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報》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自1953年創(chuàng)刊,國內刊號為32-1113/P,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jié)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
《天文學報》專門發(fā)表天體物理、天體力學、天體測量等天文各大分支學科以及天文儀器、天文學史和天文觀測新發(fā)現(xiàn)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供國內外天文科研工作者、大學天文教學工作者、天文學研究生等有關人員參考,并進行國際交流。
雜志簡介:《天文學報》雜志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自1953年創(chuàng)刊,國內刊號為32-1113/P,是一本綜合性較強的科學期刊。該刊是一份雙月刊,致力于發(fā)表科學領域的高質量原創(chuàng)研究成果、綜述及快報。主要欄目:熱點評論、博士學位論文摘要選登
《天文學報》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自1953年創(chuàng)刊,國內刊號為32-1113/P,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jié)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
《天文學報》專門發(fā)表天體物理、天體力學、天體測量等天文各大分支學科以及天文儀器、天文學史和天文觀測新發(fā)現(xiàn)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供國內外天文科研工作者、大學天文教學工作者、天文學研究生等有關人員參考,并進行國際交流。
《天文學報》雜志學者發(fā)表主要的研究主題主要有以下內容:
(一)天體力學;共線平動點;限制性三體問題;精密定軌;太陽系
(二)日長變化;CHANDLER擺動;GPS;地球自轉;辛算法
(三)天體力學;航天器;軌道計算和定軌;辛算法;圖像處理
(四)天體力學;初軌;野值;衛(wèi)星;人造衛(wèi)星
(五)核合成;超新星;恒星;旋渦星系;中子星
(六)小行星;近地小行星;系外行星;深空探測;天體力學
(七)小行星;近地小行星;望遠鏡;近地天體;深空探測
(八)望遠鏡;毫米波;恒星;亞毫米波;星際介質
(九)太陽;耀斑;太陽耀斑;X射線;太陽物理
(十)恒星;太陽;變星;振蕩;鋰
1、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指的是文中明確引用的文獻,具體內容置于文尾,用楷體五號字。在文中用上標標注,編號為[1][2][3]。引用文獻是著作的,需在上標上同時標注頁碼。
2、文稿需要附200字以內的中文摘要、3~5個關鍵詞。
3、來稿務必注明作者單位(全稱,所在城市、郵編)、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別、民族、籍貫、學歷、職稱、學位、研究方向)和聯(lián)系方式(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lián)系電話、電子信箱)。
4、論文所涉及的研究如果得到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編號)”,并附基金資助證書復印件。
5、對文章某一部分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在正文中以注釋首次出現(xiàn)的順序編號,注釋內容按編號順序標注于正文之后,不得用于引文索引或致謝。
立即指數(shù):立即指數(shù) (Immediacy Index)是指用某一年中發(fā)表的文章在當年被引用次數(shù)除以同年發(fā)表文章的總數(shù)得到的指數(shù);該指數(shù)用來評價哪些科技期刊發(fā)表了大量熱點文章,進而能夠衡量該期刊中發(fā)表的研究成果是否緊跟研究前沿的步伐。
引證文獻:又稱來源文獻,是指引用了某篇文章的文獻,是對本文研究工作的繼續(xù)、應用、發(fā)展或評價。這種引用關系表明了研究的去向,經過驗證,引證文獻數(shù)等于該文獻的被引次數(shù)。引證文獻是學術論著撰寫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衡量學術著述影響大小的重要因素。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南京元化路10號,郵編:210023。