同生們明白勤奮的重要;“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神話故事則托起了學生們想象的翅膀……從聽成語故事到讀成語故事再到講成語故事,這本身就是一種傳承中華文化智慧的巧妙而簡捷的方式,讓學生沐浴著書香成長。
三、 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為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設計教學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具體的教學行為。備課時,我們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想想以下一些問題:學生對什么最感興趣?我能用什么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最喜歡什么樣的學習方式?今天要教的內容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有哪些?多一些類似的思考,可以讓課堂灑滿人文的陽光。
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是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的第一步,從我們和學生見面那一刻起,就應該學會用整個心靈去愛學生,不斷地暗示他們,自己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有極高的學習天賦,哪怕是最后一名,我們也要帶著放大鏡尋找他的優(yōu)點,想方設法讓他融入到班集體中來。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種感覺,在老師心目中我是最棒的。學生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靈氣被激發(fā),個性進一步得到張揚與完善。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后,都要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心,在課堂上讓你的眼神充滿鼓勵,尤其在提出問題或講解重點難點的時候,讓學生感覺你對他的回答有所期待,或者你很在意他是否能夠理解。
(1)教學時,首先要指導學生看圖并借助拼音進行初步閱讀后,再學句、學詞、識字。不要把短文放在一邊,只重視識字、寫字,用過去的教學方法使用新教材。
(2)教學中要重視字詞教學,要充分利用短文或句子準確理解字義、詞義,較難理解的字詞,可以通過口頭組詞、造句,加深理解。識字教學要在字形上下力量,要盡可能地利用學過的基本知識分析、記憶字形。
(3)識字后要利用田字格認真指導學生寫好每個字。抄寫時,既要寫字,也要寫詞,可寫完字以后寫詞,也可以字和詞寫在一起。
問:三冊第三單元中的兩篇課文都是寓言故事,應怎樣讓學生理解出其中的道理呢?
答: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因此,理解其中的道理是這類課文的教學重點。在教學中,我們要從這一重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出發(f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進行詞句訓練,在進行詞句訓練的同時,通過理解重點語句來讓學生體會出寓言中的道理。如教學《坐井觀天》一課時,應圍繞青蛙是怎樣看天的這一重點進行教學??上纫龑W生理解“坐井觀天”的字面意思(坐在井里看天),然后讓學生讀課文思考: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認為天怎么樣?它的看法對不對?為什么?在講讀過程中還應抓裝大話”、“弄錯”、“無邊無際”、“大得很”等重點詞語進行理解,使學生體會出青蛙那種自以為是的心理。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理解:①青蛙為什么認為小鳥是說“大話”?②小鳥為什么說天“大得很”?③青蛙說“我不會弄錯的”是什么意思,從中可以知道它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④小鳥讓青蛙跳出井口來看一看,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來,它會看到什么?它的認識會有什么變化?通過理解這些問題,使學生弄懂“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實際意義。
問:五冊第四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什么?教學中應怎樣處理?
答: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用詞要準確。通過本單元的訓練要使學生懂得什么是用詞準確,怎樣才能做到用詞準確以及用詞準確的好處。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出來呢?重要的一點是憑借教材,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閱讀實踐中去體會。例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講到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教師可試用“長出”一詞替換“抽出”,讓學生比較,用哪個詞更好,好在哪里?通過討論和比較,學生知道,“抽出”這個詞,寫出了嫩綠的枝條迅速長出來的樣子,比用“長出”既準確又形象。講到夏天,“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在理解句子之后,可告訴學生:“密密層層”寫出了夏天樹木枝葉茂盛的特點;“封”這個詞形象地寫出枝葉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這兩個詞,作者用得都非常準確。又如:教學《大海的歌》一課,通過讓學生比較“了望”和“極目了望”、“歡樂的歌”和“一曲新歌”各表示什么意思,再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帶有這些詞語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每組中的兩個詞語能不能相互調換,為什么。學生通過討論和比較知道,兩組詞語雖然意思相近,但如果相互調換,就不能確切表達文中的意思。從而知道,在說話和作文時候,有時需要從幾個意思相近的詞語中選擇一個最合適的,這樣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問:五冊五、六單元的閱讀教學以“讀懂句子”為訓練點,教材中都安排了哪些訓練形式呢?
答:“讀懂句子”是讀懂自然段的前提和基矗要讀懂一個自然段,首先要讀懂每一句話。因此,在五、六單元的教學中,要結合教學,有針對性地安排好讀懂句子的訓練,使學生既能讀懂每一句話,又養(yǎng)成認真思考的習慣。
這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如下訓練類型:
①回答問題,理解內容,同時理解句子。提出一些問題的目的是為了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進行理解句子訓練。
②直接提出重點的句子、自然段,具體提出“理解”要求。
③從課文中提出幾個或一個句子,再從中提出重點詞語來理解。這是在進行抓重點詞語進行詞句訓練。
④通過在句中恰當?shù)丶由弦恍┰~語,讓學生體會這樣可以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全面、具體;通過去掉一些詞語的訓練,使學生學會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同時通過這類的句子訓練學習把句子寫具體。問:從五冊第五單元開始,作文訓練提出了“內容要具體”的要求,怎樣理解這一要求呢?答:首先應該明確本冊作文訓練重點是片斷練習。寫片斷,就是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或幾段話。所以,“內容具體”在這階段的要求與整個小學階段的作文要求是有區(qū)別的。這里主要指圍繞一個意思把它說具體些,是個單項訓練。在訓練中可以不考慮布局謀篇(如:詳寫、略寫),只要把一個事物或一件事的一個方面、一個部位、一個特點寫具體一些就可以了。例如:“寫一個人的身材”,不僅讓學生寫出他的高矮胖瘦,還要寫寫他怎么高(矮)、怎么胖(瘦),這就是寫具體。不用講究開頭、結尾,更不用講“章法”。所以,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要求過高,不要過早地進行篇的訓練,以使學生受到扎實的段的訓練。
問:七冊第三單元的訓練要求是繼續(xù)學習給課文分段,使這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這與上一單元的訓練要求“練習給課文分段”在教學方法上應有哪些不同?
答:在上一單元中,學過了在讀懂每個自然段,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給課文分段,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給課文分段的方法,本單元的教學要鞏固給課文分段的訓練成果,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練習給課文分段訓練方面,本冊教材遵遁從簡到繁、逐步提高的原則,即從段落比較簡單的開始,逐漸向段落比較復雜的過渡;從提示全部段落大意或部分段落大意引導學生分段,到獨立讓學生分段。在第二單元中,學生通過歸并自然段給課文分段以及根據(jù)提示段意給課文分段,初步掌握了給課文分段的方法。本單元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想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哪些自然段聯(lián)系得較緊密,然后在理解課文之后再指導學生分段。整個單元的分段訓練,應逐步放手,這樣可逐漸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段的能力。
問:教學中,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歸納段落大意”的訓練?
答:在學生基本掌握了“歸納段落大意”方法的基礎上,可針對每課教材內容特點,相機地教給學生歸納段意的方法。
關鍵詞:口語表達;做法;培養(yǎng)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進讀寫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fā)展。所以,教師應將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貫穿于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同時,更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創(chuàng)設寬松說話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述說欲望
寬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生動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極強,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最佳時機。給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給予適當?shù)囊龑?,激發(fā)他們說的欲望。如《品德與生活》中《春天來了》一課,結合書中的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上是什么季節(jié)?有哪些景物?為什么?看到五彩繽紛的插圖,學生興趣盎然,爭相描繪,學生說的積極性高漲,不僅說出了圖中所含的時間、地點、景物,還加上了豐富的想象,所以,教師要抓住契機,積極引導,通過創(chuàng)設看圖說話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不自覺地進入角色,自由發(fā)揮,成為表達的主人。
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課堂上,結合學生生活內容進行教學。學習的內容來自學生自己經歷過的生活,學生都熟悉,有所感受。如《品德與生活》中《我為家人添歡樂》一課,在上課中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我是家中的開心果”,要求學生說說自己給家人增添了哪些歡樂。這個問題學生都有經歷,有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是這樣表述的:我從小生活在姥爺、姥姥身邊,姥爺可疼我了,我非常喜歡姥爺。有一天吃完晚飯,姥爺坐在院子里乘涼,我悄悄走過去說:“爺爺,我給您捶捶背吧!”姥爺聽了高興地說:“真是個好孩子?!边@樣,通過學生經歷的事來教育學生,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培養(yǎng)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開展讀書、看報等閱讀活動,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知識是需要積累和豐富的,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在學生表達時才有話可說,才能有理有據(jù)。指導學生課余時間多看書、看電視來獲取知識。小學低年級要給孩子推薦適合兒童特點的讀物,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小布頭奇遇記》《小豬唏哩呼?!贰?65夜睡前故事》(帶拼音的)《彩圖兒歌詞典》《彩圖成語詞典》《彩圖格言詞典》《彩圖寓言詞典》《一千零一夜》等內容??措娨暿莾和钕矚g的娛樂項目,教師和家長要善于引導孩子在內容上、時間上掌握好。孩子看完后要問看的什么內容,讓孩子評價一下人物。教師在課堂上也要經常提問學生看的電視內容。教師還可以開展講故事、演講比賽活動,讓學生把看過的故事給大家講出來,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四、注重差異,分層要求,因材施教,鼓勵為主
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有全面性,面向全體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內容,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A好的學生要較流利地說一段話,而基礎差的學生要較完整地說一句話。說得不好時要及時鼓勵,鼓勵是提高孩子表達積極性的很好辦法。在訓練說話時,簡單的問題讓基礎差的學生來回答,激發(fā)學生說的積極性。在鞏固階段、總結階段讓基礎好的學生進行表達。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分類推進,這樣才能使所有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五、準確把握口語交際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小學語文課本每單元都安排了口語交際內容,我們教師要善于把握契機,抓住口語交際的特點,根據(jù)口語交際的目的,引導學生考慮好怎么說,選擇哪些詞語,采用什么句式,以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來表達,才能使對方愿意聽愿意接受,進而使對方產生相應的行為,最終取得預定的交際效果,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此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媒體資源,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