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共史學集刊雜志簡介
《中國公共史學集刊》自2018年創(chuàng)刊,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jié)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已經成為國內外公共史學交流的重要平臺之一。它通過定期出版高質量的文章,促進了國內外同行之間的對話,同時也為公眾提供了一個了解專業(yè)歷史研究成果的機會。這對于推動中國公共史學的健康發(fā)展,增強社會各界對歷史文化的興趣具有重要意義。
該刊物的創(chuàng)立旨在推進中國的公共史學發(fā)展,提倡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鼓勵歷史學者關注基礎研究的同時,也致力于使歷史學成為公共文化產品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創(chuàng)刊以來,中國公共史學集刊不斷嘗試創(chuàng)新,以回應現(xiàn)代史學發(fā)生的轉向。重新起航后的集刊強調全球本土化的視角,扎根中國,放眼世界,不僅探討公共史學本身的理念與方法,還將其作為一種研究手段來應對當代社會中的各種挑戰(zhàn)。具體而言,雜志涵蓋了諸如情感史、口述史、微觀史、歷史記憶、文化遺產保護、非虛構寫作、影像與聲音以及歷史知識數(shù)字化應用等多個議題。
中國公共史學集刊收錄信息
中國公共史學集刊雜志榮譽
中國公共史學集刊雜志特色
1、注釋采取腳注的方式。注釋與參考文獻的格式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GB/T7714-2015)。
2、本刊拒絕一稿多投,且稿件主要觀點或基本內容,不得先于本刊在其他公開出版物(包括期刊、報紙、專著、論文集、網站及自媒體等)上發(fā)表。
3、來稿若有基金項目或其他資金資助項目,請詳細列出基金或其他資金項目類型、名稱及編號,每篇來稿的基金項目或其他資金資助項目原則上不超過3個。
4、引言一般不超過300個字,闡明研究目的、研究或觀察依據、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等。引言部分可引用少量參考文獻,不應進行詳細討論。
5、一般每篇文章可選3-5個關鍵詞,用全稱。關鍵詞為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對文獻檢索有重要作用的術語,多個關鍵詞之間以“;”隔開。
6、本刊有權在尊重作者觀點的前提下對來稿進行文字上的修改、刪節(jié)。作者不同意編輯部自行刪改的,請在來稿時聲明。
7、參考文獻為標注具體出處(頁碼、時間等)的實引,用阿拉伯數(shù)字加方括號標示順序置于文末。
8、作者姓名在題名下按序排列,排序應由全體作者共同討論確定,稿件受理后不應再作改動。確需改動時,必須出示單位證明以及所有作者親筆簽名表明對署名改動無異議的書面證明。
9、計量單位實行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于1條時應采用負數(shù)冪的形式表示。
10、文題應恰當簡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要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選定關鍵詞等所遵循的原則,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